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勳來到節度使府時,大堂內幾乎已經坐滿了人。
看到堂上的情況後,他的眸底閃過一絲隱隱的不安。
自從十年前那場刺殺案後,
張淮深的六個嫡子,就開始在河西擔任要職。
而那兩個庶子則被查明參與了刺殺,囚禁府衙,次年就病死了。
至於當年的沙州刺史、也是張議潮的兒子張淮鼎,如今也成了一抔黃土,早已經被人遺忘。
一些本地的豪族也被清算,原來的崔氏甚至都離開了沙州。
反倒是他索中丞的位置一直沒變,仍然還處於歸義軍的領導核心。
這讓索勳有些慶幸。
當年對張淮深的那場刺殺,多方都有參與,他也差點深陷其中。
如果不是他意外注意到了不良人的出現,恐怕也早就被誅殺了。
只是他一直都想不通。
本來針對張淮深的刺殺就是一個計劃周密,各方都滿意的方案。
為何在關鍵時候,朝廷對張淮深好像又開始信任起來?
不僅撤掉了張淮鼎的沙州刺史,甚至還派出了不良人來保護張淮深?
儘管身處河西,與中原隔絕,他也知道不良人是直屬皇帝的一支隱秘力量,只有皇帝才能使得動它。
也就是說,皇帝信任張淮深!
那又為何張淮深屢次派人前往長安求河西節度使旌節而不得?
這完全說不通啊!
但他可以確認一點,那場刺殺案過後,朝廷對待張淮深的態度好了很多。
雖然還是有著防備,但好歹還是給了個河西觀察使的位置。
他的心思也逐漸安定下來。
眨眼間十年過去。
索勳都快忘了當年那場刺殺。
可今天大堂內聚集了這麼多人,就難免喚起了他的回憶。
尤其在座的全是張淮深近十年來提拔的親信,讓他更加不安起來。
莫非……是準備殺他了?
索勳思緒萬千。
甚至張淮深叫了他兩遍,他這才反應過來,“……索中丞?”
索勳連忙行禮,“將軍深夜召集我等,不知所為何事?”
說這話的時候,他打起了萬分警惕,隨時準備跑路。
但張淮深卻只是亮出來了兩樣東西:天子的邀請函,還有一封戰報。
“這是……?”
索勳疑惑不解。
“天子大婚,廣邀天下藩鎮前往長安慶賀。”張淮深解釋。
“至於這個……則是同州的戰報。
朱溫親率五十萬汴軍攻克華州,前鋒已到了華陰……同州刺史降了。”
堂外突然起了風,吹得簷角的銅鈴叮噹作響。
“將軍的意思是……?”張淮深的大兒子張延暉率先開口詢問。
張淮深沒有直接表態,“我想先問問你們的意見。”
張延暉直言不諱,
“涼州守軍不過三萬,其中一半還在祁連山巡防吐蕃殘部。
咱們要是動了,吐蕃人趁虛而入......”
大堂裡的人都沉默了。
歸義軍打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才在河西站穩了腳跟。
如果真的率軍前去馳援長安,那河西萬一失守了怎麼辦?
別看這些年又把伊州從回鶻手裡奪了回來,那群人可不是善茬。
一旦得知涼州抽調兵力奔赴長安,他們勢必會趁機行動。
而要是張淮深親自前往長安,那他們的反撲就會更大!
“那便不救?”次子張延禮義憤填膺,“當年若不是天子派出不良人,恐怕我等早就命喪九泉了!”
說這話的時候,他的視線掃過了索勳,索勳連忙抬眼看向張淮深,
“將軍可知,朱溫剛給咱們送了二十車鹽鐵?說是'河西苦寒,朝廷特賜'。”
堂中突然靜得能聽見燭芯爆響。
三個月前的雪夜,朱溫曾經派人修書一封到節度使府:“聞河西缺鹽,某當解私庫以贈”。
當時大家都以為是朱溫要拉攏歸義軍,現在看來……是朱溫對朝廷早就有了不臣之心。
那些二十車鹽鐵,就是為了讓歸義軍在關鍵時候置身事外。
張淮深沉吟片刻,突然開口,“延禮,去把後堂的檀木匣取來。”
等張延禮捧著匣子進來,張淮深掀開匣蓋,裡面整整齊齊碼著二十一枚虎符,每枚虎符上都刻有“河西”二字。
“當年叔父離開涼州時,曾對我說‘河西是長安的西大門,這虎符,鎮的是李唐的命’……
可如今,卻連長安都守不住了。”
張延暉突然跪下來,額頭重重磕在青石板上,“將軍,要是連長安都不救,往後誰還把咱們當唐兵?”
張延禮跟著跪下,“末將願帶三千騎兵,今夜就疾馳長安!”
其餘四子沒有說話,只是默默跟著跪了下來。
燭火突然明瞭些,照得張淮深的臉忽明忽暗。
帳外傳來更鼓聲,已是三更。
張淮深站起身,披風掃落了案上的茶盞,褐色的茶水在地圖上漫開,像極了黃河的支流。
“點兵。”他說,聲音像涼州的風,帶著沙礫的粗糲,
“五千歸義軍,明日午時,護送一百名秀女前往長安!”
“天子在等。”張淮深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我也該去看看,這天下,到底變成了什麼樣子。”
張延暉立刻勸諫,“將軍,河西不能沒有您!我願意率兵去長安救天子!”
索勳心臟猛地跳了一下。
別說,如果張淮深離開河西,不僅是回鶻、党項、吐蕃三族的機會,對當年的一些漏網之魚來說也是好事。
他們完全可以趁機發起兵變,奪取歸義軍大權。
但這樣的念頭只是一閃而過。
索勳就跟著開口,“將軍,西州戰局還在焦灼,此時你若離開,
不僅西州拿不回來,就連這些年好不容易奪回來的伊州可能都要丟。”
他頓了頓,深吸口氣,“小將軍是歸義軍的未來,曹長史還要整頓河西內務,只有我去長安最合適。”
早在看到那兩樣東西的時候,他就已經猜到了張淮深的想法。
現場只有他和曹議金算是半個張家人,其餘六人都是張淮深的嫡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