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52章 《自然》

何欣怡看得更認真一些,心想:「鏈式法則?只是這個嗎?我們平時競賽題裡經常用到的啊。不過等等……這不太一樣。她的推導方向好像是反著來的?從結果往回推?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王老師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對鏈式法則的敏感度更強。

他看得出來,如果說鏈式法則就像找出“鹽放多”對“炒糊”的影響有多大,再追溯到“手抖了”對“鹽放多”的影響,那麼裴瑜在紙上寫的這些,更像是從結果倒推原因,先知道了“炒糊”的結果,再去倒推是因為“鹽放多了”還是因為“火候太大”。

只不過王老師也不理解,為什麼裴瑜要這樣去應用鏈式法則。

就在這時,裴瑜寫完了手上的一頁紙,終於停下筆來喃喃自語:“原來這就是反向傳播技術啊。”

王老師離得近,聽到了,忍不住問:“裴瑜同學,你說的反向傳播技術是什麼?”

裴瑜這才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王老師已經站在了她的身後,手上還抓著一張她用過的草稿紙。

王老師身後還圍著何欣怡和蔡彬兩個人,他們剛才都在圍觀她學習。

“咳咳,這個……這是我在今年的《自然》雜誌上看到的。”裴瑜想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自然》?你是說國外的那個《Nature》?”

“是的,王老師。”

“哦?裴瑜同學,你是在哪篇文章裡看到的,作者是誰?我回去後也去找找看。”王老師有點刨根問底的意思了。

“論文名字是《Learningrepresentationsbyback-propagatingerrors》,作者有三個,是DavidRumelhart、Hinton與RonaldWilliams合著的。”

她還沒說完的是,在2024年底,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Hinton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不過這個預言家就沒必要當了。

裴瑜用英文說了一遍論文標題和作者名字,她達到母語水平的英倫口音,讓英語不好的何欣怡產生了崇拜的情緒,也讓英語成績一般的蔡彬稍微放下了對關係戶的成見,對裴瑜有些刮目相看。

說起反向傳播技術,王老師還不清楚這是什麼,不過說起《Nature》這本雜誌,他就可以說是如雷貫耳了。

在八零年代的現在,還有馬上要來的九零年代,能在《Nature》、《Science》、《Cell》這種國際頂級期刊上發篇文章,在國內絕對是大神級別的存在。

要是有人的本科畢業論文就能登上《Nature》雜誌,那更是即將走上人生巔峰了,未來當個學部委員或者中科院院士那都是板上釘釘的事。

到了千禧年以後,要是還能在《Nature》、《Science》、《Cell》上發文章,那至少也是個長江學者起步。各大高校和研究所肯定搶破頭要人,燕京、京海200平的學區房直接送,全家戶口包解決,老婆工作隨便安排,基本就是想要什麼都好說。

一聽裴瑜紙上的這些東西來自於大名鼎鼎的《Nature》,王老師肅然起敬,看得更認真了,把掉在地上的那張紙還給裴瑜後,還和她要來了其他的草稿紙看。

蔡彬站在一旁暗自慶幸,還好他剛才沒有多嘴什麼,不然可就要丟人現眼了。

何欣怡聽得眼中異彩連連,心想那麼漂亮的女孩子果然不一般。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