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杉清定與大內義隆、大友宗麟、大村純忠、有馬晴信等西國大名不同,他不會輕易被火繩槍、西洋鏡、鋼琴,糖果、香料等稀有商品所打動,更不會被傳教士的花言巧語所欺騙。
對於扎比·.布萊克索恩這位奇怪且另類的傳教士,清定依舊保有一些戒心。
因先前的會面中從扎比·.布萊克索恩的口中獲知,他曾於南九州的薩摩、日向、大隅等國進行傳教,清定便派遣使者前往島津家的本據鹿兒島城,要求島津貴久將扎比·.布萊克索恩的已知情況進行詳細說明。
而另一方面,為了遏制王杲、阿臺父子將勢力繼續向合蘭河、圖們江流域延伸。在上杉家的不斷扶持下,朱舍裡部不僅將根本之地合蘭城衛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還對周邊廢棄已久的古魯渾山衛(合蘭城衛東面)、合屯吉衛(合蘭城衛西北面)等數個大大小小衛所進行整修,與合蘭城衛形成掎角之勢,以增強防禦能力。
儘管朱舍裡部在上杉家的扶持下已不再受凍餒之苦,還獲得了一些虎爾哈部(瑚爾哈、呼爾哈)、索倫部、窩集部、瓦爾喀部等周邊女真諸部之人的投奔,但與哈達部、葉赫部、建州三衛等實力較強的女真諸部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哈達部勢力範圍東鄰輝發部、烏拉部,南與建州接壤,北依葉
若不是有著上杉家半賣半送的大鎧、胴丸、打刀、長槍、弓矢等,哈達部、葉赫部、建州三衛等實力較強的女真部落早就想攻打朱舍裡部,去掠奪朱舍裡部與上杉家貿易溝通獲得的大量財富。
得益於朱舍裡部控制範圍內有著鐵、銅、金、銀、大理石、玄武岩等豐富礦產,使得朱舍裡部不僅可以以此從上杉家這邊換得提取海鹽的技術,還能從上杉家購入遊牧民族最為缺少,且最為重要的茶葉。赫部,部眾上萬人,沃土千里,海西女真其他三部皆受其約束。反觀此時的朱舍裡部,控弦帶甲之人還不足兩千之眾。
常言道: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
由於飲食結構的問題,北方少數民族對於茶葉的依賴性遠遠高於中原民族。茶葉成為中原王朝用來化解或控制北方遊牧民族的武器。
不同於其他地區的飲茶習慣,飲茶在北方民族,是一種生理需求。以蒙古族為首的等北方遊牧民族飲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熱、油膩、不易消化之物,而茶葉富含維生素、單寧酸、茶鹼等,遊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營養成分,可以從中得以補充。茶中大量的芳香油還可以溶解動物脂肪、降低膽固醇、加強血管壁韌性。茶葉的功能恰好能彌補了遊牧民族飲食結構中缺少的環節。飲茶對於遊牧民族來說,還有一個好處體現在衛生方面。
飲用滾開的熱茶,可以殺滅細菌,也就減少了腸道以及血液寄生蟲感染的機會。飲茶,改變了他們喝冷水的習慣。
古代草原物資匱乏,沒有現在這麼多佐料,甚至連鹽巴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牧民們在烤肉的時候只能撒一點點鹽上去,甚至在缺鹽的時候牧民們連鹽都不放,直接將生肉烤熟吃了。吃過烤羊肉串的人都知道,羊肉有一股非常濃重的腥羶味,放大料都很難掩蓋。古人如此清淡地吃羊肉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種煎熬。因此在吃肉的時候如果能有一碗清甜可口茶水對牧民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茶”對遊牧民族來說是一種良藥。遊牧民族生活在乾旱少雨的高原地區,受自然環境的限制,牧民們的飲食結構非常的單一,食物主要就是肉和奶製品,飲料主要就是馬奶和羊奶,很少能夠得到植物類的食物。牛羊肉都是油膩、燥熱、難以消化的。長期以牛羊肉為主食會產生各種不適,進而引發各種疾病。古人雖然不懂什麼營養學,但是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活經驗。他們不知道茶葉裡面有什麼成分,也不知道同時茶葉有溶解脂肪,降低膽固醇的功效,但是他們卻知道喝茶能夠有助於緩解自己腹部不適、燥熱和便秘的症狀。
這些雖然都是小毛病,但是卻會讓人十分不舒爽。所以草原上的人在飽受折磨多年之後,突然發現“茶”這種飲品可以改善多年的頑疾,讓自己活得更舒爽,自然是愛不釋手了。特別是對已經喝茶多年的牧民來說,切斷茶葉的供應,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早在神農嘗百草的時候茶葉的解毒功效就被發現了。《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可以說,最早的時候茶就是一種藥。茶多酚能把蛋白質凝固起來,茶多酚遇到細菌就會使得細菌凝固變性。
霍亂在古代是非常可怕的傳染病,而霍亂桿菌放在濃茶裡面六分鐘,大部分就會失去活性。
古人固然不知道茶多酚的原理,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利用茶的這種特性。牧民們經常和牲畜接觸,難免沾染細菌,因而患上各種疾病。茶水這種殺菌消毒的功效對他們是大有用處的。另外遊牧民族是要經常遷徙的,不同地方的水質相差很大,古人很難分辨水源是否優質。而對於人來說,水源又極其重要。如果到了水質不良的地方很可能會使得牧民大量患病。而茶葉中的茶多酚可以凝固水中的懸浮物,很好的改善飲用水的水質,同時為了飲用茶葉,遊牧民族改變了飲用生水的習慣,加熱過的水和能殺菌的茶葉組合在一起能夠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因此,中原民族作為生活調劑品的茶葉,對於北方的少數民族就像糧食和鹽巴一樣,成為生活必需品。一天沒有都沒法生活。卡斷了茶葉的供應,幾乎能斷絕少數民族的生命。
在隋唐之前,茶葉一直是皇家貴族的專屬飲品之一,尋常百姓之家很難喝到這種昂貴的東西。茶葉慢慢進入天朝百姓家中,是隋唐時期之後的事了。
公元758年,唐代陸羽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栽茶、製茶、飲茶、評茶的方法和經驗,從此茶的產量也逐年增加。
真正把茶葉納入國家經濟發展,是在唐代中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