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253章 國內第一人

“裴瑜啊,你這次可真是給咱們學校長臉了。一個大一新生就能在《EconomicJournal》這樣的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這在咱們學校建校一百多年來都是頭一遭啊。”

厲教授終於止住了笑聲,他說著說著,眼眶竟然有些發紅,聲音裡帶著掩飾不住的顫抖。

面對厲教授的真情流露,裴瑜反倒有些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了。她輕咳兩聲緩解尷尬,然後用客套話回答:

“厲教授您過獎了。這主要是因為學校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寬鬆、很自由的學術研究環境,讓我在大一就能接觸到前沿課題,這才有了發表論文的機會。”

厲教授連連擺手,臉上帶著既欣慰又感慨的表情:“裴瑜啊,你這話說得太謙虛了。學校確實給了你機會和平臺,但關鍵還是你自己有這個本事啊。”

說著,厲教授又忍不住摩挲起光潔的紙頁:“你看看這論文,整整24頁,從理論推導到實證分析,就連參考文獻都寫得這麼紮實。我特意對比了一下,這一期《EconomicJournal》上刊登的其他文章,就數你的版面最多,說明編輯部對你的研究非常重視,才捨得給這麼多版面。”

聽著厲教授的誇讚,裴瑜低頭看了看那本印著自己論文的期刊,心裡也感到有些意外。

當初投稿時,她也沒想到《EconomicJournal》這麼給面子,不僅快速給出了審稿意見,還給了這麼重要的位置和這麼長的篇幅。

在論文投稿後的那段等待期裡,裴瑜心裡其實一直七上八下的。她擔心會不會因為自己來自華國就被區別對待,會不會因為自己才大一就被質疑學術能力。

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她之前的擔心有一半是對的,一半是多餘的。

說對的那一半,是因為科研這個圈子裡確實存在各種各樣的偏見和歧視,在八零年代,同樣的論文,署著亞洲名字的投稿者收到的審稿意見總是更苛刻,來自非頂尖院校的投稿往往要經歷更漫長的審稿週期,這是個不能迴避的現實。

但說多餘的那一半,是因為這些偏見並非不可逾越。在科研這條路上,最有力的通行證永遠是你的研究成果本身。你的論文寫得好不好,你的資料有沒有說服力,你的觀點是不是有創新性,這些硬實力才是最有發言權的。

厲教授和裴瑜一人手裡抓著一本全英文的學術期刊,另一人拿著單獨印刷的論文小冊子,兩個人湊在一起低聲討論。他們說話的聲音不大,但臉上那種掩飾不住的眉飛色舞的表情,任誰都能看出他們此刻有多興奮。

就連剛剛走進來的魏老師,看到這個情況也忍不住湊了過來。厲教授分給了魏老師一本期刊,把圍觀的同學們看得心癢難耐,眼巴巴地望著裴瑜的期刊,恨不得立刻過去一睹為快。

“哇!居然是全英文發表的論文啊。”社會學系的一個女同學雙眼亮晶晶地朝這邊湊了過來。

這個女同學一看就是北方姑娘,個子特別高,裴瑜目測她至少得有1米78的個頭,再加上腳上那雙運動鞋,整個人都快接近一米八了,在人堆裡絕對是鶴立雞群的存在。

雖然這個高個子女生很懂禮貌,站在離裴瑜還有兩步遠的地方就停住了腳步,保持著恰到好處的社交距離,但架不住她個子高啊。

她只要稍微一探頭,就能看到裴瑜手裡那個包裹裡,整整齊齊碼著好幾本燙金封面的英文期刊,封面上赫然印著《EconomicJournal》的字樣。

“對,這些都是英文的。”裴瑜抬起頭看向這個高挑的女孩子,看到她那副英姿颯爽的樣子,不由地笑了一下。這個女同學給人的感覺很有活力。

其實經濟學的國際期刊之間也是有三六九等的。有些英文期刊就是普通的學術刊物,只要交錢基本都能發,但可能會成為日後的學術汙點;有的是二流期刊,審稿還算嚴格,不過影響力一般;有些期刊卻是業內頂尖的存在,能在上面發一篇文章,比在普通期刊發上百篇都管用。

裴瑜覺得沒必要跟這個女同學解釋這些劃分,畢竟人家不是學經濟學的。隔行如隔山,就像她也不懂社會學領域的期刊分級一樣,這些專業內的彎彎繞繞,跟外行人解釋多了反而顯得自己在顯擺。

但是厲教授不這麼想。聽到有人把裴瑜的成就簡單地歸結為“英文論文”,他立刻像護崽的老公雞似的站出來糾正:

“同學,你這話說得太輕巧了。《EconomicJournal》可不僅僅是英文的論文,這是經濟學界數一數二的頂級刊物,在全球社會科學領域都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就算在哈佛、MIT這樣的世界頂尖學府,能在這上面發文章的博士生都是鳳毛麟角,本科生那更是聞所未聞。”

高個子女生被厲教授這番科普給震住了,臉上頓時浮現出尷尬又崇拜的複雜表情。她不好意思地撓了撓後腦勺,乾笑了兩聲:“原來這麼厲害啊,我確實不太懂這些,真是孤陋寡聞了。聽厲教授這麼一說,裴瑜你簡直太厲害了。”

厲教授一聽這話更來勁了,他斬釘截鐵地說:“當然厲害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就是把咱們全華國所有高校的經濟學本科生都拉出來比一比,在學術成就這塊兒,沒一個能跟裴瑜相提並論的。”

說著,厲教授還扭頭問站在一旁的魏老師:“魏老師,你也是咱們經管系的教授,最清楚這個期刊的分量。咱們國內有沒有哪個本科生在《EconomicJournal》上發表過論文?”

魏老師沉思了一下,然後非常肯定地回答:“華國還沒有任何一所大學的學生,能夠在本科學習階段,就在《EconomicJournal》上發表論文,這一點我可以百分之百地確定。”

“那就是說,裴瑜是咱們國內開天闢地的第一人了,我估計啊,全世界範圍內,像裴瑜這樣的本科生,一個巴掌都數得過來。這樣的人才,可能幾十年才能出現一個,甚至幾百年才能遇到一個。”厲教授說。

圍觀的同學們雖然之前就隱隱約約感覺到這件事情不簡單,但聽了幾位老師這麼詳細的解釋之後,才真正明白了這個成就的含金量有多重,紛紛向裴瑜投去敬佩的目光。

“厲主任,能讓我也看看這本期刊嗎?”就在大家都沉浸在震撼中的時候,一個看起來比較年輕的男老師從圍觀的人群裡費力地擠了進來,向厲教授伸手要期刊看。

厲教授一看到來人,立刻認出了他:“原來是小賀啊,你是專門研究東南亞經濟發展的,跟裴瑜研究的領域倒是挺相近的,確實應該看看這篇論文。來來來,給你。”

厲教授一邊把手裡的期刊遞過去,一邊開始做介紹道:“裴瑜,這位是賀老師,是咱們經管系的青年才俊……”

介紹道這裡,厲教授意識到了不對勁的地方,表情變得有些微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