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明滬城幾家店的人員調整訊息,等其他人知道的時候,他都已經完成了人員替換。
本來還想著要看一看馮正明因為江成哲離開後,出現一系列混亂局面,然後被大家看個樂子的人,一下子感到非常失望。
因為他們得到訊息有些太滯後,以至於早上收到江成哲和馮正明鬧掰,帶著人離開了。
下午他們得到的訊息是,馮正明已經重新調整好人員。
讓自己徒弟接手西餐館街那家店,那家店生意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很多人不明白,馮正明真正的利害究竟是什麼?
對這件事看得最為透徹的,在滬城也只有同樣是從齊魯來的孔興禮。
他第一時間就判斷出:“馮正明肯定早有準備,他不可能完全依賴江成哲經營一家店的。”
事實果然和孔興禮判斷的幾乎一模一樣。
讓他的徒弟們都對他判斷精準感到驚訝。
孔興禮對徒弟們的驚訝,很直白給出解釋。
“你們啊,這才多久都忘記了?馮正明他厲害的是什麼?是他的手藝啊,人家是正兒八經在全國烹飪大賽上奪冠的,只要他沒有把手藝丟下,誰能影響到他?”
師父的解釋,讓徒弟們頓時全都明白過來了。
孔興禮趁機向徒弟們進行一番教育。
“都給我記住了,我們是廚師,無論什麼時候手藝才是根本。”
在滬城這幾年裡,孔興禮確實是對手藝認識更深刻。
滬城就是這麼一個很神奇的地方。
你要說這裡不看手藝?那麼可能你開店會虧的很慘。
你要說這裡看手藝?那又不是完全看手藝。
所以孔興禮經營酒樓越久,越是在心裡佩服馮正明。
他能感覺到,馮正明在滬城開店不是單純開店,他實際上是用各種手段,在重新塑造滬城很多人對美食的判斷標準。
可能如果不是有馮正明在,孔興禮在滬城的酒樓怕是生意未必能很好。
在滬城這麼久,孔興禮也接觸了不少人,深深感受到地域上的隔閡,也終於明白什麼是眾口難調。
就沒有一種口味是能做到,所有人吃了都會說好,都會喜歡的。
就拿孔興禮擅長的魯菜,在一些人眼裡就是黑黢黢、黏糊糊,完全不上什麼檔次。
這種印象,其實很多時候難以根除。
孔興禮的酒樓幾年下來,也是不止一次接到類似投訴。
會說他們的菜做的太黑。
還有一些明汁亮芡的菜,本來是應該趁熱吃的,結果客人放涼了非說菜做壞了。
孔興禮因為這種事情,也是沒少向一些顧客解釋、賠禮。
甚至一開始沒有經驗,還給人家免過單。
可是情況在馮正明老洋房餐廳開業後,慢慢開始有了轉變。
似乎是因為老洋房餐廳過於出名,連帶著把魯菜在滬城也給帶出名了。
讓更多人開始更多去了解魯菜,知道魯菜的優秀,也知道了應該怎麼品嚐魯菜。
這麼一來,孔興禮酒樓生意也跟著好起來。
因為都知道孔興禮酒樓是正宗魯菜。
所以在馮正明那邊預訂不上情況下,會選擇來孔興禮的酒樓吃。
過去那些因為菜做的黑黢黢,或者是因為勾芡找茬的人,也逐漸就消失不見了。
所以很多時候,只有真正經歷了的人,才會明白每件事的變化,背後都一定是有原因的。
孔興禮的徒弟們,背後確實一直都想著要看馮正明的笑話。
說白了,徒弟們都還很年輕,在他們眼裡馮正明就不算是他們師叔輩。
再加上進入21世紀,網際網路的出現,讓很多人開始推崇反潮流。
尤其是很多年輕人,為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或者應該說想要摒棄過去的那套道德標準。
開始以利益至上,而不再談什麼德行。
更有人把反抗老師的權威,當成是一種時代風潮。
連自己師父都不願意尊重了,又怎麼能指望他們會尊重師叔輩?
孔興禮雖然一直向徒弟們強調,做好菜先要學會做人的道理。
只是,面對滬城這樣花花世界,徒弟們明顯是個個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這麼一種情況下,孔興禮也感到十分無奈。
只能是儘量對徒弟們進行一些壓制。
看到徒弟們的樣子,孔興禮心裡多少是有些羨慕馮正明。
不但是自己手藝好,還能把徒弟教好,真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狀元。
這世上像是孔興禮看得透徹的人並不多。
就像是滬城廚師協會的一些人。
得知江成哲離開馮正明,他們真的是相當高興。
哪怕知道馮正明的幾家店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他們依然還是決定要趁機打擊馮正明一下。
所以很快,滬城一些小報和雜誌上開始出現了,關於馮正明和江成哲的一些小道訊息。
並且還有人利用網際網路,在網路上開始興起的論壇裡公開討論。
只不過他們討論的可不是什麼好話,基本上都是各種猜測造謠。
又因為此時陰謀論比較盛行,尤其是在網路上很多人喜歡看各種陰謀論。
所以傳播度最廣的一則造謠就變成了。
馮正明有意打壓江成哲,利用江成哲把自己的店做起來,然後讓自己的徒弟頂替江成哲,還想讓江成哲為他繼續經營其他的店。
結果江成哲不樂意,就撕毀了兩人的合同離開馮正明。
更是有傳言說,馮正明這個全國狀元,當年是因為江成哲是港城出生,所以國內不允許讓港城廚師變成狀元,故意把狀元的名頭給馮正明。
傳言一旦出來,也就是越傳越邪乎了。
甚至開始有人編排,猜測馮正明孤兒的身份。
各種傳言滿天飛,把馮正明和江成哲這兩個當事人都給看得有點哭笑不得。
眼見各種小報雜誌的傳言是越來越離譜了。
馮正明約了一下江成哲,兩個人一起接受了滬城電視臺和報社採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