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辦廠,你辦成太空要塞?

第1208章 衛星製造工廠

而劉秀的這番話,表達的意思卻是,希望搭建一個完全不看年齡、經驗,只看技術的規則框架出來,甚至聽這意思,部分工種工人需要掌握的技術,也不需要太廣泛,只要足夠“精”就行。

在他們看來,如果這套規則框架開始實行的話,肯定會引發產業動盪。

畢竟在新科集團工作了這麼多年,包括李振夏教授在內的其他人,已經非常清楚自家集團在行業內的影響力。

毫不誇張的講,現在產業工人的平均工資漲幅,至少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漲幅是因為自家集團的高福利、高收入標準,讓其他企業如果想要留住人,就必須要增加工人工資。

如果當從業時間都被刪去,很可能會在短時間爆發出一大堆青年高階工。

在航天專案部門內部,大家都知道這位從助理主管外派到部門的劉經理,未來必定會是部門的高階負責人。

他的這一套方法,如果他堅持的話,很可能會成為現實。

甚至有人已經在想,這位劉經理一上任沒有搞什麼“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戲碼,感情就是在等這個機會,來一個大的。

周瑜當然察覺到了眾人的神態變化,不過,面對劉秀的期待目光,他並沒有直接答應下來,而是將目光放到了李振夏教授身上。

對於這位從大夏聯邦官方挖過來的頂級教授,周瑜一直都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

看著這位老教授目錄思索,青年董事長開口道:“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由專業的人去做,對於不同工種的工人,他們需要掌握的技能,技術進步需要的經驗和未來的發展,都有著不同的區別,我認為這需要進行專業性的討論才能夠有結果。

當然,對於工人的福利待遇提升,這是應該做的事情,咱們新科集團靠的不是金融投資發家,也不是娛樂產業提供升值,更沒有炒作地皮、礦山這類資源的打算。

咱們新科集團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人才,有人,才有技術進步。

李教授,您之前不是說自己的精力已經逐漸無法跟上後輩年輕人,沒法讓團隊繼續快速進步嗎?

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契機,咱們公司內部的工程師和工人們都可以集思廣益去討論出一個新的職業晉升制度規則,在咱們內部先試行。

如果前期助力比較大,咱們完全可以將官方的晉升制度和規則與咱們的規則並行推行,這樣也能夠看出其中的不同之處,取長補短。”

周瑜的這番話說完,李振夏皺著的眉頭才平緩許多。

他剛剛就很想說,如果隨意更改晉升制度和規則的話,很可能會讓年輕人好高騖遠,沒有經驗和時間,導致技術掌握不牢靠,沒有更多更寬廣的閱歷和其他專業技術,讓未來技術升級受到限制。

只不過,這種話說出口,就相當於在董事長面前給這位劉經理上眼藥,唱反對戲碼。

甚至李振夏教授自己心裡面也在想,這位劉經理本就是董事長的心腹,做了數年董事長助理主管的精英,對方的言行,很可能就是董事長授意指使的。

現在聽到周瑜這番話,李振夏心中稍微安定下來。

並且,他也決定,一定要在新晉升制度規則的討論中,儘可能將有問題的提議給壓下去。

當然,還有對於一些他早已經看到的問題,也要儘可能彌補。

在一番交流之中,一個將會影響新科集團數十萬工人的決定,正在緩緩成型。

不過,工作並未結束。

在工廠逛了一圈之後,周瑜與李振夏、劉秀等人一起來到了總裝大廳中央區域。

在這塊區域,即將交付專案團隊的各類衛星,正在經歷最後“體檢“。

一個特製的巨型轉檯,正在以每分鐘1/4圈的速度旋轉衛星的裝置主體,模擬軌道姿態變化。

多普勒雷達掃描著展開後的6.8米合成孔徑天線,要求其表面平整度誤差不超過頭髮絲直徑的1/5,一旦超出誤差標準,AI【魯班】就會立刻對該區域進行標記,然後“返廠”。

而當這些“普通”檢測專案都合格,確定這架衛星的結構沒有問題、裝置裝配沒有問題,它們就會乘坐“電梯”,被運送到地下檢測中心。

進行大規模升級之後,一個直徑12米的銀色巨罐,將會“吞噬”掉一些幸運衛星。

它作為熱真空測試艙,能將內部環境模擬到藍星同步軌道條件,也就是150℃向陽面與-180℃背陰面交替衝擊,同時用電子槍發射等效於3年、5年、10年以及15年壽命期的輻射劑量。

因為要保持環境密閉和輻射可控安全,測試艙沒有常規的觀察視窗,只有內部保留的各類攝像頭、探測裝置。

透過顯示屏,周瑜看到這個真空測試艙內部的一架衛星外殼的MLI多層隔熱材料,正在極端溫差下保持穩定的金色反光。

如果有衛星在這一環節出現問題,那麼它同批次的其他夥伴,也將會被暫停出廠,繼續接受更嚴格的檢查。

而當一切檢測合格之後,衛星才會在工程師和機械臂的配合下,戴上防護罩,然後被裝入充滿氮氣的特殊集裝箱,由防震運輸車送往發射場。

車間的牆壁上,還有著:“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餘地”、“工序質量控制點,產品質量生命線”這類標語。

一圈遊覽下來,天色已經暗淡下來。

周瑜目送著一批衛星離開工廠,這才邁步向食堂走去。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