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1990

第24章 年輕人越辯越名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大餅,張延有些懵圈的問:“可我是河北人,怎麼能加入津門作協呢?”“我難道不是河北人?咱們津門作協的會長、副會長也都是河北人。”張紹梅微微一笑,又道:“如果你願意的話,雜誌社可以把你的工作關係從恆江第三印刷廠調過來,這樣你以後也可以安心在津門搞創作。”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津門作協目前更需要新鮮血液,也更願意為年輕人遮風擋雨。”

懂了,只要自己加入津門作協,津門作協就願意調動人脈資源,幫自己平息現在愈演愈烈的輿論壓力。

不過張延可不會覺得,自己值得津門作協如此求賢若渴。

說到底,還是津門文學雜誌社想拴住他這顆搖錢樹。

這倒也不是什麼稀奇事,80年代很多作家成名後,都會被調到雜誌社或者文教單位工作掛個名,工資獎金樣樣不缺,還不用負責具體工作。

而且這還是從五線小城,調到津門這樣的大城市。

這種待遇,多少人求還求不來呢。

更不用說,張紹梅還願意動用在津門作協的影響力,幫張延遮風擋雨。

相對應的代價,則是小說後續出版的收益,會有一定程度的縮水,以後張延再出新書,肯定也要優先選在津門文學旗下的雜誌。

不過津門文學要是盤剝的厲害,他也完全可以選擇辭職下海。

所以總體看來是利大於弊。

雖然這麼想,但張延也沒有急於做出的決定,而是表示這是件大事,自己需要先好好考慮一下。

等離開張紹梅處。

他就給史鐵升老師打了個電話——自從9月初結識了史鐵升老師,張延一直都有跟他通訊,偶爾也會用電話聯絡。

透過交流,對於這位虛懷若谷的文壇前輩,張延是越來越佩服,如今有了煩惱,自然想聽一聽他的意見。

聽完前因後果,史鐵升便笑道:“加入作協是好事,不管是津門作協,還是河北作協,都是中國的作協。

不過我覺得沒必要這麼著急,你可以試著先回應一下紅學家們的批評,俗話說真理越辯越明,年輕人當然也可以越辯越名——我是說名氣的名。”

聽了史鐵升的點撥,張延心下豁然開朗。

如果現在加入津門作協、加入津門文學雜誌社,那就是託庇於張紹梅的保護之下,欠了對方的人情。

而眾所周知,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傷錢。

但要是張延自己抗下這一波傷害,然後再加入津門文學,那就是另外一種局面了。

再說年輕人不鬧出點動靜來,又怎麼能快速成名呢?

至於反三俗紅線的問題……

史鐵升老師既然給出了建議,這事兒應該風險不大。

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不就是在報紙上吵架嘛,咱爺們以前就是幹這個的!

聽張延鬥志滿滿,史鐵升又在電話裡提醒道:“年輕人要有衝勁兒,但做事絕不能衝動,對方畢竟是文壇前輩,就算是要駁斥,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張延仔細一琢磨,也確實是這麼個理兒,自己的目的是消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否則事情若是鬧大了,真把反三俗大棒給招來,自己這小胳膊小腿兒可扛不住。

轉過天。

他正琢磨該怎麼回應呢,就接到了從京城打來的電話,對方自稱是中國青年報的記者,想針對最近的爭議話題採訪一下他。

不用說,這肯定是史鐵升老師的人脈。

但這位記者緊接著的一句話,就把張延給幹懵了:“咱們順便也可以聊聊太平間裡的死亡搖滾,我聽說張老師你也是當事人之一?現在這事兒在京城可是傳的沸沸揚揚。”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