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聖上的表情變化。忍不住輕聲問道。
“陛下可是想起了什麼?”
“這個李白,朕當年就知道他是個奇人。”唐玄宗搖著頭笑道。
“只是沒想到後世會這般評價他。”高力士附和道。
“這李白確實氣度不凡,還記得他初入長安時,那副傲氣沖天的模樣。”楊貴妃聽到談話:
也湊了過來。
“臣妾記得他醉酒起舞時的樣子,確實與尋常文人不同。那時陛下還讓他作詩,他提筆便成,一點不見思索。”
唐玄宗聽著身邊人的議論。目光又轉向天幕。什麼太白金星墜地。這倒是個新鮮說法。
那個“頂流”是什麼意思?雖然不懂。
但想來應是讚美之詞。
“說起來,這吳道子與李白倒是頗為相似。”“都是需得飲酒才能創作的奇人。”
楊國忠在一旁接道。
“陛下說得是,這兩人都讓人難以捉摸。只是李白的性子更加狂放。”唐玄宗聽罷。
若有所思。
當年自己封他為翰林供奉。
他卻沒過多久就告辭離去。如今看來。
或許正是這份不羈。才成就了他的不凡。
這些評價雖然令人驚訝。卻也在情理之中。李白斜倚在案前。
手中的酒樽已經半空。
看著天幕中對自己的評價。他不屑地笑了笑。抬手又飲了一口酒。
“我李白何須後人評說?天地為紙,江海為墨,又豈能寫盡我的豪情?”旁人剛要開口稱讚。
卻見李白已經站起身來。
“什麼盛唐如人,簡直可笑。這盛世江山,不過是陪襯罷了。詩仙之名,我生來便已註定“至於什麼‘出道即巔峰’,哈哈,難道我還需要一步步往上爬不成?”
他隨手拂袖。將案上的酒壺打翻。酒水灑落一地。
看著天幕中提到的王維、孟浩然等人。李白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都是可交的朋友,只可惜他們太過拘束。寫詩若要處處講究規矩,何來豪情萬丈?”“二十五個字的墨跡就想評說我的一生?”
“我的足跡遍佈天下,詩篇灑落千山萬水。那些困在廟堂裡的人,如阿理解我的風流?他們覺得我憋屈?”
“我李白縱然不得志,也要踏月訪天庭,這世間,又有誰能束縛住我?”說罷。
他提起地上的酒壺。徑直走向門外。
“既然後人如此推崇,我且去寫首詩來,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麼才是真正的浪漫!”
【當然,盛世大唐在對外交往上必然是向外的,而且是海納百川。我們從大唐時期的金器上就能窺見一二。】
【盛赫我唐,君臨天下,萬邦來朝,真不是說說的。唐代奉行“龍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針,對外交往頻繁。】
【西亞與中東地區的工匠隨絲綢之路湧入長安,帶來具有異域風格的金銀製作工藝,這些都被盛唐吸納融合,引領出一個龍國金銀器製作的高峰。】
【比如香囊,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最常見的是織物所制。唐朝發展出了金屬香囊,材料選用金銀銅為主,可以隨身佩戴。】
【問題來了,唐代香囊用途有兩種,室內裝飾和隨身佩戴。需要香囊滿足盛放燃料、不會傾撒、不會燙到人這三種需求。】
【這種離譜的甲方要求對製作者的工藝技巧帶來極大考驗,最終出現金銀香囊這種機器精巧的器物。其中的代表就是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一“啊這,甲方的要求真的很離譜。”
一“我們不生產香囊,我們只是香囊設計的搬運工。
“講真盛唐審關真的絕,看看這葡萄花鳥紋!”
“工匠:接到訂單的我,肝痛.jpg”
“香囊從編織進化到金屬,這才叫真奢侈。”“這不就是古代版愛馬仕嗎?”
“這香囊設計要求,現代工業都得掂量掂量。”
大清位面。
雍正看著天幕中展現的盛唐景象。面色逐漸凝重。
隆科多站在一旁。
觀察著皇上的表情變化。
“這大唐的工匠竟敢如此造物?”雍正突然開口。
聲音裡帶著幾分震驚。
“一個小小香囊,也要用金銀來制?”年羹堯恭敬地回答。
“回皇上,這似乎是大唐奢靡之風的體現。”雍正猛地轉身。
臉上帶著幾分怒意。
“簡直荒唐!這般鋪張浪費,難怪會有安史之亂。朕費盡心力整頓吏治,就是要杜絕這等風氣。”
李衛在一旁小心措辭。
“陛下息怒,這倒也體現了大唐的工藝水平。”雍正的怒氣漸漸平息。
目光重新回到天幕上。
那些精巧的金銀器確實令人驚歎。
做工之精密。
設計之巧妙。
就連他也不得不承認其中的匠心。更令他意外的是。
這些工藝竟然還吸收了異域風格。
“倒是有幾分意思。”
雍正若有所思:“這般對外開放,倒是與我朝海婪之策大不相同。”田文鏡道:“聽聞當時長安城內,番邦商賈絡繹不絕。”
雍正輕輕敲著桌案。這個包容永珍的盛唐。
與他心中嚴整有序的治國理令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認。
正是這種開放的姿態。
才成就了那個輝煌的時代。“繼續看下去。”雍正擺擺手。
“朕倒要看看,這般奢靡之風,最終會帶來什麼結果。”他心中暗自思量
一個朝代的興衰。
或許不能僅以節儉奢靡來論斷。這個讓他既驚訝又困惑的盛唐。似乎還有更多值得深思的地方。【這種香囊可以掛於屋外,可以暗置於袖中。一般是由“掌百工技巧之政”的少府監在臘日進貢。少府監中尚蜀應該是當時中央製造金銀香囊的唯一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