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協訂單,就是何小朋想到的最好方式,按照何小朋的計劃,長協訂單的鎖定,能夠給小朋汽車電池採購成本帶來18%的成本最佳化。
按照協議內容,小朋在未來三年之內,承諾不低於80%的電池採購量來自於錦新時代,具體規模約為每年15至20GWh,在價格方面,採用的是基礎價加浮動調整。
小朋需要協議正式簽訂後支付五億元預付款,用於錦新時代鋰礦開採及產線擴建,若小朋超額完成採購量,錦新時代將按超額部分的5%給予返利,最高不超過三億元。
雙方在戰略動機上,均有著各自的訴求,小朋為的是供應鏈安全,降低採購成本,優先獲得錦新時代最新電池技術,增強產品競爭力,專屬產線確保小朋在旺季不受缺芯少電的影響。
這有點類似於手機行業裡的高通首發了,有高通晶片首發的機型,確實是要好賣不少,錦新時代的最新電池技術,也是各大車企營銷的重點之一。
而錦新時代的訴求也很簡單,透過長協訂單鎖定客戶,鞏固市場份額,同時又可以藉助銷量的增長,來攤薄研發成本,推動800V電池技術規模化應用。
“長協訂單,是小朋汽車在危機中求生存的關鍵一招,透過量價繫結,技術協同和產能保障,我們可以穩住成本基本盤,併為後續產品升級爭取時間視窗。”
雖然雙方都做出了承諾,但參加財報會議的,都是各大機構的代表,對於這種口頭承諾,他們是根本不信的,哪怕是真的。
有機構代表問起小朋汽車與錦新時代的長協訂單,截止目前為止,動力電池行業裡,簽訂長協訂單的企業,基本都是大公司。
尉來汽車,特斯拉,寶馬這三家都是與錦新時代簽訂了長協訂單,另外還有本田,正在與錦新,寧得還有BYD等多家企業談合作。
除此之外,如小朋這樣的中小型企業以及新能源汽車銷量不高的,,均是採用現貨交易的模式,新勢力當中,也就只有賽力斯在今年四月份與寧得時代簽訂了長協訂單。
雙方沒有公佈具體的採購量,但賽力斯自2022年四月份之後,其電池採購當中的99%將來自於寧得時代,賽力斯敢籤這樣的協議,是因為他的背後是菊花。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投資也是如此,各位也不要只看到長協對於小朋汽車的影響,也不要只關注當前的危機,也要多看看好處嘛。”
從投資人的角度,他們看到的是,若小朋汽車銷量不及預期,需要按照協議支付未採購部分的違約金,例如說今年小朋汽車的銷量預期是25萬輛,但實際應該也就在12萬輛至13萬輛之間。
這樣的話,小朋汽車至少要支付給錦新時代不低於2.3億元的違約金,加劇現金流壓力,至於說對錦新時代電池技術的依賴,制約小朋自研電池的發展。
目前來說,小朋還不配談這個,特斯拉與寶馬還有本田這樣的大企業他們都不怕,還輪不到小朋害怕。
自研這個詞兒,這些年是越來越魔幻了,在動力電池產業裡,阿貓阿狗都說自己要自研電池,但真正搞出來的,也就特斯拉的4680電池了,並且實際產量有限,全年裝車量也不足五萬輛。
其他車企的所謂自研電池,不過就是供應鏈的技術,換個名字罷了,錦新時代,福迪電池,寧得時代這三家永遠是全球車企繞不開的電池供應商。
小朋汽車的自研電池能不能搞出來,需要時間來證明,但至少在當前,從檀錦程的角度來看,如果把他放在何小朋的位置,也會採用這樣的方式來降低供應鏈成本的。
在實力不夠強大的背景之下,抱大腿並不丟人。
“何總說得沒錯,大家討論這個問題沒有多少意義,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做的要麼就是信任何總能夠解決小朋汽車現在的危機,要麼就直接把股票賣掉就行了。”
“何總已經對股票進行了增持,其實如果不是受傳聞的影響,我個人也會對小朋汽車的股票進行增持,尉來無意介入小朋汽車的運營,但堅決看好小朋汽車的未來,從個人情感上來說,我是力挺何總的。”
除了電池供應問題,這幫投資機構還討論起小朋汽車關於一體化壓鑄技術的推進,這方面也是與尉來還有託普合作,同樣與尉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而關於何小朋通報的四季度啟動羊城,江城生產基地的擴建,規劃將2023年度產能提升至50萬輛的計劃,也是議論紛紛,大部分投資機構認為,小朋汽車是否需要這麼大的產能。
