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央視財經頻道的資深記者,長期以來關注汽車,新能源等產業動態,多次參與重大經濟事件的報道,跟檀錦程接近也不止一次了。
以往檀錦程給她的感覺是謙遜,溫和,朝氣有餘但氣場跟老一輩企業家比起來,要差上一些,然而這一次關於尉來高階車型降價這個提問,讓她感覺檀錦程有些不一樣了。
這種渾身上下散發的氣場以及強大的自信,傳導到她這裡,就是對整個行業的壓迫感。
愣了片刻,恢復過來的張新月繼續提問:“包括l系列以及es系列在內的訂單持續高漲,目前產能能否滿足市場需求?交付週期該如何最佳化,尉來的降價對國內其他企業,例如賽力斯,byd等現有以及新車的發售起到了一定的影響效果,不知道檀總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這是兩個問題了,檀錦程笑了笑道。
張新月也笑了,採訪過檀錦程的記者都有經驗,對於回答問題檀錦程非常的謹慎,說是惜字如金也不為過,只提一個問題的話,那麼下一個問題可能就得不到正面回應了。
所以如她們這般熟悉檀錦程風格的記者,都學會了一口氣提多個問題,運氣好的話可以都得到回應。
“好吧,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首先要說明一點的是,新能源汽車價格的下調,就像是新能源汽車目前的趨勢一樣,這是不可逆的,沒有尉來也會有其他的企業帶頭,我們只是順應市場而已。”
張新月點了點頭,按理說這事兒還真不能說尉來什麼,是byd跟特斯拉率先挑起的價格戰,尉來說是被動跟進都不為過。
她是長期跟蹤新能源產業的,也知道檀錦程說的都是事實,只不過讓人意料之外的是尉來沒有選擇在中低端市場跟進,而是在高階市場上發力,這多多少少讓業內有些意外。
“至於說影響到了友商的定價,這個有點言過其實了,友商們在價格上的調整肯定是出於他們的策略,而且你剛剛提到的賽力斯鴻圖x7,他們的使用者群體跟尉來完全不同。”
“鴻圖x7與尉來l1雖同為增程式車型,但競爭關係並不大,這是一個增量的市場,大家都能活得很好。”
張新月暗暗腹誹了幾句,這些大老闆們真是張口就來。
x7無論是從功率,驅動形式,電池續航,車身尺寸還是智慧化等等方面,幾乎都是完全對標尉來l1的,就連菊花引以為傲的智慧輔助駕駛方面,尉來也是不相上下。
釋出會上,雖然沒有把l1的品牌給貼出來,但競品引數對比,明眼人都知道那款被拿來拉踩的車型就是尉來l1。
自x7釋出會之後,除了遙遙領先梗再次風靡全網之外,市面上對於這兩款車型的對比就非常多,各大汽車媒體甚至跟汽車無關的自媒體,都樂意用這種對比蹭一蹭流量。
兩者對比,自然是吹x7的居多,不過一部分使用者對於尉來的好感度也透過這種對比更進一步;無他,在驅動方式方面,尉來用的是全時四驅,沒有什麼高低配之分。
而鴻圖x7想要擁有四驅版本,那就得買高配版,高配版的售價為33.98萬元,比尉來l1降價之前還要貴上一千塊錢,而四驅尊貴版更是高達37.98萬元。
另外,x7對比的是l1在售的2022款,而尉來將於今年11月份推出2023款l1,對於車型再次做了升級,也就是說在配置方面,某些x7吹噓優於l1的,保持不了多久。
好在11月份正式開啟交付的2023款l1,給鴻圖x7留下了幾個月的時間視窗,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調整應對。
升級後的l1,論紙面引數,可就要比x7更高了,在實際價效比方面,30.08萬元價格的2023款l1,絕對是要比x7的29.98萬元更加划算一些的。
不過檀錦程也沒有說錯,菊花的使用者跟尉來使用者完全不是同一批人,菊花說是把車子賣給粉絲也不為過。
“產能方面的話,我們已經能夠做到供應鏈的垂直整合,我們的零部件供應商能力也很強,在電池與晶片供應方面都能夠做到產能保障,所以產能方面也不需要擔心。”
“至於說交期的話,l1因為換代升級的原因,l9的交付完全能夠足以保證。”
l系列目前不是單兵作戰了,l9上市之後也無需l1獨自支撐產能了,老款l1目前已經逐步減少產能了,除了這兩款之外,l系列還有一款車型待發布。
按照增程式車型的熱賣程度,尉來對於l系列包括還未釋出的一款車型,總產能的規劃是50萬輛,這個產能足以保證l系列到2025的交付不受影響了。
增程式,尉來也就在國內賣賣,沒什麼出口計劃,這玩意兒在海外不怎麼吃香,再說也確實沒什麼噱頭,歐洲佬對大型suv也不怎麼感興趣,也就沒有必要去浪費資源了。
而l系列的產能,似乎也回到了原來的軌跡上,在北倉工廠這邊,l系列只規劃了10萬輛的產能,而其餘40萬輛的產能規劃,則放在常州工業基地那邊。
