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洗手、洗衣、洗澡的用品有四種,即皂角團、豬胰子、草木灰、無患子。窮人家買不起皂角團、豬胰子,身邊又沒無患子時,就用草木灰浸泡衣服,然後用棒槌不斷地敲打衣服,也能把衣服洗乾淨,只是漂洗的時間比較長。
蘇州各座山上都長有無患子樹,通常在5月—6月開花,7月—9月結果,中醫上將果核入藥。無患子的果皮中富含皂苷,將果肉、果皮用布包裹起來後不斷用手揉搓,會產生大量泡沫,用這種富含泡沫的無患子果皮汁就可以洗手、洗頭、洗衣、洗澡。
明代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頭髮都很長,洗髮時如用皂角團,洗一次發會消耗一大塊皂角團,因此很多人用木槿葉洗髮。農村每家每戶都有院子和自留地,蘇州農村喜歡用木槿樹、薔薇來做籬笆,木槿樹葉就長長被利用來洗髮。木槿葉中含有豐富的肥皂草素、肥皂草甙,有類似於肥皂的作用。取新鮮的木槿葉洗淨之後,搓揉出綠色汁水,然後用紗布過濾,取汁水洗頭,最後用清水沖洗頭髮即可,用木槿葉洗過的頭髮也相當滑爽。即使在後世,還有很多農村婦女用木槿葉洗髮的習俗。
後世還流行用桑葉洗髮,但利用的不是桑葉的清潔功效,而是養髮功效。桑葉中含甾醇類、黃酮類物質和維生素,如堅持用桑葉洗髮可起到烏髮、潤髮、防脫髮的功效。
第二天劉雲龍起床後,吃完早飯,對父親說,要去城裡買點做工具的材料。
從水車浜進城,可以跨過棗市橋,沿著胥江,再進胥門,也可不過棗市橋,沿著胥江走到運河邊,沿著纖道往南,再從吳門橋進盤門。胥門外橫跨京杭大運河(胥江)的棗市橋並不是官府所建,而是由商人捐助後建造的,是一座三孔石拱橋。
劉雲龍過了棗市橋,就到了橋北的棗市街。因商人在此集中販賣棗子,故稱棗市街。街上不僅賣棗子和其它新鮮水果的店鋪多,與棗子有關的商鋪、作坊也多,如棗泥餅、棗子粽子、棗子糕、棗子糖,還有冶鐵坊、打鐵鋪、木匠鋪、碾米坊、麵粉坊、醬油坊等,沿棗市街的胥江北岸,停泊著各色船泊。胥江的南岸是高木橋、水車浜、張家場村的農田。
明初,走過棗市街向東,可經萬年橋進入胥門。弘治年間,內閣首輔嚴嵩到蘇州來遊玩時,看到萬年橋後,對此橋讚不絕口。蘇州府的官員為了拍嚴嵩的馬屁,竟然把萬年橋拆了下來,作為禮品送到了嚴嵩的老家江西分宜,在分宜替嚴嵩建了一座“萬年橋”,害的蘇州人從此後在胥門不得不擺渡進城。
劉雲龍沒有擺渡進胥門,而是沿著護城河(古運河的一部分)西岸的纖道,來到閶門外的山塘街。
閶門外的山塘街是蘇州商貿中心,在山塘街幾乎可以買到國內所有的商品。劉雲龍來到山塘街,趁買東西的時機瞭解一下各種物品的價格。
明代重量衡1石等於76.75公斤,1斤等於594克(注:明代各地重量衡有差異,有些地方1斤等於594.6克。後世蘇州博物館館藏的明代砝碼經率定,1斤等於593.1克,考慮到年代久遠後的腐蝕,明代的一斤應該是594克),明代的1斤相當於後世的1.188市斤。明代還有一個重量衡單位“擔”,1擔等於100斤(即59.4公斤,比後世的1擔多9.4公斤)。1斤等於16兩,即1兩等於37.07克;1兩等於16錢(後世不少中藥店仍以16錢為1兩),即1錢約等於2.32克。
