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者打敗波瓦坦人後,弗吉尼亞殖民地的領土又擴大了,英國人就於崇禎五年(1632年)在詹姆斯鎮東北約10公里處建造了新的城堡,城堡建成後,殖民者為了向當時的國王威廉三世表示敬意,將城堡命名為威廉斯堡(Willamsburg)。殖民者在威廉斯堡周圍開闢了“中0央種植園”。
隨著來到弗吉尼亞殖民地的殖民者、黑奴越來越多,殖民地需要不斷地擴充套件領土,崇禎十七年(16si4年),忍無可忍的波瓦坦人在年老的奧皮錢肯納夫的領導下,再次大規模反抗英國人的殖民統治。英國殖民者也決定從根子上徹底解決波瓦坦人,出動軍隊大規模進攻波瓦坦人,詹姆斯河下游地區波瓦坦人幾乎被全滅。
儘管很多印第安村莊被焚燬,無數的波瓦坦人遭到了屠殺,被俘的波瓦坦女人遭到了強0奸,但波瓦坦人依然沒有屈服,他們還在與英國人戰鬥。如他們得不到外界支援的話,很可能被滅族。
英國人在大肆擴大弗吉尼亞殖民地時,同時在北部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105名英國人在牧師布萊斯特(Brest)的帶領下,乘坐載重量為180噸的“五月花號”船舶離開英國南部的普利茅斯城(Plymouth),途徑紐芬蘭島時上岸補充了些物資,然後趕往弗吉尼亞殖民地。
誰知,惡劣的天氣讓“五月花號”偏航了,來到了北美洲的“鱈魚角半島”。
“鱈魚角”是英國人巴塞洛繆·戈斯諾德(BartholomewGosnold)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發現的。那年戈斯諾德航行到了北美洲東海岸的一個海灣,登陸後詢問土著人這裡是什麼地方?土著人告訴戈斯諾德,這裡是馬薩諸塞(Massachusetts),意為“大平原”。於是,戈斯諾德將他登陸的海灣命名為“馬薩諸塞灣”。
馬薩諸塞灣南北長約105公里,東西寬約16公里,水面面積約32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34米。海灣內生長著大量魚類,以鱈魚為多。
戈斯諾德沿著馬薩諸塞灣南下,有個半島擋住了他。這個半島呈弧形,島的頭部有一個向南突出的小半島,似魚鉤的倒刺。由於海灣內有很多鱈魚,他就把半島的頭部命名為“鱈魚角”,把半島命名為“鱈魚角半島”,把半島形成的海灣稱為“鱈魚角灣”。由於“鱈魚”的英文是“Codfish”,因此“鱈魚角”也稱“科德角(CapeCod)”。
鱈魚角半島深入大西洋約105公里,寬約1.6-32公里,面積約1140平方公里。島上的土質以砂質土為主,島上的土著人與捕魚為生。
戈斯諾德繞過“鱈魚角半島”後,沿著東海岸繼續南下,又發現了一個島嶼。他問島上的土著人,這是什麼地方?土著人告訴他,這是“楠塔基特(Nantucket)”,意為“遙遠的島嶼”。
楠塔基特由塔克納克島(TuckernuckIsland)和木斯基格島(MuskegetIsland)組成,島形像個魚頭,面積約270平方公里。因楠塔基特與鱈魚半島之間的海峽內有大量鯨魚遊過,島上的土著人主要以捕捉鯨魚為生。
戈斯諾德從楠塔基特繼續沿著海岸向西航行,又發現了一個島嶼,島上的土著人種植了很多葡萄,於是他以自己女兒的名字瑪莎(Martha)將該島命名為“瑪莎葡萄園島(Martha’sVineyard)”。
瑪莎葡萄園島,島形似三角形,最長邊長約30公里,寬(高)約15公里,面積約87平方公里。島上的土著人以農耕、捕魚為生。
戈斯諾德對馬薩葡萄園島考察一番後,沿著海岸線西行,發現了一個長形的大島。他把該島命名為“蘭格·埃蘭特島(LangEylandt)”,將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命名為“蘭格·埃蘭特海峽”。
蘭格·埃蘭特島東西向長約190公里,南北寬19-37公里,面積約4463平方公里,島上地形平坦,最高點海拔約50米。南岸有綿延沙灘,岸外有一系列沙壩。島上的土著人為特拉華人(Delaware,也稱德拉瓦人),以農耕、捕魚為生。蘭格·埃蘭特島的西部就是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由哈德遜發現的哈德遜河口。哈德遜來到這裡後,也對“蘭格·埃蘭特島”進行了考察。不久,英國人將“蘭格·埃蘭特島”演化為“長島(LongIsland)”,“蘭格·埃蘭特海峽”也變成了“長島海峽”。
戈斯諾德對蘭格·埃蘭特島考察一番後,繼續南下,一直航行到切薩皮克灣,才返回英國。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英國開闢弗吉尼亞殖民地時,因戈斯諾德到過切薩皮克灣,就隨約翰·史密斯來到詹姆斯河,成了詹姆斯鎮的第一批居民,入冬後因飢餓死在了詹姆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