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聲中帶著幾分痛快。
這些年洋人在各處通商口岸耀武揚威。如今看到後世子孫收拾他們。
大家心裡都暗爽。
尤其是看到那些得國人灰溜溜地收場。更是讓人解氣。
“這買賣做得啊,比我們走西域的商隊還要厲害啊。”茶客們你一言我一語。
彷彿回到了當年在絲綢之~路上談生意的場景。只是如今的後人。
已經把這門生意做到了另一個境界—。
【倭國人一看這情況也慌了,隨後南車跟倭國得談判出奇的順利。雙方很快達成協議,在截止日期前投出了標書。至此,本次招標順利完成。】
【140列動車組分成了7個包,每包20列。最終龐巴迪中標1包,倭國聯合體和阿爾斯通各中標3包。】
【Part6.一網打盡】
【招標會結束後,技術引進還沒完成。儘管國外的巨頭公司承諾會把關鍵技術進行100%轉讓,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誰能保證對方不會留一手呢。】
【為了杜絕這類事情的發生,鐵道部早就留下了後手。簡單說就是國外企業雖然中標了,但鐵道部不會先付錢。】
【國外企業作為老師向龍國企業傳授技藝,鐵道部進行評價。最絕的是鐵道部不評價老師教的怎麼樣,而是評價學生學得怎麼樣。只要龍國企業沒有學好、沒有學會,造出來的車和你們原裝的不一樣,這個錢外企還是拿不到。】
【在這個考核制度下,外國龍頭企業沒一個敢私藏的,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教的一個比一個認真。就這樣只花了1年時間,龍國企業就消化了三家巨頭公司的核心技術。】
【故事還沒結束,大家還記得那個漏網之魚西門子呢。2005年6月,鐵道部啟動了時速300公里的動車組採購專案。採購數量為160列,同樣面向全球招標。】
【西門子這次又來了,還是那副志在必得的樣子,但態度卻180度大轉變。和和氣氣,有商有量。鐵道部去年的操作給得國人留下巨大心理陰影,坐了一年冷板凳後西門子學乖了。]
【在充分吸收了各國的技術後,龍國鐵路人進行了自主研發和創新,龍國高鐵開始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考核制度玩明白了,這招太秀了”
——“這波操作屬實給各大公司上了一課”
一—“西門子終於認清現實了”
一—“學霸本霸啊,一年就把三家的技術都學會了”
——“西門子:我現在很乖的,您看行不”
一一“這評分標準絕了,不愧是鐵道部”
大宋位面。
宋太祖趙匡胤看著天幕。忍不住拍案大笑。這後世的手段。
當真比當年他玉袍加身還要精彩。
“王樸,你瞧瞧這鐵道部的本事,三家企業的技術都撈到手了。”
殿中眾臣也被這一手段驚得嘖嘖稱奇。
趙匡胤向來最重視提攜人才。眼見後人如此巧妙地掌控局面。不禁連連點頭。
趙普笑道。
“陛下,這後人比當年還要高明。我們只收編武將,他們直接把外國技術給收編了。”
“高,實在是高!“
趙匡胤撫掌大笑。
“朕當年收編燕雲十六州的將領,也不過是一個個來。這後人倒好,一下子拿下三家。”
曹彬在一旁補充。
“陛下您看那西門子,現在態度多好。就跟當年那些歸順的將領一樣。”
“這後生可畏啊。”
趙匡胤站起身來。
眼中閃著讚賞的光芒。
“不過這鐵道部的手段,倒是跟朕學的差不多。既要拿到真本事,又不能傷了和氣。”趙普笑道。
“就連評價方式都這麼巧妙,不看老師教得如何,只看學生學得怎樣。”“這才是真本事!“
趙匡胤捋著鬍鬚。
“朕當年收服各路諸侯,也是用的懷柔之策。這後人倒好,直接用錢袋子拴住了他們。”殿內眾臣紛紛稱是。
都說這後世子孫比他們的手段高明多了。既不用打仗。
又能得到真本事。
尤其是那個考核制度。更是讓趙匡胤連連稱讚。趙匡胤望著天幕。不禁感慨。這後人。
當真是把他的收編之術玩出了新花樣。不知道再過些時日。
這些鐵路又會發展成什麼模樣。大漢位面。
漢武帝劉徹凝視著天幕。目光如炬。
這一場技術引進的手段。
比當年統一西域還要令人驚歎。張騫向前一步。
“陛下,這後世子孫當真了得。一年時間就掌握了三家的技術。”劉徹撫掌讚歎。
“比當年朕派你出使西域還要精彩。這後人不僅得到了馬,還把馬車的製作之法都學到了董仲舒沉聲道。
“此番手段,確實高明。用錢財控制外邦,比起征戰殺伐不知高明多少。”“不過這倭國,倒是和當年的百越一般。”
劉徹微微一笑。
“一看大勢已去,立刻就軟了下來。”公孫弘接話道。
“最令人稱奇的是那個考核方法。不看師傅教得如何,只看徒弟學得怎樣。這般巧妙的辦法,連老臣也是頭一次見。”
“朕倒是好奇。”
劉徹眼中閃著智慧的光芒。
“這些鐵路日後會如何發展。若是能把這般技藝用在戰車上,豈不是能夠縱橫天下?”
衛青笑道:“陛下說得是。這後人不費一兵一卒,就把各國精華都收入囊中,比起我們打通西域還要容易。”
霍去病也在一旁讚歎。
“三家企業的本事都學到手了,這後人的本事,當真令人佩服。”劉徹負手而立。
望著天幕若有所思。
“朕當年派人尋找千里馬,到處求取良種。如今的後人,卻能把造馬車的本事都學來。這般手段,當真令人歎服。”
殿內眾臣也都連連點頭。
對這後世子孫的智慧讚不絕口。
特別是那個用付款來控制技術轉讓的手段。
更是讓漢武帝都感到耳目一新。
東漢位面。
劉備看著天幕中的景象。
不由想起當年落魄時的光景。
“孔明,你看這後世子孫,當真是生在福中。”諸葛亮含笑道。
“主公,這可不全是運氣。若沒有這般智謀,也難以從列強手中討得好處。”龐統搖著鵝毛扇。
“倒是令我想起當年借荊州時的情形。只是這後人的手段,比我們高明多了。”“確實,這些技術比當年的荊州更珍貴。”
劉備感慨道。
“若是當年有這等本事,何至於顛沛流離那般久。”法正笑道。
“主公莫要妄自菲薄。這後人能有今日,也是靠著祖先的基業。”
“說起好運氣,這後人能得此機遇,倒讓我想起一個問題。”
關羽捋著長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