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來到肯納貝克河口,溯河而上約70公里後,發現前方已不能通航了,於是就地登陸,建立了貿易站。由於商人的出生地在那不勒斯(Naples)王國(今屬義大利)西西里島(SiciliaIsland)的奧古斯塔(Augusta),他把貿易站稱為“奧古斯塔”。很快,“奧古斯塔”因貿易成了小鎮,熱鬧了起來。
崇禎元年(1628年),英國人佔領了法國人在聖勞倫斯河建造的魁北克城、活捉了新法蘭西總督尚普蘭後,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將阿卡迪亞賜予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Alexander)伯爵,以建立新蘇格蘭(NewScotland)殖民地(因拉丁文為“NovaScotia”,故也稱“新斯科舍”)。
崇禎三年(1630年),來自英國的理查德(Richard)、約翰(JohnOldham)帶著家人來到了土著人稱為“索科河(SacoRiver)”的河口,他們溯河而上約7公里後,建造了幾棟屋子,他們用老家的地名將該地稱為“比迪福德(Bideford)”。他們僱傭土著人伐木,將木材運回英國贏利。由於他們給土著人帶來了鐵器、布匹,很快比迪福德成了一個小鎮。
崇禎五年(1632年),又有一批英國移民在頭目喬治亞(Georgia)的帶領下來到了緬印地區東海岸的南部,在比迪福德南約45公里的一條小河的河口登陸,建造了一個村莊。村莊建城了,移民們為了表示對頭目的敬意,將該地區稱為“喬治亞納(Georgina)”。
就在這一年,法國人奪回了魁北克,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將阿卡迪亞地區還給了法國人。
費迪南多·戈吉斯本人是國王查理一世的好友,他在馬薩諸塞灣的職責之一就是監督官員是否效忠於國王。他在任職期間,曾帶著一些士兵到緬因地區的東海岸偵查過,發現法國人的勢力僅限於緬因沿海地區的北部,南部還沒被法國人控制。他回到波士頓後,就向時任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總督的托馬斯·杜德利(ThomasDudley)(注: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總督基本上由約翰·溫思羅普、托馬斯·杜德利輪流擔任)提議,儘快在緬因地區南部建立殖民地政府,以與法國人爭奪土地。托馬斯·杜德利隨即向國王提交了在緬因地區建立殖民地的申請報告。
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得到托馬斯·杜德利的申請報告後,就給馬薩諸塞灣殖民地頒發了許可證,並責令由費迪南多·戈吉斯負責組建緬因殖民地政府。
費迪南多·戈吉斯得令後,心想在緬因地區公開建立殖民地政府,就相當於從法國人的虎口裡奪食,為防止法國人的攻擊,必須有軍隊隨行。時任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總督托馬斯·杜德利就派了30多名士兵隨行。
費迪南多·戈吉斯率部離開格洛斯特後,沿著海岸北上60公里,來到了喬治亞納,在那裡建立了緬因殖民地政府(注:歷史上,1652年“喬治亞納”改名為“約克(York)”,1691年,緬因殖民地與普利茅斯殖民地一起併入馬薩諸塞灣殖民地)。
崇禎六年(1633年),英國海0軍上尉克萊斯托夫·李維特(ChristopherLevett)率部來到了土著人稱為馬奇貢內(Machigonne)的半島,他們登陸後發現這裡很適合建殖民地。他回到喬治亞納後,向費迪南多·戈吉斯報告了偵查情況。於是一群移民來到了馬奇貢內半島,建起了卡斯科村(Casco)(注:歷史上,1658年卡斯科併入馬薩諸塞灣殖民地,改名為“法姆斯(Falmouth)”。1786年改名為“波特蘭(Portland)”)。
法國人得知英國人在緬因地區建立殖民地後,一邊向英國人提出抗議,一邊派出艦船進攻喬治亞納,但法國人對喬治亞納的每次進攻都沒能奏效,不得不暫時停止了對緬因殖民地的進攻(歷史上,1688年在威廉王之戰中,英、法兩國軍隊圍繞緬因殖民地再次大打出手。此後英、法在緬因地區繼續爭奪,直到1763年英國徹底取勝)。
天啟三年(1623年),英國人在馬薩諸塞灣建造格洛斯特(Gloucester)時,英國海軍少尉約翰·梅森(JohnMason)來到了馬薩諸塞灣北部進行偵查,他沿東海岸北上50公里後,發現了一個河口。他登陸後,詢問土著人,這條河叫什麼?土著人告訴約翰·梅森,這條河叫“皮斯卡塔誇河(PiscataquogRiver,也稱皮斯卡塔霍格河)”。
由於約翰·梅森的老家在罕布什爾,於是他將該地區稱為“新罕布什爾(NewHampshire)”。他溯河而上約35公里後,發現皮斯卡塔誇河由2條河匯流而成,他對這二條叉河考察了一番後,將東叉河稱為“薩爾蒙福爾斯河(SalmonfallsRiver)”、西分叉河稱為“克切科河(CochecoRiver)”。
約翰·梅森回到格洛斯特後,帶著一群移民來到了“新罕布什爾”,在距克切科河河口約4公里的北岸建起了殖民點,他們把它命名為“多佛爾(Dover。也稱多佛)”。
幾年後,約翰·梅森因發現了“新罕布什爾”榮升上尉,並率部對康涅狄格河地區的佩奎克人進行了屠0殺。
崇禎三年(1630年),一群英國移民在皮斯卡塔誇河河口的南岸建造了殖民點朴茨茅斯(Portsmouth)。
崇禎五年(1632年),一群殖民者在朴茨茅斯西16公里處建造了殖民點達勒姆(Durham)。
崇禎八年(1635年),英國當局決定將由馬薩諸塞灣殖民地建立的多佛、朴茨茅斯、達勒姆單獨成立“新罕布什爾殖民地”。查理一世就任命好友羅伯特·梅森(RobertMason)為第一任總督。
羅伯特·梅森是貴族出身,在國內有好幾個莊園。他得到國王的任命書後,就率一群移民來到了“多佛”。
崇禎十一年(1638年),安妮·哈欽森的姐夫約翰·惠爾賴特(JohnWheelwright)來到新罕布什爾,在朴茨茅斯西南20公里處建起了殖民點“埃克塞特(Exeter)”。
由於羅伯特·梅森不僅有資金,也有技術,新罕布什爾殖民地的農業、伐木業、漁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居民的富裕程度超過了馬薩諸塞灣殖民地。
隨著新移民不斷來到新英格蘭聯盟殖民地、緬因殖民地、新罕布什爾殖民地,為了給新移民分配土地,殖民地政府開始驅趕殖民地內的土著人,首當其衝的就是與英國人結盟的萬帕諾亞格人、納拉甘西特人。這些曾幫助英國人渡過難關的土著人不得不忍痛離開家園,把自己耕作的土地交給英國人。
儘管英國殖民者的所作所為已在萬帕諾亞格人、納拉甘西特人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但萬帕諾亞格人大酋長馬薩索德、納拉甘西特人大酋長米安託諾米還想著要遵守當初他們與英國人簽訂的《和平條約》,所以並沒有與英國人開戰(注:歷史上,馬薩索德、米安託諾米雙雙去世後,英國人與萬帕諾亞格人、納拉甘西特人徹底撕破了臉,開始大肆搶奪他們的土地,把失地的土著人淪為了奴隸,並大肆虐待土著人。萬帕諾亞格人、納拉甘西特人被迫與英國人開戰,但他們並沒能打敗英國人,每次戰鬥都要損失了很多人。到1676年,萬帕諾亞格人、納拉甘西特人幾乎被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