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靠系統漏洞艱難求生

第246章 造紙與印刷

自南郡水寨易手,蔡氏兄弟皆亡於劉琦之手,夫人聞之,一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大厥不起,不出三日,四肢不收,智亂不甚,醫士不能治癒。

劉琮不能主事,政事皆由東曹掾傅巽與從事韓嵩二人決斷,郡中不知何時又起流言,只道劉表之故,似有隱情;劉琮承繼,實非父意,為禮不容,不少氏族皆有擁立劉琦之意。

兩人正是焦頭爛額之意,又聽聞劉備手下領兵五萬,自蒼梧而出,或有攻打零陵之意。

呂布雖兵敗,但仍有江夏一郡可守,劉琦看似僅有水軍,卻有交州使者在側,如今劉琮一系頹勢初顯,劉琦又有名聲,獲此良機,遂召集氏族,約以厚利。

蔡氏在時,不少氏族受其擠壓,更有寄寓之士欲展鴻圖,皆懷私心歸附。劉琦一一招撫,或以田宅相許,或以爵位相餌,許諾恩惠。

種平見來人之中亦有蒯氏旁支,心下便有計較,當即孤身密見蒯良,曰:“昔周公攝政,伯禽讓封,皆以長幼有序而定乾坤。今劉景升雖殤,然公子琦身為嫡長,猶泰伯之避季歷,微子之讓紂王,法統昭昭如日月經天。昔管仲佐齊,必先正名分;周公治洛,首重禮序。君不聞衛輒拒父,鄭伯克段乎?”

“且觀公子琮,性若蒹葭,質同樗櫟。今平僅以白毦八百即亂南郡,若曹操袁紹圖荊州,公子琮必效張子布之降孫策,步韓馥之讓冀州。荊襄九郡,恐成管蔡之亂,三監之釁,蒯氏宗族,豈不危若累卵?”

“然公子琦仁義佈於州郡,忠孝聞於海內,若奉公子琦為主,縱使鐵騎南下,亦當結交州之好,如田單火牛破燕,張巡睢陽拒賊,保境安民,永固宗社。”

“久聞君有雍季之論,今若助紂為虐,豈非效豎刁亂政,慶父不死?若扶保明主,則如伊尹放太甲,周公輔成王,不負前主舊恩?且公子琦已立誓:若得荊州,必效桓公罪己,莊王絕纓,劉琮支黨,秋毫無犯。如此仁義之主,豈非蒯氏良木?”

“蒯氏百年,正在君一念之間。”

蒯良默然良久,第二日便稱病不出,獨留蒯越一人在外行走。

其餘氏族觀察蒯氏動靜,皆進表文於公府,言荊州動亂皆因夫人謀私,顛倒禮法,宜改立嫡長,以正典章。

傅巽見勢不可違,竟使刺客殺韓嵩於府內,以其頭顱為獻,請劉琦領兵入主公府。

此時劉備麾下範疆、龔景等正屯兵於零陵之外,聽聞劉琦入府,當即傳信蒼梧,劉備收兵之餘,以慶賀之名,送來兕角、孔雀、珊瑚,珍珠等物,又言將進表為劉琦請刺史之位。

劉琦知曉能得荊州,多虧劉備助力,慨然以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回報,召集傅巽、蒯良,伊籍等舊吏,當面極述叔父恩情,傳令曰:“南境三郡,山川險要,物產豐饒,聯通荊交。為結交州盟好,襄助益彰,當以三郡為謝,復通商旅,共守南境,諸位以為如何?”

在坐之中,唯鄧羲不語,餘人盡皆稱善。

荊州稍定,劉琦乃思平內亂。

呂布退守江夏,築堅壁於江濱,其麾下張遼善守城,劉琦暫且擱置其人,而察黃巾盤踞荊中,以屠戮氏族,焚燒典籍為樂,氏族多受其害,唯請劉琦先平黃巾之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