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坊收購蠶繭的價格呢?”
“絲坊收購蠶繭的價格大致在每斤7錢。”
“也就是說,繅絲的毛收入是每斤1錢?”
“不能這麼算的。1斤蠶繭中不僅有蠶蛹,還要去掉繭子表面的廢緒,因此1斤蠶繭能繅0.9斤絲已經不錯了。繅絲的毛收入大概在8分左右。但繅絲的成本大,繅絲機就比老媽的紡機貴,還要買柴、燒水、煮繭、烘乾,再煮繭繅絲、打絡,每繅1斤絲,真正的利潤大概在60文左右。”
“那也比你紡線的收入高哇。”
“哎,誰讓我家窮呢,買不起繅絲機。”
“媽,一臺紡線機要多少錢?”
“媽用的這臺紡線機還是你外公外婆在天啟年間作為嫁妝買的,那時候的東西比現在便宜,也要3.5兩銀子,現在買的話,要5兩銀子。”
“那繅絲機和織機呢?”
“現在,一臺繅絲機要8兩銀子,一臺織機要12兩銀子。”
大家不要以為一臺織機只需要12兩白銀就覺得很便宜。明代1liusi0年的1兩白銀相當於後世的600元人民幣,也即一臺織布機相當於後世的7200元。
“也太貴了吧?”
“要便宜的話,不人人都可以做作坊掌櫃啦?”
“我們村長家裡有一臺新式繅絲機吧?”
“嗯,他們家有1臺新式繅絲機,1個人燒水,二個人找緒頭,二個人繅絲。他們1天起早摸黑可以繅30斤絲。”
“媽,什麼時候我來給你做一臺新式繅絲機,這樣我們家就不缺錢了。”
“傻兒子,你要有這個本事就好了。”
他媽媽看了看屋外,說道:“阿龍,你去地裡摘點菜,該做晚飯啦”。
劉雲龍拿著個籃子,走到屋後的菜園子裡,拔了一些青菜,摘了幾個茄子,又剪了十幾根缸豆。他走回屋,又拿著一個竹燒箕,舀了三大碗米。他拿著菜和米,拿到屋前的河邊,把米、菜洗乾淨。
媽媽看到兒子洗完菜回家了,就放下手中的話,接過籃子和燒箕,走到灶臺,把米放進鍋裡,又在飯鍋裡放了點水,開始做飯、燒菜。
劉雲龍走到灶膛,做媽媽的下手,開始引柴點火。
明代還沒有火柴,點火是用火鐮引燃的。
火鐮一般由3部分組成,即火石、火鋼和火絨。
火石就是燧石,如沒有火石的話,用江砂裡的鵝卵石來代替也行。火鋼使用普通鐵條做成彎彎的形狀,酷似現代的鐮刀。火絨是用容易點燃的嫩草曬乾後做成的。江南地區大量種植水稻,曬乾的稻草葉就是很好的火絨。
火鋼在火石上不斷地滑動、摩擦,就會產生火星,點燃火絨。
等母子倆人做好飯,燒好菜,天已快黑了。劉雲龍的父親、弟弟也回家來了。妹妹見到父親、二哥回家後,也從她的廂房走了出來。
劉雲龍看到桌上還有五個紅燒的荷包蛋,知道是媽媽因為他回家的原因,特意加的菜。
天黑前,劉雲龍家裡養的雞、鴨、鵝也紛紛回家,歸窩了。他弟弟看見養的家禽都歸窩後,走到外面把前院的院門關好。他父親在一個木桶裡倒了一些青糠,用開水攪拌了一會兒,到豬圈裡去餵豬,順便向豬圈內拋了一些青草。
劉雲龍的父親叫劉萬祿,媽媽叫張大妹。
劉萬祿喂完豬,洗了洗手,坐在餐桌的主位上,給自己倒了一碗酒,也給劉雲龍倒了一碗酒,一家五口圍著桌子開始喝酒、吃飯。大家一邊吃著,一邊聽劉雲龍說著這幾天在木瀆做木匠的一些事。
劉雲龍從包裹裡拿出1千多文銅錢,告訴父母,這是他這幾天賺的錢。
他問父親:“阿爸,我想把這些錢留著自己用,可以嗎?”
媽媽搶著說道:“不行。你把這些錢交給我,我得留著給你娶媳婦呢。”
爸爸問道:“你要這些錢幹嘛?”
劉雲龍說道:“阿爸,我還得添幾件木工工具。買不到的話,我自己買一些原料,自己做。”
劉萬祿問道:“你師傅給你的工具還不夠嗎?”
