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通古代,盤點現代封神人物

第79章 最強毒教材,如何用儒學打造人設,王莽:感謝儒學

“陛下聖明。臣覺得應該立即召回扶蘇殿下,以絕後患。”

“不光如此,朕要重新整頓朝綱,削減宮室建設,減輕徭役賦稅秦始皇神色凝重

“大秦的江山,絕不能斷送在這些無能之輩手中!”蒙恬點頭贊同。

“陛下高見。只要扶蘇殿下繼位,再加上朝中諸多賢才輔佐,大秦基業必將萬年永固。”“若是換了扶蘇為儲,這大秦的未來必定會改寫。

秦始皇重新落座。

眼中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這逆子,就讓他在宮中好好反省。”

“若是再敢生出不該有的心思,朕就送他去陰間見那些被他害死的百姓!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侍衛們領命而去。

天幕中的畫面依舊在繼續

映照著這位千古一帝肅穆的面容。

......

商朝位面。股商王宮內。商紂王盤膝而坐

目不轉睛地盯著天幕。

太師聞仲與比十分立兩側。殿內燭火搖曳。

“這是後世的大秦?竟能一統天下,當真了得!商紂王摩挲著手中的玉杯。

“沒想到這世間還會有如此強橫的王朝,只可惜毀在這等不肖子孫手中。”“陛下所言極是。”

比干撫須作答。

“股商傳承至今已近八百載,然而看這秦朝,竟只短短十幾年就轟然倒塌,實在令人唏噓。”

聞仲踏前一步。

“臣倒是對這後面的故事更感興趣。既然天幕顯示還有其他朝代的覆滅,不知這後世的君王是否都如這胡亥一般荒唐?”

“朕也很想知道。”

商紂王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

“八百年的基業,究竟要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建立?又為何會輕易毀於一旦?這其中必有蹊蹺。”

“陛下明鑑。”比干正色道

“古往今來,得國不易,守國更難。”

“這胡亥沉迷享樂,不思進取,實在是辜負了先帝的心血商紂王放下玉杯。

“這後世的朝代更迭,到底是怎樣一番光景。”聞仲仰望天幕

“興許後面還會有明君聖主,建立萬世不朽的基業也未可知。”“也好,且看下去。

商紂王靠在龍椅上。目光炯炯

“看看這後世的帝王們,又會創造出怎樣的傳奇或是悲劇。”殿內一片寂靜。

只有香爐中青煙裊裊上升天幕中的畫面仍在繼續。

牽動著紂王的心緒

古人們圍著天幕議論紛紛

有的感慨這後世皇朝更迭之快。

有的則為秦朝如此迅速的覆滅唏噓不已。

“這胡亥也太能折騰了,老爹打下的江山說沒就沒。”“我倒覺得,這就是報應。”

“秦始皇修長城死了那麼多人,現在兒子修阿房宮,不也是一樣的道理。”茶盞之間。

眾人紛紛感嘆世事輪迴。大家都在想。

若是自己生在那個時代。恐怕也是苦不堪言。

畢竟不管是修長城還是建阿房宮。受苦的總是平頭百姓。

但凡能遇上個明君。

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你們說,現在的官老爺們會不會也學這胡亥啊?”

“噓,這話可不敢亂說。不過這天幕倒是有趣,讓咱們提前知道了這些事。”百姓們私下裡搖頭晃腦。

覺得這些帝王將相的事情雖然離自己遙遠。但也算是一樁新鮮談資。

雖然不懂什麼治國之道。但這等昏君暴政的故事。卻是人人都能品評一二。

“這些當皇帝的,也就是仗著祖上的福氣橫行霸道。”

“可不是嘛,也就咱們這些平頭百姓,天天操心柴米油鹽,哪像他們,坐在金鑾殿上就能把江山玩沒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說著說著就笑出聲來。不管放在哪個朝代。

這種敗家子的行徑都令人啼笑皆非。大家雖然身處亂世。

但看到這等節目。

倒也覺得自己的日子還算過得去。

“快看快看,好像要講吓一個朝代了!”

【第二,西漢的漢元帝。】

【西漢王朝是我國曆史的又一高峰,很多人都認為西漢滅國的原因在於外戚掌權,宦官干政、以及無休無止的黨爭。】

【但事實上真正動了西漢國本的,是根深蒂固的儒學思想。】

【而正是在西漢中後期,漢元帝一手將儒學推向頂峰,成為了西漢的治國理念。】

【導致了後來的王莽用滴技表現出德才兼備的假象,才被推崇為聖人在世,造成了西漢的徹底滅亡。】

——“沒想到是儒學背鍋”

一—“王莽:感謝儒學,讓我有機會搞事情”

——“這就是被自己的價值觀背刺嗎”

一—“原來正經人設也能反向制裁”

——“最強毒教材,如何用儒學打造人設”

——“這次居然不是宦官背鍋?”

大漢位面。未央宮內。

漢宣帝神情凝重的凝視著天幕。霍光和金日碑站在兩側。

大殿內香菸繚繞。

“竟然真讓這小子把朕苦心經營的大漢江山給毀了!”

“推崇儒學也就罷了,居然被一個王莽鑽了空子。”漢宣帝站在殿中央。

雙拳緊握。

“朕費盡心思平定鞏固的江山,居然會毀在這等腐儒手中!”霍光上前一步。

“陛下,臣以為當今太子劉爽天資聰穎,應當及早教導,以免重蹈覆轍。”

“太子確實需要好好調教。”

漢宣帝來回踱步。

“朕原本以為他聰慧過人,沒想到竟會如此痴迷儒學。”

“這儒家之道固然重要,但若是過分推崇,反倒會鑽了心術不正之人的空子!”金日碑沉聲道。

“陛下所言極是。王莽此人,竟能借儒學之名行篡位之實,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若是太子登基後也這般推崇儒學,恐怕會重蹈覆轍。”

“立刻宣太子覲見!”漢宜帝目光如炬。

“朕要親自教導於他,讓他明白治國之道不能一味沉迷經典,更要懂得明辨是非,識人心術。”

霍光補充道。

“臣建議從現在起就多讓太子參與朝政,既要讀書明理,更要歷練人心。”

“不錯。”

漢宣帝重重點頭。

“絕不能讓王莽這種陰險小人有機可乘!”殿外傳來太子覲見的通報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