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公公!現在什麼時辰了?”
“任大人,已是酉時四刻了!任大人的計劃弄好了嗎?”
“嗯!差不多啦!煩請梁公公去請皇上來吧!”
梁公公剛準備轉身出去請皇上來,那知他剛一轉身,卻見皇上已從門外走了進來。
原來這林玉已是來過多次了,他心中著急,那裡坐得住。其間還去大殿偷偷看了看那些大臣們的情況。
可這眾臣還在那裡相互爭論著,根本沒有拿出什麼方案來。
再回到御書房外,卻看見那幾個書吏已在收拾屋中的案卷,只有任逍遙一人還在埋頭寫著。心想可能快了吧!於是這便一直耐心的等在門外。
一見皇上進來了,屋內眾人都連忙施禮。
林玉走到書案前坐了下來,看著任逍遙問道:“任愛卿已有解決之良策了?”
“回陛下!是否是良策不敢說,還是先請陛下一閱吧!”
林玉看得很慢,也很仔細。當他看完時,那幾名書吏在宮人的協助之下,已將搬來的案卷全都整理好,抬出去了。
梁公公也站在一旁偷看著皇上的臉色,只見他時而眉頭緊鎖,又時而舒展,也看不出究竟是喜還是憂。
過了良久,林玉這才放下手中了紙,望著任逍遙問道:“任愛卿,朕對這其中尚有些許不明,還請任愛卿詳加解釋。”
“不好意思,皇上!由於趕時間,所以有許多地方還是用符號來代替的。這麼說吧!此方案的重點便是在於疏、而非單純的救。並且此案若實施,也更有利於我大虞的長遠發展。”
“哦!是嗎?”
“皇上!此次災害嚴重,乃我朝立國以來之最。若以我朝現在的財力、物力去全力救災,倒是也能做到像唐相所提出的那樣,不單是救了急。也能長遠的穩定人心民情。但這樣一來,必定耗費巨大,幾乎會將國庫給掏空。一但出現別的突發事件甚至是大的戰事。必然會導致朝庭在錢糧上難以為繼。”
林玉感興趣的點了點頭:“說下去!”
“在下查閱了相關的奏摺,此次受災的三郡十餘縣,共計有受災人口五十餘萬。其中江州、鄱陽兩郡受災最為嚴重。急需按唐相建議救災的重災民約有三十四萬餘人。”
“這兩郡雖然也為我大虞的產糧大郡,但這兩郡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人口稠密、人多而地少。所以這兩郡即便是在豐年,許多老百姓的日子也過得並不是很好。畢竟吃飯的太嘴多,而可耕之地又有限,特別是那些租種大戶人家土地的人家就更是這樣了。”
“所以愛卿便想出了這個遷徙之策?”
“是的!人多而地少,與其在這裡苦求生存。為何不把他們遷到那些地廣人稀的地方去呢?這樣,他們便能開拓出更多的土地來。一則,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二來,留下來的,因人口減少了,土地也就相應的多了。生活自然也就好了。第三、從長遠來看,還能為朝庭增加更多的良田桑園,日後,朝庭的賦稅也能自然隨之增加。也有利於人口的均衡和增長。”
“嗯!任愛卿說得有理。只是這大規模的遷徙,只怕也是同樣耗費巨大啊!而且那些百姓大都長年居住於此,都說故土難離。要他們舉家遷徙,談何容易?難道就不會激起民變嗎?”林玉還是有些擔心的問道。
“皇上!那咱們就先來看看這費用的問題吧!根據戶部的賬冊來看,目前可供開支的銀兩大約還有三百五十萬兩。若是按唐相所提之方案去執行,需五百五十萬左右。這樣便出現了兩百多萬兩的窟窿。”
“是啊!若是依你之法呢?”
“這五百五十萬兩之中,有兩百萬是用來接濟災民的。若將這重災之下而流離失所的三十四萬災民中的一十六萬人遷走,那麼就減少了近一半的災民。這樣,接濟災民的支出有一百萬也就基本滿足了。”
林玉聽著略微點了點頭,他並不想打斷任逍遙,而是耐著性子的繼續聽他說下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