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點燈人

第60章 腦橋

“別廢話,修復好控制程式碼,你的時間不多了。”筱萃的語氣很強硬,她擺擺手,那兩個人就押著許師齊出去。

路過架空層,又是全部人在躺屍。

許師齊馬上注意到鄧燦說的那棟大樓,在幾百米開外的地方,十二層,毛坯的外牆,窗都是加固的合金,門口有人看守。

那兩個人把許師齊押回機房後,就在門口抽菸摸魚。

畢竟機房有監控,許師齊的人工耳蝸外機又有監聽,他們只需要盯著門口就行。

鄧燦汗流浹背地坐在操作檯前,他一見到許師齊回來,就像見到救星一樣哀求道:“大哥,別浪啦,還有兩天,他們會崩了我的。”

許師齊瞪了他一眼,在桌面找了個手提顯示屏,調為離線狀態,當做草稿本來用,他寫下:你以為我按他們要求修好,他們就會放我們走嗎?

他寫完馬上清除螢幕,兩人故意用身體擋住監控的視角盲區。

鄧燦寫下:不然呢?大哥你去跟他們談下條件吧,我屁都不會我沒法談,你掌握核心,他們或許還考慮以後再遇到問題找你保修呢?

你看你講的是人話嗎?許師齊氣不打一處來,得虧鄧燦是個廢材,不然得禍害多少人。

許師齊寫道:你知道那群人用這套系統來幹什麼嗎?

鄧燦寫下:知道啊,以前幫忙整理過謝老的一些材料。

許師齊寫道:你知道這些被抓來的人正在經歷什麼嗎?

鄧燦攤了攤手。

許師齊知道,鄧燦或許只想著活命,他對專案研究的內容只知道一點皮毛。

類腦神經網路、擬態生物晶片以及生物計算機,這些方面的研究早在本世紀初就已經有不少國內外科研組織重視,謝惟立就是這方面的研究者之一。

在二三十年代,類腦神經網路研究成果促使AI通用模型的設計往越來越複雜的方向發展,傳統計算機硬體的效能已經成為繼續發展的瓶頸,而降低能耗也成為突出的難點。

在一系列燒錢的AI大模型軍備競賽過後,全球市場經歷了大魚吃小魚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有經濟和技術實力的科技巨頭。

其中,全球公認實力最強的三大通用人工智慧分別是:我國的“映象大腦”、A國的“梅崔克斯”以及E國的“艾倫”。

而它們都是支撐各自國家數字城市的核心程式。鏡州大部分基礎運作都依靠“映象大腦”的自動化程式。這也是許師齊專攻的數字基建專業需要了解的知識。

在往後的20多年裡,科學界對擬態生物晶片的研究一直停滯不前,陷入瓶頸。

主流實驗是用人類的幹細胞,透過誘導使其分化成神經元,再培養繁殖,將其放在一個培養液容器上。

容器裡放置一個高密度微電極陣列,它能捕捉神經元活動時發出的電訊號,把電訊號傳送回裝置上,然後裝置再給神經元反饋研究者營造的場景資訊。

這塊神經元組織在這個過程中,會感知周圍的變化,反覆嘗試,漸漸透過學習,顯現出智慧,形成比較簡單淺層的“意識”。

它從產生“意識”開始就認為自己生活在裝置營造的這個所謂的世界,但其實這只是研究員用電訊號模擬的。

它會在模擬的環境裡,迴圈往復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它全部生存意義就是完成裝置給他的指令,那麼研究員可以透過不同的刺激反饋,訓練它執行各類計算任務。

這本質上就是,把活的神經元和傳統矽積體電路裝置結合起來,組成計算系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