明代的貨幣,前期主要以寶鈔為主,後期寶鈔在民間基本廢棄,交易主要用銀兩和銅錢。自唐代鑄造開元通寶後,貨幣的換算實行十進位制,即1兩銀子等於10錢,1錢等於10分,1分等於10厘。銅錢以“文”為單位。
萬曆年間,1兩金子等於10兩銀子,1兩銀子等於1000文,1000文銅錢等於1貫或1吊錢。馮夢龍小說《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中婁阿鼠為還賭債盜走十五貫錢,還殺死無錫肉鋪老闆尤葫蘆的故事,就相當於婁阿鼠偷盜了15兩銀子。
到了崇禎年間,由於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人進行貿易,銀兩大量輸入,導致銀子貶值,加上連年戰亂,物價上漲,崇禎十三年年中,1兩金子等於15兩銀子,1兩銀子等於2000文。
劉雲龍在山塘街瞭解到,大米的價格是每斤28文(每石2.14兩銀子),麵粉的價格略比大米便宜,每斤27文(每石2.07兩銀子)。據店家稱,大米和麵粉的價格在2年前每石1.6兩銀子左右,從去年已漲了很多,而南京的米價比蘇州高,1斤米需要30文。
做豆腐的黃豆價格每斤21文(每石1.61兩銀子),豆油的價格每斤40文。
劉雲龍一聽,心想大豆的出油率只有20%,怎麼豆油的價格每斤才40文,這明顯不合理呀。店家忙解釋道,因糧價上漲,黃豆價格也上漲了,豆油暫時還沒漲價,估計不久也會漲價。劉雲龍聽後,覺得這個掌櫃還是有點良心的,沒有趁機把豆油價格抬高。
食鹽的價格是每斤10文。蘇州因靠近松江產鹽區,所以食鹽價格並不貴,在南京每斤食鹽的價格已抬高到了每斤15文。據說在徽州、九江等地區每斤食鹽的價格高達20文以上。
豬肉統肉每斤40文,大排、瘦肉每斤50文,肋排每斤35文,雜骨每斤20文,肥肉每斤18文,板油每斤15文。
在後世,無論是大排還是小排都比肉貴,但在明代由於生活水平低,吃肉是很奢侈的事,因此肉比肋排、雜骨貴。後世的人肚子裡的油水多了,不再稀罕吃肉,追求的是口味,排骨的口味自然優於豬肉,每隻豬隻有30多斤排骨,所以排骨比肉貴,即使雜骨也與豬肉價格差不多。
紅糖每斤150文,大概是米價的5倍,白砂糖每斤250文,大概是米價的9倍。
瞭解了一些物品的價格後,劉雲龍找到了一家賣食用鹼的店鋪,在鋪子裡買了20斤鹼,價格是每斤20文。
食用的鹼有土鹼、煉鹼二種。土鹼是用鹼土熬製的,有好多地方都熬製土鹼。煉鹼是對鹽湖在冬季的結晶物進行加工後製取的。因煉鹼比土鹼純度高,因此價格也略高一些,土鹼的價格是每斤18文。
儘管蘇州人的主食是大米,還用米粉做糰子、糕點,但蘇州人早上喜歡吃麵條,很多蘇州人還一大早趕到麵店吃頭湯麵。做麵條就要加鹼,來消除麵粉中的怪味,俗稱“醒面”。
劉雲龍買的是煉鹼。買鹼時,他向掌櫃打聽,這些鹼是從哪裡進貨的?
掌櫃說是從山西、陝西、寧夏、河南來的煉鹼。又說,以前的鹼還有來自韃子(明代漢人稱蒙古人為韃子)的,但最近幾年那邊進不了貨了,陝西、寧夏這幾年戰亂不斷,所以現在我們只從山西、河南進貨,價格也已漲了5文。
劉雲龍知道,皇太極控制蒙古後,蒙古自然與大明的商貿受到了阻礙,蒙古的鹽湖所產的天然食用鹼已不能流通到漢地了,陝西、寧夏的鹽業自然也受李自成的民亂所影響,供貨不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