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

第104章 朝野反應

“有門路的三年時間能夠數遷,沒門路的九年考滿都沒人管。”“就因為原來的辦法實施不下去,陛下才實施磨勘法。”

“要我說,磨勘法公平得很,沒門路也能升到正五品,比以前要好多了!”

一位年老官員說道。也不知是不是冷板凳坐久了,此時發起了牢騷。

大明的進士是很尊貴,很多人考上進士後就踏上升遷快車道,但是坐冷板凳的進士也不少見,根本沒有人在意他們。

如今皇帝要實行磨勘法,每個人都能序遷到正五品。甚至在立下年功後,還有資格成為更高品級官員。這些人覺得磨勘法公平得很,遠比以前要好——

每個進士磨勘期都是四年,不立下年功減磨勘,你就別想升遷。

即使評定年功時可能會有貓膩,也比以前公平。

就這樣,磨勘法的事情,吸引了很多官員的注意。

吏員分級和司法數算考試,甚至明法科、明算科的事情,反而沒多少人在意。

畢竟朝堂上的官員已經上岸,八九品的小官根本不被他們放在眼裡,更別說不入流的吏員了。

在他們看來,明法科明算科進士、還有非進士出身官員,就是為他們辦事的。有什麼瑣碎事務,以後可以交給那些官員去辦。

也有一些人為了維持進士地位,覺得考上明法科、明算科的不能稱為進士。皇帝也不能特賜同進士出身,拉低進士身份。

這些人打算上疏,勸皇帝不要這樣做。不能把進士的名頭,戴在那些人頭上。

他們這樣打算,有些人卻歡欣鼓舞。在明法科、明算科的開設上,看到機會到來。

國子監副榜貢生王璘,早就已經打算在明年開科時上疏,請求同中式舉人一體會試。

此時得知皇帝要開明法科、明算科,錄用四甲五甲進士,他感覺機會很大。

當即就打算趁熱打鐵,提前把奏疏遞上去。

不過,想到貢生錢嘉徵參劾魏忠賢十大罪的奏疏、被通政使呂圖南以字畫稱謂不如式攔了幾天,王璘又去找錢嘉徵,讓他參詳一下,方便透過通政司。

錢嘉徵也聽說了明法科、明算科的事情,卻沒和自己聯絡起來。

他是生員貢監,也就是說只有秀才功名,根本沒想過直接參加會試。

不像王璘這個副榜貢生,在列入鄉試副榜後,離正榜舉人只差一步,一直心有不甘,想要參加會試。

此時聽到王璘的請求,錢嘉徵連連搖頭,覺得王璘實在是異想天開,朝廷不可能答應:

“若是允許副榜貢生參加會試,我們這些不是副榜的貢生怎麼辦?”

“你覺得副榜貢生,和其他貢生有什麼區別?”

想要說有區別,王璘卻說不出有啥區別。副榜說破天也是副榜,不是正榜舉人。

所以他想了一下,說道:

“不必限於副榜,咱們請求陛下允許所有貢生參加會試。”

“兄臺也是貢生,難道不想參加會試?”

錢嘉徵當然想要參加會試,但是他對朝堂事務有些瞭解,知道這種可能性不大,向王璘道:

“貢生能參加會試的話,你讓其他監生怎麼想?”

“國子監裡除了貢生之外,還有舉人、官生、恩生。”

“就算舉人不介意我們搶他們的考試機會,官生、恩生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

“他們家室非凡,比我們影響更大,萬一鬧起事來,誰擔這個責任?”

“伱連國子監都擺不平,怎麼讓陛下和朝堂大臣同意?”

“總不能為了照顧貢生,讓國子監其餘監生鬧事吧?”

一連幾個問題,讓王璘啞口無言。心中也覺得錢嘉徵說得很多,朝廷直接允許貢生參加會試的希望不大。

但是不試一試,他又心有不甘。念頭一轉,王璘想到一個辦法,說道:

“進士科咱們不參加,明法科、明算科應該可以吧?”

“這兩科是新開,說不定直到考試時,外地都收不到訊息。”

“為了避免參加考試的人太少,陛下或許會特許貢生參與。”

這是一個辦法,錢嘉徵怦然心動。

想到浙江鄉試的難度,他對考取舉人同樣沒有信心。覺得可以和王璘試一試,看看能不能獲得明法科、明算科考試資格。

如果能考取明法科、明算科的四甲五甲進士,雖說比不上前三甲尊貴,也能像進士一樣做官。不至於以監生身份入仕,在官場上難有作為。

而且明法科、明算科新開,外地計程車子沒有準備,參加考試的人數不會太多——

他若參加考試,有很大的機會登科。

想到這個情況,再想到國子監教導的律令書數,錢嘉徵更是覺得,明法科、明算科很適合監生參加。自己可以和其他監生一起,爭取考試機會。

所以他和王璘一起寫了奏疏,向通政司投遞過去。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