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時代

第1201章 道地產區的改良,醫武不分家(月票

有人培育?

那可太好了!

既然可以培育,且已持續進行每年有一些產量,證明該品種具備可重複種植的特性。

那麼應該就可以在特定區域和環境內,擴大種植面積。

“回頭我找人聯絡一下陝西那邊。”方言說道。

“你是想擴大種植面積?”海燈對著方言問道。

方言點了點頭:

“這種優質的艾草就該推廣,在不離開他們本地的情況,選擇相似環境擴大種植,能夠讓更多人用上這種東西。”

方言還是比較謹慎的,這些植物在離開了特定環境後,它很可能就生長不出原來的樣子了,要不然也不會有道地產區這個說法了。

海燈和尚聽到後,捻著僧袍袖口,望著遠處正在佈景裡的人群,慢慢說道:

“方小友想法是好,不過執行起來恐怕有點困難,你是不知道,終南山的艾草金貴,就貴在那片山的性子烈。”

方言一聽就知道老和尚應該是仔細打聽過,說不定他也動過擴大種植的心思,要不然他也不會把這東西放書裡了。

“先說地勢,”海燈和尚伸出枯瘦的手指比劃著,用略帶四川口音的普通話說道:“他們那邊的人試過,得出結論是必須在海拔八百到一千二的坡上,太高了風大,艾草長不壯,太低了又太潮,葉子容易爛。還得是朝南的坡,每天至少曬六個時辰太陽,那艾草的味兒才夠衝……你聞過那曬乾的葉子就知道,太陽足的,揉碎了能嗆得人打噴嚏。”

老範在旁邊插了句:

“是不是還得靠水?”

“水是要的,但不能多,”海燈和尚說道:

“得是山澗滲出來的活水,順著石縫往下流,剛好潤到根上就行。要是用田裡的死水澆,艾草的莖就長得虛胖,藥效差遠了。”

“你們沒見山裡的艾草,根都紮在碎石堆裡?那石頭縫能瀝水,又能保住點潮氣,是老天爺給的好地。”

他頓了頓,又接著說道:

“那土也怪,看著是黑的,攥一把能捏出沙粒來,摻著腐葉土和山石碎屑,不板結,也不鬆散。”

“我在終南山見老道採艾草,他們說那土得見幹見溼,天旱時裂個小縫,下雨時水能滲進去,太陽一曬又能很快收住潮氣,這樣長出來的艾草,葉片才厚實,絨毛也多,藥效都鎖在裡頭。”

方言一聽這不是有點像椰糠土嘛,當然了終南山上肯定是沒有椰糠的。

後世那些人為了種東西,研究了很多土質,都是可以很快復現的,老和尚說的這些,方言並不覺得是太大的問題,這個就是經歷過網路時代的好處了。

接著,方言想起書裡記的“端午午時收艾”,問道:

“那是不是對時節也講究?”

“講究大了,”海燈和尚笑了:

“開春得等山裡的積雪化透,地氣往上冒的時候才下種,早了怕凍,晚了趕不上雨季。收的時候更得挑日子,必須是端午正午,太陽最毒那會兒,說這時節的艾草‘陽氣最足’,能壓住邪祟。”

“其實啊,我聽科學家說過,是這會兒的艾草剛好長到半人高,葉片沒發黃,精油含量最高,曬出來的艾絨才夠勁兒。”

方言沒想到他還找過科學家。

這好時候海燈他指了指那本《道門火灸經》裡夾的艾草標本:

“你看這葉子邊緣帶鋸齒的,就是長在亂石堆裡的,要是葉子圓滾滾的,多半是長在平緩處的,藥效差著一截呢。”

“終南山就那麼幾片坡地能對上這些講究,多了真沒有,山裡的老道說,這是山精地靈養出來的,急不得。”

方言聽著,點了點頭,明白這艾草難推廣,應該是生長條件苛刻,終南山的坡地、石縫、活水、日照,缺一樣都不成。

但是沒關係,哪怕是稍微差點的,那也比現在普通的艾草要強。

要精益求精只拿最優的品種可能有點困難,但是提升一下艾草整體的品質,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回去還是的寫個報告,讓人專門去調查一下專案的可行性。

方言看著那本《道門火灸經》,忽然笑道:

“海燈師父說的這些講究,聽著難,但我看換個思路,其實都是能琢磨出法子的。”

海燈和尚抬眼看他:“哦?方小友有主意?”

“您看啊,”方言指著書頁裡的艾草標本,“海拔、坡向這些,咱們可以先在終南山裡圈幾塊條件最像的地,挨著原來的野生艾草種,先試試能不能沾點靈氣。”

“至於土,您說的沙粒摻腐葉,咱們可以學山裡的法子,收集枯枝敗葉堆肥,再摻上碎石子,模擬那種見幹見溼的勁兒現在農科院的人就愛琢磨這個,叫土壤改良。”

老範在旁邊聽著,忽然插了句:

“那水呢?山澗活水總不能引到田裡吧?”

“不用引,”方言解釋,“可以搞滴灌,像給菜澆水那樣,一點點往根上滲,既能控制水量,又能讓水順著土縫往下走,跟山澗滲出來的差不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