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主要在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南部的特哈斯、新墨西哥,西部的加利福尼亞,法國、英國、荷蘭、瑞典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主要在東部。
弘治十年(1497年),出生於熱亞那(Genova)共和國(今屬義大利)的約翰·卡波特(JohnCabot,也叫約翰·卡伯特),受英國國王亨利七世之命,率18名士兵組成的遠征隊尋找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西北航道。
卡波特長大後,移居威尼斯(Venice)共和國,結婚生子後,在中東地區經商,也去過麥加,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貿易經驗。弘治三年(1490年),卡波特移居英國布里斯托爾(Bristol)。那時候,很多歐洲人都認為,向西橫越大西洋就能到達富庶的中國。後來聽說哥倫布發現了西印度群島後,布里斯托爾的商人們出資組建了一支遠征隊,並任命卡波特為遠征隊隊長。
卡波特受命後,心想既然地球是圓的,那麼船隻在背面的緯度行駛去西印度群島,比靠近赤道行駛要近,而且途中也不會碰到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於是他希望找到一條西北航道。
英國國王亨利七世知道後,心想羅馬教皇憑啥規定只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才有權發現、佔領未知的世界?於是就召見了卡波特,任命他為英國遠征隊隊長,批准他們“向一切地方和地區,向東海、西海和北海所有的海岸進行航行......以便尋找、發現和考察一切海島、陸地、國家,以及至今為基0督0教世界不知的偶像崇拜者和非神論者的地區,不論後者現在居住在世界的什麼地區”。國王約定從探險的收益中提取五分之一的利潤,並在許可證中故意不指明向南航行的路線,目的是避免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發生衝突。
卡波特離開布里斯托爾後,一路西行,發現了一個大島,他將這個島稱為“紐芬蘭島(Newfoundland)”,意為“新發現的土地”。他登陸後,宣稱這個島歸法國所有,並將登陸點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為“聖約翰(SaintJohn)”。他登島考察後,發現島上居住的都是因紐特人,以漁獵為生。他離開紐芬蘭島後繼續西行,又發現了一個陸地,陸地的北部是一片大海。卡波特以為北部那片大海就是“太平洋”,登陸後,宣佈這個陸地屬於法國。他對登陸點進行考察後,發現登陸點是個海角,島上居住的也是因紐特人。他把這個海角命名為聖布雷頓海角(SanBretonIsland),並把陸地命名為聖布雷頓。他在考察了島上的地形、海岸線後,返回了英國,聲稱找到了“西印度群島”。
英國人聽說卡波特發現了“西印度群島”後,紛紛湧到港口來歡迎卡波特。
弘治十二年(1499年),卡波特奉英國國王之命第二次遠航,任務是在中國建立貿易站。這次,卡波特的遠征隊由5艘艦船組成,一路西行後,到達了格陵蘭島。他在島上考察一番後,繼續西行,途中遇到了冰山。卡波特被迫返航,返航途中又遇到了暗藏在水下的冰山,他乘坐的船舶傾覆後,凍死在了海水裡。
正德三年(1508年),卡波特的兒子塞巴斯蒂安·卡波特(SebastianCabot)子承父業,繼續尋找西北航道,發現了紐芬蘭島及紐芬蘭漁場,也來到了父親發現的聖布雷頓,經詳細考察後,發現“聖布雷頓”的西部與一個更大的大陸之間有一條狹窄的海峽,也就是說“聖布雷頓”是個島嶼,於是把它改名為“布雷頓角島(CapeBretonIsland)”,把這個海峽命名為“諾森伯蘭海峽(NorthumberlandStrait)”。
布雷頓角島位於紐芬蘭島西南115公里,島長約175公里,最寬處約120公里,面積1萬餘平方公里。島上大部分為丘陵,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最高處海拔約530米,島中部有一個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的鹹水湖。因這個鹹水湖的形狀如同張開的手掌,幾乎將布雷頓角島一分為二,島上的因紐特人就稱這個湖為布拉多爾(Brasdor)湖,意為“金色的手掌”。
小卡波特考察了北美洲中部東海岸後,返回了英國。後來,小卡波特為西班牙發現了南美洲的巴拉那河、巴拉圭河,於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出版了《世界地圖》。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卡波特為英國人打通了通往俄羅斯的北冰洋通道。
約翰·卡波特發現“西印度群島”的訊息在歐洲傳開後,弘治十三年(1500年),一群居住在法國的巴斯克人駕船來到了紐芬蘭島東部的“聖約翰”,發現這裡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就捕了很多魚回去。不久,“聖約翰”成了巴斯克人的“漁港”,不過,此時他們還沒意識到這裡是世界最大的漁場之一。直到8年後,小卡波特才確認紐芬蘭島東南部、南部有大漁場。此後,英國、法國、荷蘭、丹麥等國的漁民紛紛來到紐芬蘭島捕魚,大量的魚運回歐洲後,幫助這些國家躲過了小冰川時期引起的災荒。
嘉靖三年(1524年),喬瓦尼·達·韋拉扎諾(GiovannidaVerrazzano)受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I)之命,出海考察從紐芬蘭島到佛羅里達半島的航線。
喬瓦尼·達·韋拉扎諾出生於佛羅倫薩共和國(今屬義大利),正德元年(1506年)移居法國諾曼底(Normandy)地區的迪耶普(Dieppe),曾多次航行到地中海,與奧斯曼人、阿拉伯人做生意,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
韋拉扎諾到了佛羅里達半島東海岸後,沿著海岸線北上,發下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湖,湖岸邊棲息著無數天鵝、野鴨。他以為這個湖就是通往太平洋的通道口,進入這個通道口後,就能到達中國,於是沿著海岸急匆匆地繼續北上,到了紐芬蘭島後,返回法國。
其實,韋拉扎諾發下的這個湖是個瀉湖,土著人稱為“帕姆利科(Pamlico)湖”,也稱“帕姆利科灣”,它南北長約200公里,寬度在13-50公里之間,面積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