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河谷肚寬頸窄,形似瓷瓶。
東側的群山與西側的萊茵河將河谷環抱其中,好似那瓶身。
而佈雷諾小鎮就是那託底的瓶腳。
每月的一號與十五號,運送物資的車隊便會次第從佈雷諾小鎮出發,沿途補給群山防線的守軍。
七月一日清晨,又是一隊運糧的騾車駛入了河谷。
負責護衛的騎士們頭一點一點地打著瞌睡,車伕與勞役們也是百無聊賴地打著哈欠。
這條來回走了一年的路線已然稱不上風景,只剩重複的枯燥。
然而騎士們不知道的是,就在附近山坡的灌木叢後,上百雙深陷的眼睛正死死盯著這批糧食。
這些來自布特雷小鎮周邊村莊的倖存者聽說了“富裕的羊角村”的流言。
可他們低估了聽說過這個傳聞的流民的數量。
幸或不幸的是,他們來得太晚,沒能陷入羊角村的泥沼,卻又在飢餓中“清醒地煎熬”。
選擇死亡是一件比背井離鄉更需要勇氣的事,這些流民需要一個“契機”。
一個懷抱嬰兒的婦女嘴唇乾裂,她的目光不是望向武裝護衛,而是死死盯著車上的麻袋,彷彿能透過纖維聞到食物的氣息。
“停下!不對勁!”
為首的運糧倌到底沒有喪失戰場上獲得的危機意識,他從周遭詭異的安靜中嗅到了死亡的氣息,抬手呵止了車隊。
只是他話音未落,第一塊石頭就從山坡上滾了下來。
然後是更多。
山坡上隨即湧出男人、女人、老人甚至孩子的身影。
他們手中拿著農具、木棍、甚至是尖銳的石頭,眼睛裡閃爍著飢餓帶來的瘋狂。
這甚至稱不上一場軍事襲擊。
毫髮無傷的護衛騎士們輕鬆組成了防禦陣型,長劍在陽光下閃著寒光——對付這些流民,使用箭矢都是一種浪費。
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的年輕人衝向最前面的騎士,毫不躲避直刺而來的長劍。
劍刃輕易穿透了乾癟的胸膛,騎士清晰地瞧見了年輕人熄滅的瞳光中一閃而過的解脫意味——那眼神遠比他曾在教堂跪地祈禱時仰望的艾拉神像更顯得神聖。
騎士因這震撼而怔忡了一瞬。
就在這剎那間,更多的饑民如潮水般湧來。
若是在真正的戰場上,這一刻的恍惚已經足以致命。
但現在,這些饑民根本無視了騎士的存在,直接撲向了糧車。
哪怕以溫馴著稱的騾子這一刻也本能地慌亂起來。
它們嘶鳴著掙脫了韁繩,在人群中橫衝直撞。
最外緣的一輛糧車猛然傾斜,麻袋撕裂,陳年的灰色麥粒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帶著黴味的穀物氣息瞬間點燃了空氣。
饑民們徹底瘋狂了。
他們撲倒在地,枯瘦如同雞爪的雙手機械地往嘴裡大把大把塞著麥粒,連帶著地上的塵土一起。
護衛騎士們試圖恢復秩序,手中長劍揮舞,一連有十幾個搶糧者倒在了血泊中。
但殺戮已然無法阻止整個局勢的失控。
先前那個懷抱嬰兒的婦女被砍倒,襁褓散開,一具小小的骷髏滾落在地;可那婦女卻再也顧不上多看一眼,只是掙扎著向前爬去。
另一邊,馬蹄踩碎了老人的胸腔,可他到死還是緊緊攥著手裡的一把陳年燕麥。
……
騎士們恐懼地、無聲地、不約而同地放棄了地上那幾袋被饑民哄搶的糧食,轉而去安撫那群騾子、帶著車隊調頭就跑。
好在那些饑民忙著爭搶地上的糧食,也沒有追來。
“點烽煙!快點烽煙!”
一直跑到看不見流民的影子了,運糧倌方才哆嗦著掏出火摺子……三次嘗試後,狼煙終於騰空而起。
望著逐漸蔓延升空的黑色煙柱,運糧倌滿心慶幸、那群饑民只有百多數,否則自己恐怕就要為先前的自大付出生命的代價了。
兩刻鐘後,地平線上突然躍出一面獵獵作響的旗幟;黑底綠紋的綢面上,銀線繡成的蝮蛇正吐著信子。
正是蛇家的“黑綠銀三色蛇徽”旗幟。
一百名全副武裝的第四軍團騎兵蜂擁而至。
簡單瞭解情況後,奎文·斯內克挑起手中騎矛,振臂高呼:
“列隊!”
……
一場單方面的屠殺,饑民乾癟的頭顱成了軍功簿上飽滿的軍功。
運糧倌相當識趣,面對故作猶豫的軍功官,主動上前表態道:
“全賴奎文大人與第四軍團的各位騎士,方能圍殲這一夥試圖搶劫軍糧的流匪。”
軍功官回了一個“算你懂事”的微笑,手中的羽毛筆一揮,便是將十顆“流匪”的頭顱記在了運糧隊的帳下。
奎文·斯內克挑開糧袋裡的陳年爛谷,冷哼一聲:
“這些都是哪家商隊送來的糧食?”
運糧倌猶豫了片刻——畢竟這不是奎文該知道的軍事機密——但礙於這位的背景和名聲,最終還是妥協地低聲回稟道:
“稟奎文大人,這一批是小鎮本地議員提供的糧草,要送往最外圍陣地的那些個民兵團。”
奎文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看好戲的譏諷,擺了擺手:
“你們可以走了,路上小心點,最近流民數量暴增,要是再不當回事,你未必還有先前的好運。”
奎文雖然性子惡劣,但也具備基本的軍事常識,從一箭未發的現場不難倒推出運糧隊當時的託大。
運糧倌臉上臊紅,又有些心驚於奎文所透露的訊息,連忙低頭應是:
“謹記奎文大人教誨。”
……
護送了運糧隊一小截路,第四軍團的斥候騎兵們便與他們分道揚鑣,繼續向西偵察。
他們要為軍團大部隊後續清剿流民的行動鋪路。
目送騾隊遠去,奎文思忖了片刻,招來心腹副官,低聲吩咐道:
“去告知我叔叔、讓他盯著點佈雷諾小鎮本地的投降貴族,李維·謝爾弗有大機率會找他們的麻煩。”
在提到“李維”的名字時,奎文的聲調明顯粗重了三分:
“再把那個什麼‘莫里茨’失蹤的訊息傳出去,最好鬧得人盡皆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