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984章 北美洲(16)

英國、荷蘭、瑞典還在位於馬薩諸塞灣、弗吉尼亞中間的一大片區域建立了殖民地。英國人建立的是馬里蘭(Maryland)殖民地,荷蘭人建立的是新尼德蘭(荷蘭語NieuwNederlanden,英語NewNetherlands)殖民地,瑞典人建立的是特拉華(Delaware)殖民地。

馬里蘭殖民地位於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Bay)中北部,建立馬里蘭殖民地的是巴爾的摩(Baltimore)男爵父子。

巴爾的摩男爵一世喬治·卡爾弗特(GeorgeCalvert)曾就讀於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三一學院,畢業後先任羅伯特·塞西爾(RobertCecil)伯爵的秘書,後成為英國下議院議員,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被封為爵士,次年任國務大臣。他是個虔誠的天0主0教教徒,而此時英國國內正處於宗教改革階段,新教徒興起的“清教運動”嚴重削弱了天0主0教的影響,這讓他深感失望和不安。

天啟元年(1621年),喬治·卡爾弗特派愛德華懷恩(EdwardWynne)上尉去紐芬蘭島東海岸,建立了費裡蘭(Ferryland)殖民點。2年後,他獲得了國王允許他經營費裡蘭殖民地的特許證。

天啟五年(1625年),喬治·卡爾弗特公開宣佈自己是天0主0教徒,並放棄議員席位,查理一世便封他為巴爾的摩(Baltimore)男爵,並在愛爾蘭賜給他大片田產。

天啟七年(1627年),喬治·卡爾弗特赴紐芬蘭島費裡蘭殖民點視察。

崇禎元年(1628年),因費裡蘭的氣候過於惡劣,喬治·卡爾弗特的夫人離開了費裡蘭,去了弗吉尼亞。喬治·卡爾弗特便上書國王,請求在氣候比較溫和的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Bay)地區賜給一塊土地。未等國王答覆,他就動身去了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與妻子相聚。由於弗吉尼亞地區的居民都是清教徒,並不歡迎他定居,他不得不回英國,向國王申請在切薩皮克灣北部建立殖民地。在國王答覆前,他於崇禎五年(1632年)去世了,由長子塞西里厄斯.卡爾弗特(CeciliusCalvert)繼承爵位,被稱為巴爾的摩男爵二世。

塞西里厄斯.卡爾弗特與父親畢業於同一所學院——牛津大學三一學院,不過他與父親不同,贊同宗教自由。喬治·卡爾弗特去世二個月後,國王辦法的特許證頒發下來了。塞西里厄斯·卡爾弗特拿到國王的特許證後,就讓弟弟連納德·卡爾弗特(LeonardCalvert)去做準備工作。

崇禎七年(1634年),塞西里厄斯·卡爾弗特、連納德·卡爾弗特帶著整個家族來到了北美洲,在切薩皮克灣的波托馬克河(PotomacRiver)河口北岸登陸。

波托馬克河河名來自於土著語,它並不是源自阿巴拉契亞山脈的東麓,而是源自阿巴拉契亞山脈的西麓,由北布朗奇河(NorthBranchRiver)、南布朗奇河(SouthBranchRiver)匯流而成,匯流後先蜿蜒曲折向東北流約80公里,再折向東南流約400公里後,注入切薩皮克灣,下游可通航,中型海輪可通航200公里(可通航到今美國華盛頓城)。

塞西里厄斯·卡爾弗特為紀念女王瑪麗一世,將此地稱為“馬里蘭”。登陸後,卡爾弗特家族在河口北岸建造了聖瑪麗斯城(SaintMarysCity)。

聖瑪麗斯城周邊的土著人遭到了卡爾弗特家族的驅趕,有不願離開著會被當場擊殺,土著人又打不過這些殖民者,被迫將土地讓給殖民者。

卡爾弗特在聖瑪麗斯城周圍開闢了大片大片的莊園,種植糧食作物、菸草,也從事伐木、捕魚。到了崇禎十二年(1639年),馬里蘭殖民地的菸草產量已達到了45噸,成了英國菸草市場的主要供應商。

崇禎十七年(16si4年),在聖瑪麗斯城周邊出現了韋恩(Wynne)、裡奇(Ridge)、聖詹姆斯(SaintJames)、帕克霍爾(ParkHall)、達拉頓(Drayden)等殖民莊園,耕地面積約60萬畝。很多失地的土著人淪為了卡爾弗特家族的奴隸。

新尼德蘭殖民地位於英國康涅狄格殖民地的西南部。

自亨利·哈德遜(HenryHudson)於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發現了哈德遜河後,荷蘭人就開始籌備著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此時的荷蘭執政官是奧蘭治親王菲利普·威廉(PhilipWilliam),他派阿德里安·布洛克(AdriaenBlock)去哈德遜河做進一步調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