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這四個兒子都是人精,老大沉穩,老二暴躁,老三陰鷙,老四,則是個總能弄出新花樣的“怪才”。
他們自然能從蛛絲馬跡中,猜到父皇對老四這“杜仲膠”生意的默許態度。老大朱高熾只會更堅定支援老四開源,畢竟珍珠賣得越好,朝廷稅收越豐;老二老三心中即便再嫉恨,此刻也只能把這口氣嚥下去。
父皇的態度擺在那裡,誰敢明著阻攔這“為朝廷賺錢”的買賣?
朱棣老神在在地閉上眼。
他樂見其成,老四能折騰出好東西,最終得益的還是他這個皇帝,是這個帝國。
至於那杜仲膠到底能不能成?能不能像老四說的那樣神奇?朱棣心中也存著一份好奇和期待,就讓老四去闖吧,他只需在必要時,再輕輕推上一把,或者適時地收一收韁繩。
暖閣內檀香嫋嫋,帝王的心思,深藏於九重宮闕的靜謐之中。
而遠在潯洲的朱高爍,正帶著他的工匠和妻子,一頭扎進了漫山遍野的杜仲林裡,一場圍繞古老樹皮展開的、關乎未來工業雛形的探索,才剛剛拉開序幕。
幾個月後。
杜仲膠的成功提取與應用,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吹散了潯洲珍珠外銷的陰霾,更讓朱高爍心中那個工業帝國的藍圖越發清晰。
堅韌而富有彈性的杜仲膠,不僅完美解決了珍珠長途海運的密封防潮問題,大幅提升了“潯珠”在南洋的身價和潯洲的信譽,更在朱高爍的指導下,迅速滲透到潯洲工坊的各個角落。
它成為了水密隔艙的關鍵密封材料,讓潯洲自造的海船抗沉性提升了一個臺階。
它包裹著精巧的齒輪和傳動軸,讓新式紡紗機和礦石破碎機的運轉更加平穩高效;它甚至被製成了簡易的防水雨披和靴子,配發給巡邏的民兵,在潮溼多雨的沿海地區大受歡迎。
杜仲膠,這個從古老樹皮中誕生的奇蹟,正悄然改變著潯洲的工業面貌。
然而,朱高爍並未滿足於此,望海角那場由“全民皆兵”締造的輝煌勝利,固然振奮人心,卻也暴露了潯洲武裝力量的短板。
冷兵器為主,火器匱乏且老舊。
面對小股倭寇先鋒,百姓的勇武和地利足以應對,但若遭遇裝備精良、規模更大的倭寇主力,或是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海上威脅,僅憑血肉之軀和簡陋武器,代價將難以估量。
“全民皆兵,不能只是口號,更不能只有勇氣!必須配上足夠犀利的爪牙!”祁王府的工坊深處,朱高爍站在一張巨大的工作臺前,聲音斬釘截鐵。
工作臺上,攤開著一張張墨跡淋漓的圖紙,上面繪製著各種奇形怪狀的金屬構件和線條複雜的剖面圖,中心位置,則是一支造型與當前明軍制式火銃迥異的長管火器草圖。
臺旁,堆放著幾支繳獲的倭寇火繩槍以及明軍常用的三眼銃、手銃,還有一堆從各處蒐集來的、標註著名稱和特性的材料樣品。
幾個月來,朱高爍幾乎吃住在工坊區,一頭扎進了火器的研究與改造之中,他的目標異常明確:研發一種效能可靠、易於大規模製造、能裝備給經過訓練的民兵的新型火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