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在發動夜襲時,因內應劉晃臨時外出而失敗被殺。】【但他起事前曾秘密聯絡了關中眾多心懷故晉的漢人豪強,約定共同舉事。】
【張遇雖死,這些約定卻並未隨之消散。】
【由於資訊隔絕,關中的豪強們並不知曉張遇已敗亡,紛紛按原計劃起兵響應:】
【孔持佔據池陽(今陝西涇陽西北)。】
【劉珍佔據鄠縣(今陝西戶縣)。】
【喬秉佔據雍縣(今陝西鳳翔南)。】
【胡陽赤佔據司竹(今陝西周至司竹園)。】
【呼延毒則控制了灞城(今陝西西安東,灞水附近)。】
【他們各自據城獨立,並迅速派出使者,穿越秦軍封鎖,向東晉朝廷求援。】
【然而,東晉朝廷的反應速度令人扼腕。】
【或許是路途遙遠,或許是內部協調遲滯。】
【朝廷竟遲至半年後,才正式發兵響應這些關中的義旗。】
【這寶貴的半年時間,給了前秦政權喘息和鎮壓的機會。】
【當晉軍終於進入關中時,孔持、劉珍、胡陽赤等幾路豪強已在秦軍的反撲下相繼失敗。】
【儘管如此,喬秉(在雍縣)、呼延毒(在灞城)等部仍在頑強堅持。】
【他們成為桓溫大軍可以倚靠的內應力量。】
【桓溫主力進入前秦境內後,攻勢凌厲,勢不可擋。】
【前秦守軍難以抵擋這支士氣高昂、準備充分的勁旅。】
【沿途城池接連被攻破。】
【關中腹地告急!】
【訊息傳至長安,前秦苻健大為震驚。】
【他急命太子苻萇、淮南王苻生等率領五萬精銳秦軍,南下阻擊桓溫,力圖將晉軍擋在長安外圍。】
【兩軍最終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相遇。】
【淮南王苻生,史載“力舉千鈞,雄勇好殺”。】
【他為了激勵因連敗而低落的秦軍士氣,單槍匹馬,悍然衝入嚴陣以待的晉軍陣營。】
【憑藉超凡的勇力,在晉軍陣中左衝右突,反覆衝殺達十數次之多!】
【所到之處晉兵紛紛倒地,極大地震懾了晉軍。】
【苻生的個人武勇,一度讓秦軍士氣大振。】
【然而,桓溫身為主帥,臨危不亂。】
【他親自督戰,激勵將士奮勇向前,堅決不退。】
【晉軍在桓溫的指揮下,頂住了苻生這頭“猛虎”帶來的衝擊波。】
【陣型保持不亂。】
【並憑藉整體的紀律性和高昂的鬥志,逐漸扭轉了戰場態勢。】
【經過慘烈的廝殺,秦軍終於抵擋不住晉軍頑強的反攻,陣線崩潰,大敗而逃。】
【太子苻萇率領敗兵撤退至長安城南。】
【依託城牆進行最後的背城防禦。】
【緊接著,桓溫之弟桓衝率領的部隊,又在白鹿原擊敗了另一支秦軍,再傳捷報。】
【至此,桓溫大軍乘勝推進,兵鋒直抵灞水之濱,屯軍於灞上。】
【長安城雄偉的輪廓已清晰可見,克復舊都似乎指日可待。】
【自西晉永嘉之亂、晉室南渡近四十年後。】
【朝廷的軍隊,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威脅著胡族政權佔據的漢家舊都。】
【飽受戰亂和異族統治之苦的關中漢族百姓,聽聞“王師”到來,無不歡欣鼓舞。】
【他們自發地攜帶著家中僅有的酒食、牽著牛羊。】
【絡繹不絕地來到晉軍營地犒勞將士。】
【道路兩旁,擠滿了圍觀晉軍威儀的男女老幼。】
【許多白髮蒼蒼的老者,看著飄揚的晉軍旗幟和衣甲鮮明的將士,回想起故國往昔。】
【這些在胡人統治下,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人們,激動得老淚縱橫,哽咽著說:】
【“不圖今日復見官軍!”】
【意思是想不到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官軍打回來!】
【此情此景,生動地詮釋了何為“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彈幕:
《南望王師又一年,精晉落淚!》
《桓大司馬還是牛b啊!》
《桓溫早點出兵,就沒前秦什麼事了。》
《後趙最亂的時候不北伐,現在後趙滅了,前秦前燕崛起才北伐。》
《此時的前秦猛將如雲,正是上升期,桓溫想打下確實很難。》
《強如劉裕,也是打的半死的後秦。》
《哎,354年.石虎都死了五年了,世家大族就是如此,浪費大好局面。》
《這幾乎是成功了,功虧一簣。》
《東晉門閥體系確實僵硬啊。》
《南朝就是內耗太嚴重了。》
《但事實證明,東晉朝廷防備桓溫,算是防對了。》
《速度,王猛要上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