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

第923章 東北開發的核心

“密雲北面的哈喇河套適合墾殖,原本就設有興州五衛。計劃以承德為中心,重新設此五衛,再加上灤河上游地帶,組成承德府保衛密雲。”

這個設定,讓朱由檢連連點頭。

他想修建承德的目的,是為了拉攏草原各部。

如今看來雖然不太必要,但承德的位置卻是好的,在這時能透過灤河航運,直接從永平行署入海。

承德府東面就是大寧府,以原本的大寧衛為中心,重新設立各衛。

它的位置在遼西省中間,遼西省的治所,有可能放在這裡。

大寧衛北面是全寧衛,以這個名字組建全寧府。不過全寧府的府城不會放在這裡,而是會放在南面的赤峰一帶。

朱由檢記得紅山文化就是在這一帶發現的,它是中華文明主根系的直根系,必須要重視起來。

活動在這一帶的奈曼、敖漢殘部,都要遷移出去。

西面四府大體是這樣設定,對於東面山海關外四百里,劉遵憲將其從南到北,劃分為了三衛:

“遼西走廊,可分為山海府、寧遠府、廣寧府三府,以山海關、寧遠、廣寧為中心。”

“三個府將各設五到十個衛,常備一到兩萬兵力。”

“南北層層疊疊,負責山海關防禦。”

這個佈置,得到群臣讚賞,因為他們最注重的就是山海關。

即使如今遼東被平定了,一朝被蛇咬的他們,仍舊決定要在山海關一帶,囤積重兵防禦。

劉遵憲這個佈置,就是這一點的體現。將三個府作為山海關防線的外延。

朱由檢對此沒有什麼意見,就是覺得遼西走廊一帶劃分三個府,每個府都有些太小了。

他問劉遵憲道:

“這三府面積有多大,有足夠的田地分配嗎?”

劉遵憲仔細解釋道:

“山海府的面積,大約有五萬方里。”

“以一個軍民衛分配一萬方裡計算,可以提供給一百多位世官和五千世襲軍士。”

“西面的山林設兩衛,分配河谷裡的耕地和山林,可以適當多分配些。”

“東面的平原是耕地,可以少分配些,可以設三個衛。”

“那裡原本就有廣寧前屯衛,下轄廣寧中前所、廣寧中後所。”

“每個所向西擴充套件,都有可能擴充套件為一個衛。”

將這番規劃道出,劉遵憲說得頭頭是道。

他計劃在山海府主要用軍士和軍戶,每一戶都要出丁服役。

五個衛總兵力兩萬五,在山海關沿線服役的常備兵力一萬兩千五百人。

這個數量似乎有點少,但是遼東平定後山海關的壓力也沒那麼大,更何況還有後面永平的衛所協同守衛。

朱由檢認可了這個規劃,確定山海府設五衛。

其中東面三衛被命名為山海前衛、山海中衛、山海後衛,西面兩衛則仿照東寧府按方位,命名為山海西衛、山海北衛。

從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設立它們的目的是守衛山海關,未來不會改府縣。

然後再往北的寧遠府,邊防部還想這樣設定時,就遭到文官反對了。

他們不想用軍事化氣息太濃重的名字,以便將來改縣。

最終,寧遠府設立了寧遠衛、錦州衛、松山衛、塔山衛、沙後衛,以及西面的寧遠西衛、寧遠北衛、朝陽衛,一共有八個衛。

這完全是一個府的體量,方便將來改制。

未來,東五衛都有可能改縣,西三衛則要待定。

更往北的廣寧府地方更大,在遼東邊牆內輕易設立了廣寧衛、義州衛、大淩河衛、盤山衛等衛。

而且朱由檢還想起阜新煤礦就在這一帶,在邊牆外設立了阜新衛。

阜新煤礦和撫順煤礦都是大煤礦,而且還是露天礦,開採較為容易。

更難得的是它們都距離河流不太遠,一個在細河南岸、一個在渾河南岸,可以疏通河道,利用水路把煤炭運出來。

也因為此,朱由檢將兩個煤礦的開採,作為東北開發的核心。方便在東北發展煤鋼,並且作為居民的燃料來源。

結合愈發完善的冷暖管,會讓東北變得更宜居。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