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學霸的黃金年代

第257章 裴家的千禧年

1986年的深冬,大雪紛紛揚揚,街邊的樹枝被積雪壓得低垂,路上的行人裹緊棉襖匆匆趕路,撥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凝結成霜。

這一年雖然結束了,但對裴瑜來說,她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冬去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無數人的命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誰也想不到,這個冬天過後,裴瑜將會成為改寫東亞經濟學史的關鍵人物,她那些大膽的經濟預測即將在全球掀起驚濤駭浪。

等待她的將是北大最年輕的教授頭銜、轟動國際學界的學術成果,以及後來那枚沉甸甸的諾貝爾獎章。

裴家的老宅子早在1947年就轉手賣掉了,千禧年後,被一位叫紀蔓蔓的女老闆看中,她不惜重金,從國家那裡租下了這處宅院。

紀蔓蔓一開始只開了一間小小的本幫菜館,主打地道的京海家常菜。沒想到生意出奇地好,食客們口口相傳,小店的名氣越來越大。眼看著生意紅火,紀蔓蔓就順勢把隔壁樓上的空間也租了下來,把餐館規模擴大了一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會兒,廣東海鮮曾經風靡京海,幾乎成了高檔宴請的代名詞。但到了千禧年前後,那些地道的京海本幫菜,比如濃油赤醬的響油鱔糊、鮮香四溢的醃篤鮮、酥爛入味的紅燒肉等等,重新贏得了食客們的青睞。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紀蔓蔓便看準時機,把裴家老宅租了下來,打算改造成一家集餐飲、休閒於一體的高檔花園餐廳。

裴家老宅的燈泡上積滿了厚厚的灰塵。在工人準備拆房子重新裝修之前,紀蔓蔓突然心血來潮,讓電工師傅試著接上電源看看這些老燈泡還能不能用。

沒想到當電源接通的那一刻,這些老燈泡竟然一盞接一盞地亮了起來,之前只是電線被剪斷了而已。

半個世紀前的燈光再次亮起,昏黃的光暈籠罩著整個客廳,像一場恍惚的幻夢。

她和裴瑜在飛機上初遇的那一天,機艙裡也是這樣昏黃溫暖的燈光。

紀蔓蔓看著這一幕,心裡又驚喜又惆悵,決定要把這棟老房子修復回來。

裝修完成後,紀蔓蔓特意在餐廳的主桌後面,掛上了一面從義大利定製來的金邊鏡框。

鏡框裡精心裝裱著裴家的家族樹,上面貼滿了照片,這裡成了整個餐廳最顯眼的地方。

這份家譜被做成了大樹的形狀。

最頂上是裴家的第一代,那裡貼著一張泛黃的線描畫像,就像老報紙上的那種插圖。

往下是第二代裴家人的照片,這些黑白照片已經有些模糊了,照片裡的人穿著老式西裝或旗袍,表情拘謹,坐得筆直。

到了第三代裴良和第四代裴燁這裡,照片上的人明顯放鬆多了。他們穿著考究的西裝,舉手投足間流露出那種老錢家族特有的瀟灑氣質。

家譜上跳過了裴燁的兒子那一代,直接到了裴瑜的照片,這是整棵家族樹上唯一的一張彩色照片。

照片裡的裴瑜穿著白色滾金邊的旗袍,臉上帶著微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