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第125章 百姓感激

整個潯洲官場,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表面波瀾不驚,水下卻暗流洶湧,反應截然不同。

對於那些本就勤勉奉公、家無餘財的清官廉吏而言,這新政無異於久旱甘霖。

“王爺聖明啊!”一位在縣丞位置上熬了半輩子、兩袖清風的寒門官員,捧著新發下來的、沉甸甸的俸米折銀,雙手顫抖,眼眶泛紅。

“這下,總算能安心給老孃抓藥,給娃兒添件新衣了,再不用看著那點俸祿發愁,更不用昧著良心去刮地皮了!”

“正是!王爺此舉,實乃正本清源!”另一位素有聲望的學官感慨。

“俸祿足,方能安心治學、安心牧民。那‘不宴請、不送禮’的禁令,更是斷了鑽營苟且之路!從此,我等只需一心為公,憑本事、憑政績說話!痛快!”

這些官員腰桿挺得更直了,辦事效率明顯提高,對祁王府的政令擁護備至。新政帶來的清風,首先滌盪了這批本就心向光明的力量。

然而,對於那些早已習慣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將盤剝百姓、收受孝敬視為天經地義,甚至靠著向上“進貢”維持關係網、謀求升遷的官員來說,這新政簡直是要了他們的老命。

“俸祿是漲了點兒,可那點銀子夠幹什麼?!”府衙後堂,一個油光滿面的主簿對著同僚低聲抱怨,臉色鐵青。

“以前隨便一個節禮,下面孝敬的都不止這個數!現在倒好,宴請不行,送禮不行,連私下送點銀子都被定為‘投獄聽審’!這……這不是把我們往絕路上逼嗎?”

“就是!沒了孝敬,拿什麼打點上官?沒了盤剝,拿什麼維持體面?家裡那幾房妻妾,還有那些迎來送往的開銷,王爺這是要我們喝西北風啊!”另一個管倉大使愁眉苦臉。

“最可恨是那‘風聞使’!”一個掌管刑名的吏目眼中閃過一絲陰鷙。

“鬼知道是些什麼人在背後捅刀子?匿名舉報?這以後還怎麼做事?稍有不慎,被人歪嘴告上一狀,豈不是百口莫辯?原本以為潯州天高皇帝遠,沒了錦衣衛樂得自在,沒想到還能被祁王來這麼一手,這日子沒法過了。”

背地裡,咒罵聲、抱怨聲在陰暗的角落裡此起彼伏,新政的鐵律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讓他們寢食難安,以往的“生財之道”被徹底堵死,官當得束手束腳,憋屈無比。

狗急跳牆,病急亂投醫。

幾個自詡關係“通天”、平日裡與漢王朱高煦在京中代理人有過勾連的官員,如同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們避開王府耳目,用最隱秘的渠道,將一封封言辭懇切,實則充滿抱怨和挑撥、暗示新政“苛待官吏、動搖國本”、祈求漢王殿下“仗義執言”、“撥亂反正”的密信,悄悄送往京城漢王府。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