以前學徒滿師後,做師傅的要給徒弟準備一套工具,以便徒弟在滿師後就能直接做活,當然準備工具的錢是要在工錢里扣除的。但一些比較特殊的工具,得徒弟自己去買或製作。
劉雲龍說道:“常用工具是有了,但還有一些工具得自己採辦。”
劉萬祿聽後,說道:“那你就留著吧。不過可別亂用哦,以後你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劉雲龍聽後,說了聲:“知道了,我不會亂花錢的。”
一家人正吃著飯,劉雲龍的爺爺來看孫子了。
爺爺叫劉大富,剛剛滿60歲,身子還硬朗,以前曾做過生意,賺到過不少錢,也曾買了不少地。他生有三個兒子,分別叫劉萬福、劉萬祿、劉萬壽,還有二個女兒,女兒都已嫁到外村去了。十幾年前,他的老伴生了一場病,賣了不少地,花了不少錢沒治好,去世了。留下的15畝地平分給了3個兒子。
根據蘇州農村的習俗,兒子結婚後都要分家。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小兒子是最後一個結婚的,所以父母通常是住在小兒子家裡的。父母儘管住在小兒子家,能給小兒子家乾點活,但贍養父母的費用由兒子們平均分攤,女兒是沒有贍養父母的義務的。
劉大富的三個兒子並排住在一起,南邊的是伯父家,北邊的是叔叔家。
明代蘇州農村建房以朝東為盛,不像現代喜歡朝南,盼的是紫氣能東來,因此弟兄分家後,年長的兄在南,年小的弟在北,弟兄之間的房屋前院用圍牆隔斷,後院用籬笆隔開。
劉雲龍、劉雲豹、劉彩梅看到爺爺後,忙站起身來,喊著爺爺。
劉萬祿準備給父親倒酒。
劉大富看到後,說不用了,在老三家剛剛吃飽。他是得知劉雲龍外出做工20多天後回來了,過來看看的。爺爺坐在邊上,一邊和劉雲龍的父母說著話,一邊抽著他的水煙。
菸草是萬曆年間從西亞傳到中國來的,在寧波、紹興、嘉興、松江有種植。
崇禎帝禁止官員吸食菸草,但普通人抽菸是不管的。爺爺手裡拿的水煙筒是銅質的,水煙筒由菸斗、煙倉、煙託、插管、煙釺,還有一根漂亮的鏈條。菸斗由菸嘴、儲水筒、活動菸斗聯成一體。這是他做生意時買的。
一家人吃完晚飯,收拾好碗筷後,劉雲龍拿著一把竹笤、一根絲瓜筋刷鍋洗碗。
在後世竹器用的少了,在明代有很多場合會使用竹器,比如刷鍋要用到竹笤。
用竹枝、細竹片切成20-30厘米長後,紮成一把就成了刷鍋的竹笤。用這種竹笤刷鍋,很容易把燒菜起油鍋時鐵鍋裡的焦渣刷掉。
如把竹枝、竹片切成60厘米左右長度再紮成一把,就成了馬桶刷。
後世的抹布大多是用起毛絨的布做的。這個時候還沒有織毛絨布的機器,絕大部分人家洗碗時用的是絲瓜筋。
絲瓜筋是在秋季待絲瓜成熟,果皮變黃後採下,剝去外皮、果肉、果核,餘下的絲狀管束就是絲瓜筋。這個絲瓜筋不僅可以用來洗碗,還能用於洗澡。
即使在後世,你有幸去邊遠農村的農家樂飯店時,還能見到竹笤、絲瓜筋。
劉雲龍做完事情後,坐在旁邊聽著爺爺、伯父、叔父們聊天。
過了一會兒,伯父、叔叔也都來串門。
劉雲龍看到伯父人很瘦,卻挺著個大肚子,像是懷孕五六個月的女人。他聽媽媽說起過,說伯父得了“大肚子病”,所以會挺著肚子。
古時候說的“大肚子病”就是後世的“血吸蟲病”。得了血吸蟲病的病人,在病程晚期由於肝脾腫大,肚子會越來越大,最終因肝硬化、肝腹水導致死亡。血吸蟲病的病程可達10-20年,死亡率為100%。
爺爺、伯父、叔父和父母說了一些家長裡短的話後,也都回家去了。
劉雲龍在外20多天,自掉河裡後只衝過涼,還沒有洗過澡。媽媽給他準備了一個皂角團,讓他去河邊洗個澡。
這個皂角團是把皂角燒熟,搗爛後,與麵粉拌和後做成的。一個皂角團也就一個小麵糰那麼大,重量約在300克左右。
明代也有用豬胰子洗手的。這個洗手的豬胰子,是用刀將豬胰子剁成漿,再加入用火炒過的火鹼粉,拌合成後世乒乓球那麼大的丸球。在後世的河北省靈壽縣依然有人用該法制作洗手的豬胰子。但由於豬胰子有天然的腥味,一般不用於洗澡。
劉雲龍來到河邊,走下臺階,脫了衣褲,下水把身子浸在河水裡,然後開始洗澡。
來自後世的劉雲龍很不習慣用這種皂角團洗澡,儘管身上打過皂角後,身上覺得也蠻滑爽的,但僅僅洗個頭,就用去了一大塊。
他洗完澡回到岸上,村裡已沒有人家還有燈光,顯然由於沒有電燈,也沒有電視可看,大家都早早睡覺了。
他回到自己房裡,躺在床上想著心事,要改進媽媽的紡線機,增加紗錠的話,必須解決軸承。沒有軸承,錠子多了,錠子軸的摩擦力也大,費力,且主動輪、從動輪、滾輪、錠子都靠木頭與木頭之間轉動,磨損厲害,用不了多久就會壞。要製作軸承,需要很多錢,僅靠剛剛賺來的1000多文錢遠遠不夠。
到哪裡去掘第一桶金呢?
他想著想著,就想到了剛剛洗澡用的皂角團,他在中學裡學化學時就學過皂化反應,皂化反應的最大用處就是造肥皂。
在後世,他讀過馮夢龍的小說。馮夢龍寫的《醒世恆言》第三卷《賣油郎獨佔花魁》中的主角賣油郎能用3兩銀子起家,我劉雲龍為啥不能用1000文銅錢起家呢?
他決定先造肥皂,用他手裡的1000多文作為起步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