當然了,還有關於出口計劃的討論,每一項其實已經涉及到了小朋汽車具體的經營戰略了,這在檀錦程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尉來的財報會議,投資者同樣會提各式各樣的問題,也會詢問關於公司的具體經營資料等等,但絕對沒有如這般質疑的,也不會說直接否定戰略。
拿工廠擴建來說,年產能50萬輛的計劃到底是不是需要,這點重要嗎?也不是該他們考慮的事兒,投資機構需要做的是評估企業運營過程當中,是否會達到自己的投資預期,因而決定對投資策略的調整。
“當然,如果何總不介意的話,我可以跟何總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順利著各位如果有股票轉讓的,也可以找我們巨量引擎談一談。”
簽訂了一致行動人協議,就不用擔心增持受到曲解了,小朋的股價都快跌了90%了,美股股價都奔著8美刀去了,這時候抄個底,賺點小錢又何樂不為。
好歹也彌補一些損失嘛。
當然,最為主要的是何小朋到訪尉來之際,與他還有王風英有過一次深談,對於尉來的成功,檀錦程也是不吝分享,對小朋汽車的問題也給出瞭解決方案。
內部整頓,聚焦主力產品,使用者至上,同時在營銷方面上做出改進,論起這一時期的小朋汽車,他們的營銷抽象得不像是網際網路新勢力。
論起營銷,小朋這幫技術派是真不如李兵帶領的聞界團隊,同樣是虧錢,同樣是負面新聞不斷,但人家李兵就能夠在資本市場混得風生水起。
發生在小朋汽車身上的諸多問題,同樣發生在聞界身上,但是李兵與他的團隊,能夠透過市場的變化快速調整產品策略,雖然虧損進一步擴大,但至少交付量以及營收是持續增長的。
對於新勢力品牌而言,當下賺錢與否其實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營收以及交付量的上升,小朋最大的詬病就是增速大幅度下滑,又不能及時的處理輿論危機,讓交付進一步下滑。
具體的意見也很簡單,那就是降價,認錯賠罪,先把現有的老使用者穩住再說,這才是小朋的基本盤。
“哈哈,那感情好,有檀總的力挺,相信我們在資本市場上應該能夠穩住一些了,說實話我對小朋的未來充滿信心,但是資本市場上還需要大家的維護。”
電話會議的亂七八糟,隨著檀錦程站出來,安靜了不少,也讓何小朋內心安定一些,今天請檀錦程參加電話會議的決定果然沒錯。
同時也暗暗心驚檀錦程在投資機構裡的影響力,這些年檀錦程不怎麼參與的巨量引擎的投資事宜,巨量引擎實質上在投資市場上已經進入到了收縮狀態。
然而,他僅僅用了一句討論具體事宜沒有什麼意義,不看好就把股票給賣了,就鎮住了這幫眼裡只有錢的投資機構。
“我們相信檀總的眼光,不過暫時還不需要檀總出手了,我們小摩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出手的。”
發言的是摩根大通的國內代表,當檀錦程表達出增持意願之時,他們就快速分析出這裡面有些不簡單,何小朋甬城之行,肯定有一些他們不知道的內容。
其實在財報會議之前,貝萊德就已經以每股均價31.38港幣,增持了598萬股,涉及資金約1.88億港幣,另外還有米國銀行,對小朋汽車進行了賭博式的增持。
米國銀行持股數量從87.18萬股暴增至620.72萬股,這一增持規模在同期中概股機構持倉變動中是極為罕見的,不過這兩家所涉及到的資金數量有限,影響力也一般。
作為全球頂級投行,從何小朋與檀錦程的一唱一合當中,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好說。”
錦新時代,尉來在四季度與小朋汽車有諸多合作,真要說起來,檀錦程若是增持,多多少少有些內幕交易的嫌疑,他也就是那麼一說,有人跳出來就行了。
電話會議還在繼續,檀錦程在何小朋漸漸掌控局面之後,沒有再繼續發言。
“都是利益啊。”
這幫投資機構,扯東扯西的,無非還是想透過試圖影響何小朋,來多探知一些訊息,為後續投資戰略做調整,已經跌了近90%的小朋汽車,對於這幫人來說,就是香餑餑。
當然,對於尉來而言也是如此,他幫助何小朋度過難關,同樣也不是什麼大善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