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典禮的第二天,劉雲龍的父親就留在廠裡管理工廠。幾萬兩銀子產業,如交給別人來管理,他可不放心。
春節前,劉雲龍就在計劃著下一步發展方向。肥皂鋪目前的日產量在1000塊左右,再要擴大產量的話,必然導致煉鹼、土鹼價格的大幅上漲。要自己造鹼的話,後世有呂布蘭法、侯德榜聯合制鹼法。
侯德榜聯合制鹼法需要氨氣,氨氣的合成需要高達25-32MPa的高壓,目前既沒有電焊裝置,又沒有壓縮裝置,靠鉚釘、螺栓連線的鋼質容器是承受不了這麼大的高壓的,靠人力或馬、牛也無法對容器加壓到那麼大的壓力,只能用呂布蘭法,使用硫酸和食鹽來造鹼。
稀硫酸可以透過焙燒膽礬、綠礬來製取,後世有鉛室法、塔式法、觸媒法。膽礬、綠礬是顏料、中藥,數量少,價格高,無法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求。鉛室法要耗用大量的鉛,塔式法要耗用硝酸,成本大,硫酸濃度也低於76%。觸媒法所需的催化劑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且生產的硫酸濃度可達98%以上,因此劉雲龍準備用觸媒法生產硫酸。
有了硫酸,用食鹽與濃硫酸反應就能製得硫酸鈉和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就是鹽酸。
至於硝酸,暫時沒法使用後世的電弧法、氨氣法來製取,只有使用濃硝酸鉀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和硝酸氣體,硝酸氣體溶於水就是硝酸。
製取硫酸時,二氧化硫的轉換爐及各種氣體、液體的輸送,要用到鋼。今後製作新式繅絲機需要鍋爐,製造鍋爐也要用到鋼。因此還得解決鋼鐵的生產。
後世的鍊鋼爐有電爐、轉爐、平爐,現在沒有電,只能使用平爐。平爐雖然效率低,但也有好處,無須加廢鋼,可以直接用生鐵來鍊鋼。
鍊鋼除了需要鐵之外,還需要焦炭、助溶劑,比如石灰石、沸石、白雲石、長石等。鍊鋼爐需要解決爐襯材料、保溫隔熱材料、氧化溶劑,又需要各種礦石。
所有物料的傳送,都需要傳送裝置。
劉雲龍來到他的鐵鋪。
後院的房子造好後,鐵匠們已把部分鐵爐搬到了後面。鐵匠們在做著軸承、彈簧、梭子頭。
貝喜魯按照劉雲龍的吩咐,把周邊2個店鋪盤了下來,順便也把他們的後院也買過來了。春節前招聘的4個鐵匠正式來上班了,新招的鐵匠叫馬建忠、唐凱、譚真、孔尚澤,這四個都讀過書,馬建忠還是蘇州府學畢業的。
因貝喜魯已不再打鐵,專職管理,因此現在他的鐵鋪裡有15個鐵匠,還有10多個輔助工,或者說是徒工,比如砂皮就由輔助工來製作了。
他到鐵鋪後,先讓貝喜魯把一間鋪面騰出來,交給他師傅安裝機器。
貝喜魯聽後,問道:“怎麼不要我們裝配細線機了?”
劉雲龍說道:“我師傅裝配細線機後,你們要著手裝配紡紗機、織布機。”
“有人來買織布機嗎?”
“怎麼會沒人來買織布機?你自己想想,假如你有錢了,買一臺織布機,一年可賺多少錢?”
“那天不是算過了嗎?織布的利潤是280兩銀子,織綢的話是760兩銀子,比細線機高多了。我要買得起的話,當然也想買一臺。”
“所以呀,你說平江大街、臨頓路那些掌櫃不會算賬嗎?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來訂購了。”
“那這段時間我們幹嘛?”
“做工具,做專門挖土、挖沙的工具。”說完,他從口袋裡掏出幾張圖紙,圖紙上是幾種用於地質勘探的工具。
這個時代還沒有工具鋼,玉器鋪用剛玉在玉器上打孔,鑽井工用鐵製的圓銼、扇銼打井,木工用鐵製鑽頭在木材上打孔,要進行地質勘探只能用銅、鐵或普通鋼來製作鑽探工具。
貝喜魯問,有鑽頭的圖紙嗎?
劉雲龍說有圖紙,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幾張圖紙,圖紙上是幾種半圓筒形的鏟子,如沒有頭部鏟刃的話,就像瓦筒。
貝喜魯看到圖紙後,問劉雲龍,這怎麼跟盜墓用的鏟子差不多的?
劉雲龍說道,對,這種鏟子可以用來盜墓,我們把它稱為“洛陽鏟”。
在後世,傳說洛陽鏟是20世紀初由河南洛陽的盜墓賊李鴨子發明的,因此稱為“洛陽鏟”。其實,盜墓用的鏟子早就有了,明代就有,貝喜魯是鐵匠,儘管沒打製過盜墓鏟,也聽說過盜墓鏟。
後世的“洛陽鏟”是李鴨子對原有的盜墓鏟子進行了改進。後世的考古、地質勘探也往往會使用洛陽鏟來鑽孔取土樣後對土樣進行分析。在有些情況下,洛陽鏟的勘測效果比電子裝置還要好。
劉雲龍在後世是搞建築的,在建築設計前都必須對房屋下的地基進行勘探,勘探用的鑽頭就是“洛陽鏟”。
劉雲龍提供的“洛陽鏟”有好幾種樣子。
第一種是“土鏟”,頭部是帶刃的平端,鏟身長40—50厘米,專門用於取土樣的;
第二種是“掏沙鏟”,它的形狀是頭部帶刃的尖端,鏟身不是純半圓筒形,而是頭部呈四分之三的圓筒,然後逐漸縮小至五分之三的圓筒。勘探中遇到砂層時,就得用這種“掏沙鏟”。
第三種是“泥沙鏟”,頭部同樣是帶刃的四分之三圓筒形的平端,在長度10—15厘米後,迅速收縮成四分之一的圓筒。勘探中遇到淤泥質,就得用這種“泥沙鏟”。
第四種是“破磚鏟”,頭部是帶刃的尖端,中間是長40—50厘米的半筒形鏟身,根部再收縮成四分之一的圓筒。勘探中遇到磚塊、碎石就要用到這種“破磚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