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總,我們最近在籌備一場‘醫療人工智慧資料標準共建會’,希望您和銘創能參與一下。”
“這次很多國產平臺都表達了積極意願,想聽聽您對開放共享的意見。”
“畢竟您是技術代表人物。”
段涵希只說了一句話:
“誰發起的?”
對方頓了一秒:“是盛諾,還有幾家平臺。”
她笑了一下:“我明白了。”
“我會參加。”
“但我不保證我會配合。”
那晚,她親自準備了一套系統結構圖。
不是火種系統的結構。
而是一個“行業標準模型分層圖”。
圖上畫了七層:
資料來源、訓練邏輯、判詞引擎、反饋模型、許可權框架、倫理介面、安全審查。
她把每一層都標清楚:
哪些可以共享,哪些必須保留,哪些一開放就是給人留口子。
她不是要吵。
她是準備把這些人一條條寫進系統壁壘裡,讓他們知道:
“你不是來共建的。”
“你是想拿鑰匙配鎖芯。”
而謝宏哲那邊,已經開始和各家媒體預熱。
他們準備好了稿子:
【銘創系統或加入共建聯盟,行業迎來開放元年】
【閉源終將開放,規則需要多方參與】
他們自信滿滿,認為——段涵希不敢拒絕。
因為拒絕,就會被全網說成“技術壟斷”“不利發展”“私有化系統霸主”。
他們以為自己這回穩了。
卻沒想到。
段涵希準備帶系統,親自去會議上講課。
她要當著所有人的面,把“你們說要共享的東西”,一個個拆開,說清楚哪一塊共享就是開門揖盜,哪一塊共享就是技術洩露。
中州醫療科技產業園的國際會議中心,週五上午十點。
“醫療人工智慧標準共建閉門研討會”準時召開。
主持人站在臺上,身後是一面巨大的電子屏,滾動播放著“共建·共研·共享”的字樣。
會場氣氛看起來很客氣。
但誰都知道——今天是場明著談“標準共享”,實則暗地裡拔刀子的硬仗。
資本方代表、政府協調人、各平臺創始人,全到齊了。
還來了幾個媒體攝影師,站在後面舉著裝置,不停按快門。
他們想拍一個畫面:段涵希坐在眾人中間,低頭籤一份“共享協議”。
就像她預設被接納進“聯盟”了。
他們已經想好了標題。
【銘創加入標準共建,行業形成合力】
可惜,段涵希不是來認命的。
她是來關燈的。
她來的時候,穿了件很普通的深藍T恤,頭髮扎著,左手提著一個資料終端,右手抱著一張A1的結構圖。
前排媒體一看到她,全站起來拍照。
資本代表坐在長桌另一邊,看她過來,臉上都帶著“穩住她”的笑意。
只有謝宏哲,斜靠在椅子上,眼睛裡全是算盤珠子。
主持人清了清嗓子:“段總,今天很高興您能到場,咱們一會會後也會安排共建初稿的簽署環節。”
段涵希沒應話。
她把結構圖展開,啪一聲鋪在會議桌上,沒人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