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累若麻是完美的。
完美意味著無所匱乏,同樣意味著再無獲得的可能。
化身們早已擁有一切,因此不再渴望任何事物。同樣,也無法真正地放聲歡笑,因為沒有痛苦可與之對照。
於是,所有存在們心照不宣地開始了一場自我遊戲。
她們假裝自己需要攝取能量才能生存,因此有了攝食。假裝需要獲得休息才能恢復活力,因此有了睡眠。
但還不夠。
她們設定天有日月,地有時辰,存有的作息服從於自然的節律。
日月本因普累若麻而存在,而普累若麻的化身卻恆星的週期性變化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度量單位,設定為萬物的尺度,命名為“時間”。
但即使如此,仍然還不夠。
化身們自願放棄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方式,把無限疊加的可能性全部驅逐到普累若麻之外。於是,世界被壓縮成僅能被感官捕捉的碎片。
眼睛只能看到光線折射後的畫面,鼻子只能嗅到有限的分子,手指只能觸碰最表層的物質。除非徹底更換感官,否則存有終其一生都將活在自己視網膜的囚籠裡,並將此以為那就是全部的真實。這種壓縮的幻象,其名為“空間”。
化身本無起點,也無盡頭,但所有存有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裝模作樣地吃飯、喝水、沉睡、社交,在日升月落裡虛構出“記憶”和“未來”,讓身體隨著星辰引力慢慢“衰老”,讓心智在虛假的線性流逝中漸漸“迷失”,只為將自身這場仍在改變、仍在流動的錯覺當中。
若非如此,一切將永遠只是一灘死水。
永無獲得,永無失去,永無變化。
扮演受限的生命確實帶來了新奇感,但這終究只是一場演出。從至高無上的化身,到最微弱的光點,所有有意識的存有都深諳一個真相。
她們本就擁有一切。
一切形象皆是演出,一切真實皆為虛假。
無始無終,無生無死,無盈無損。
這便是最深的狂喜,因永無缺失;
也是最深的孤獨,因永無所得。
“……”
炙驍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她終究不是普累若麻的存在,無法真正理解這種情感。
但她知道,如果換作是自己,僅憑一個意念就能輕而易舉地創造萬物、重構現實,人生大概會輕鬆得不可思議,甚至……愉快得有些過分。
比如在工作的時候,不再需要為了一紙審批檔案來回奔波,只是一個念頭,許可權便落入手中,所有阻擋的敵人應聲倒下——不對,都到這種程度了,還需要什麼“工作”嗎?
也許她可以直接重構整個決策流程,甚至是整個系統,抹去所有冗餘與低效,讓計劃無需部署、行動無需執行。
再進一步,乾脆重塑整個世界……?
讓一切像A環那樣,變成井然有序、平和高效的理想之境,沒有資源焦慮,沒有末日威脅,沒有威脅動盪,也沒有無法掌控的變數。
在她陷入了這幻想的時候,艾蕾克特重新開啟了劇本。
“我們重新來看看索菲亞的故事吧。也許……在她下一次創造的時候,你可以向她提出對劇本的想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