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殺豬匠

第179章 達成和議

趙牧聽聞北元願意讓步,連積石州也肯歸還,只覺一股意氣風發湧上心頭。

此番一舉拿下五州之地,不僅連通了西涼,更對北元形成了進可攻的態勢。日後北元若想南下,必先攻克淮北三州,這相當於給大乾添了一大塊戰略緩衝。

可就在他意氣風發之際,梁公公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連禮儀都顧不上,只把手中的紙條遞到趙牧面前。

趙牧緩緩展開,整個人瞬間僵住。

辛表程死了!在朱家曲鎮那一戰就死了,只是襄陽軍暫時隱瞞了訊息。

“明日一早,宣北元使團上殿,簽訂和議國書。”趙牧收斂了所有情緒,語氣平靜得彷彿什麼都沒發生。

蔡正陽察覺到不對勁,卻不敢多問。皇帝不想說,他便識趣地閉口。

待蔡正陽離去,趙牧的面色才染上幾分悲涼。辛表程的死,完全出乎他的預料,更打亂了他的部署。

這次北伐,功勞最大的便是中路軍統帥辛表程,如今卻戰死了。而死因,竟與另一位中路軍大將譚良弼私自撤兵有關——這讓他不得不謹慎處置。

和議達成,算是大勝,可辛表程身死,中路軍已群龍無首。若是再處置了譚良弼,中路軍會不會生亂?

此番北伐,譚良弼同樣戰功赫赫,結果一個身死,一個可能被罷黜——這豈不是要把中路軍內部不和的問題徹底暴露?人員安排不當的責任該誰來背?又如何慶祝這大勝?

趙牧陷入沉思。憑本心,他定然要拿下譚良弼,給辛表程一個交代,可背後牽扯甚廣,又讓他投鼠忌器。

從前總想著,待自己主政,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可真坐到這個位置,才知其中的艱難。

原本北伐勝利,正是他穩固根基的好時機,難道要因為用人不當,下一道罪己詔?

這一夜,趙牧徹夜未眠,最終決定先穩住局面,把與北元的和議落實再說。

次日,和議在朝堂上順利進行。大乾本就不差那點歲幣,能一舉拿下五州之地,足以將紹興和議以來的憋屈一掃而空。

“蔡愛卿,和議諸事已畢,使團便由你禮送出境吧。”趙牧示意蔡正陽陪同北元使團離開。辛表程身死的訊息瞞不了多久,幸好和議已塵埃落定。

散朝後,趙牧留下了幾位重臣。此事太過重大,他一個人拿不定主意。

“諸位愛卿,都是我大乾的柱石,有些事,朕也不瞞你們了。辛愛卿在朱家曲鎮那一戰,已然為國捐軀。”趙牧的聲音帶著幾分沉痛。以辛表程此番的功績,本可再進一步,成為參知政事的副相。

“陛下,會不會是弄錯了?”最先開口的是樞密副使譚之望。若是辛表程真的死了,他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朝堂爭鬥歸爭鬥,卻都在可控範圍內,誰也不願意見到這般局面。

“不會錯,正式文書這兩日便會送達兵部。”趙牧擺擺手。暗夜司若是連這種訊息都能弄錯,留著也沒用了。

“陛下,臣要彈劾譚良弼,臨陣怯戰,私自退兵!”謝必安毫不客氣,直接開口彈劾。

“陛下,樞密副使譚之望,縱容譚良弼不尊軍令,屢次衝撞主帥!”梁俊卿趁機痛打落水狗——若不是譚之望為其撐腰,譚良弼怎敢如此肆無忌憚?

“陛下,臣要彈劾譚之望、譚良弼父子,上下勾連,罔顧軍紀!”接替王守奎的吏部尚書楊德元更狠,直接將父子倆一併彈劾。他與辛表程私交本就不錯,原本還等著為對方接風洗塵,沒想到人卻沒了。

大乾這些年,還是頭一次有這麼高品級的文官戰死,竟還是被譚良弼坑死的——這口氣,誰能咽得下?

群情洶洶,連趙牧都有些心驚。兵部尚書謝必行已經擼起了袖子,若不是他在場,怕是已經動手了。

“咳!諸位都是朝堂重臣,行事還需穩妥些。辛大人為國捐軀,本官亦甚為悲痛,但終究該聽聽譚大人怎麼說。”魏師遜接到趙牧的眼神,知道該自己出面和稀泥,總不能真讓他們在殿上打起來。

“諸位,諸位!犬子也是萬般無奈啊!連日大雨,軍中糧草斷絕,如何再戰?他不過是回襄城補給而已。襄陽軍戰力彪悍,辛大人指揮有方,本不該落入那般境地。都是那冷碑——辛大人麾下的將軍,因劫掠百姓被呵斥,竟臨陣叛逃,這才導致襄陽軍被困!”

“犬子得知訊息,立刻派兵救援,只是唐州軍先一步救出了襄陽軍。如今那冷碑已被犬子捉拿,本是要交由辛大人發落,實在不知辛大人已然為國捐軀……這冷碑,當真該死!”

譚之望想起兒子此前的來信,趕緊把責任全推到冷碑身上。這些大佬的怒氣,總得有個宣洩口。

反正冷碑本就該死,不如用他的命,堵住悠悠眾口。

“這冷碑當真該死!竟為一己之私,置大軍安危於不顧,當凌遲處死,以儆效尤!”崔思退接過話頭,話鋒一轉,“譚將軍雖有過失,但北伐有功,又及時補救,斥責一番也就是了。”

他倒不是想救譚良弼,只是敏銳地察覺到,皇帝並不想重責譚良弼。

顯而易見,若真要處置譚良弼,譚之望必然受牽連。可中路軍的人員安排本是樞密院擬定、朝堂首肯的,真鬧大了,誰也脫不了干係。好好的大勝,若是變成追責大會,誰都不願意見到。

“當初中路軍的人員安排,是樞密院擬定,朝堂諸公也都首肯的。如今中路軍連下五州,戰功卓著,辛大人當居首功。”隆大元也趕緊表態,作為皇帝心腹,此刻正該為陛下分憂,“陛下,臣懇請,對辛大人追封厚葬,以慰其在天之靈!”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北伐大勝,人人有功。若是把中路軍的事鬧大,大家都難辭其咎,不如大事化小——給辛表程足夠的榮寵,再拿冷碑頂罪,這事或許就能遮掩過去。

梁俊卿本恨不得趁機踩死譚之望,可轉念一想,自己身為樞密使,用人不當的責任最大,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