隨著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崛起,新能源補貼的退坡以及各大城市對於新能源公交車飽和度的上升,以商用車為主的黃海汽車連年銷量下滑,尉來於是利用起這部分產能,將原有的生產線加以改造。
今年已經利用上這部分的產能了,而自明年之後,l系列的大部分產能都將放在常州生產基地,e系列的產能則放在廬州產業基地。
北倉這邊,更多的是生產星途以及埃安系列,另外還有燃油車的產能將大部分集中於此,在產能方面,尉來並不是很擔憂,自2020年以來,雖有幾次產能緊張時期,但很少會出現像byd那樣訂單交付不了的。
“尉來對於每一款車型的產能規劃都是很清晰的,不會盲目的根據訂單來增加產能,對於每款車型的產能都是根據未來幾年的銷量預期來制定的。”
尉來追求銷量,但並非盲目的追求銷量,加上檀錦程是知道一些未來電動汽車市場趨勢的,當吉利突飛猛進,奇瑞與長城也開始重視起新能源市場之時,競爭會遠比現在要激烈得多。
到時候,像現在et5,海豹等等這類b級轎車還賣20萬元的,幾乎是不可能了,而星途s01這樣在緊湊型轎車市場上的無敵之姿也是不可能的。
盲目追求銷量而去擴大產能,只會讓自身越來越被動,byd這種全國各地建廠,瘋狂擴充產能,在市場飽和度上升以及競爭加劇之後,肯定是很麻煩的。
尉來追求的是如同特斯拉那般,將產能集中在幾個地區,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能夠做好銷量與產能方面的平衡。
當然,byd的模式也不是不可取,但前提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夠幾近擠佔燃油車市場空間,但顯然這是很難的,說白了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其實還是搶了燃油車市場而已。
“能透露一下l9的具體月產能規劃嗎?”
自釋出會結束到檀錦程接受採訪,差不多也有十來天時間了,尉來l9引發的轟動效應以及話題度相當之高,四款車型價格的調整,對市場衝擊也遠比想象當中要大。
將價格打到30萬邊緣,就是直接將市場瞄準了寶馬x3,賓士glc,奧迪q5l等bba入門級suv身上,而不是僅僅只針對他們的高階suv。
不少媒體甚至打出豪華車市場變天的標題。
當然,這個標題一點都不誇張,l9訂單突破五萬輛,讓市場意識到消費者的消費邏輯已經徹底改變了,從看標轉向看配置,bba的三叉星以及藍天白雲光環正在失效。
而這四款車型的調價,對尉來的意義更是重大,用智慧化加價效比,尉來透過調整定價策略樹立了自己的高階化標杆,在高階形象樹立起自己的話語權。
今後,無論是bba還是其他的廠商,想要打造高階化suv,那尉來這四款車型都是繞不過的,尉來真正意義上掌握了30萬元至50萬元區間的定價權。
l9氣勢如虹的訂單,也讓bba意識到,如果想要繼續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那麼他們就只能被迫以骨折價跟進,但不管怎麼說,以bba為首的高階燃油車體系,在尉來四款車型衝擊下,已經崩塌了。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兩場釋出會,四款車型價格的調整,回味過來的友商們,也不得不佩服檀錦程對高階市場的把控能力。
“30萬元至50萬元的高階suv市場,尉來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護城河,今後在這個領域,只要他們自己不出毛病,甭管是特斯拉還是bba,想要突破這個護城河的難度都不小。”
效能加豪華,尉來真正意義上構建起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目前來說,國內有這個實力的也就只有byd了。
而在30萬元至50萬元高階suv市場上,byd同樣不敢跟尉來對碰,今年以來byd在品牌形象的提升上下足了功夫,漢ev以及唐ev系列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年初甚至喊出幹翻尉來的口號。
然而,這兩款成功的車型,也只敢在20萬元至30萬元區間做文章,在30萬元至50萬元區間,byd還沒有那個勇氣全面發起對尉來的挑戰。
回過頭來,大家發現尉來把此前屬於bba最大的一塊肉給吃下了。
“尉來留給我們的,大概只有百萬級的市場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