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把氣喘勻的埃青立刻說道:“陛下,反了!格拉茨反了!”
拉斯洛心中一驚,這改革才推行幾天怎麼就有人造反。
格拉茨?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施蒂利亞州的首府,先前是內奧地利公國的首府,下轄施蒂利亞州和卡尼奧拉州。
而且格拉茨離維也納很近,正常行軍四天就到了,急行軍更快。
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拉斯洛連忙問道:“說清楚,格拉茨為什麼反?誰起的頭?是不是你們改革措施太激進導致他們造的反?”
“陛下,帶頭造反的是您的叔叔阿爾布雷希特男爵,他聲稱您與腓特烈大人的領地交換協議是非法的,內奧地利公國應該由他繼承和統治,叛軍裡應外合攻佔了格拉茨,正盤踞在那裡,我們派去的官員全都被處決了,叛軍規模根據斥候彙報大約有三千人。”
聽到最後一句話,拉斯洛差點被氣笑了,這又是哪裡來的跳樑小醜,不知道死字怎麼寫嗎?
這個阿爾布雷希特男爵到底是誰?拉斯洛陷入思考,他印象中好像沒有這號人啊?
不對,他回憶起那次哈布斯堡家族晚宴上,他的確見過氣質陰鬱的傢伙,那是腓特烈的親弟弟阿爾布雷希特,在腓特烈擔任奧地利攝政期間一直是阿爾布雷希特在幫他管理內奧地利公國,看來那傢伙已經在格拉茨發展出自己的勢力了。
只是......三千人就敢叛亂?誰給他的勇氣啊?梁靜茹嗎?
看來他是想吃炮彈了。
“埃青,你以我的名義草擬一份詔書,讓阿道夫親自率領奧匈軍去平定叛亂,薩克森軍保衛維也納,動作一定要快!”
“是,陛下!”
薩克森軍就是先前招募的薩克森黑色衛隊,他們在瓦爾納之戰中跟隨亞諾什英勇奮戰,損失巨大,拉斯洛在戰後對他們也進行了整編,吸納十字軍老兵補滿兩個軍團六千人的編制之後接受他們的效忠,授予帝國軍旗並改名為薩克森軍。
這支部隊並沒有裝備車堡和火炮,而是由十個步兵中隊和兩個騎兵中隊組成的野戰部隊。
考慮到車堡在某些地形下作戰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拉斯洛最終決定組建這樣一支部隊,同時也為下一步的軍事改革做些準備。
黑色衛隊傭兵團長維爾納被任命為帝國將軍,三支帝國軍統一歸由宮廷軍事委員會排程指揮。
接受命令後,宮廷戰爭委員會立刻開始協調運作,因為行軍路程並不遠,後勤準備很快就完成了,奧匈軍開拔南下,掃除叛軍。
拉斯洛對奧地利其他三個州的掌控力比較強,當地的貴族勢力也很弱小,叛亂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在外奧地利州,人們還指望著皇帝保護他們遠離瑞士人的侵擾和襲擊呢,怎麼可能叛亂?
蒂羅爾州的政府改革受到廣泛歡迎,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加方便地與中央政府進行交流溝通。
下奧地利州?下奧地利州的首府就是維也納,由維也納的宮廷政府直接管轄,而且帝國軍主力就在維也納城外駐紮著呢,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宵小之輩都不敢造次。
也就是說推行改革最大的阻礙就是腓特烈曾經統治的內奧地利兩州——施蒂利亞和卡尼奧拉,現在奸臣自己跳出來了,清剿叛軍,殺一批,恐嚇一批,拉攏一批,州政府改革的阻力將蕩然無存。
這還是件好事嘞!
奧地利內部的變革在平息這場叛亂之後將會以更快的速度推進,是時候將目光轉向帝國內部和波西米亞了。
在埃青的操縱下,一些關於帝國改革的呼籲首先出現在選帝侯國境內,然後慢慢在帝國各處蔓延。
只是這種思想很快便受到各位選帝侯的壓制。
皇帝的威望和實力如今已經達到了他們無力抗衡的地步,一旦開啟帝國改革,那麼皇帝重整河山,一統神羅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為了保證各自高度獨立的地位以及選帝侯特權,三位選帝侯,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和普法爾茨選侯締結了秘密同盟,決心共同反對皇帝的帝國改革。
科隆大主教保持絕對的中立態度。
勃蘭登堡選侯在皇帝與選帝侯同盟之間搖擺不定。
薩克森選侯腓特烈二世•馮•韋廷正與自己的弟弟圖林根伯爵威廉三世進行一場爭奪薩克森寶座與選帝侯席位的家族內戰。
不過這兩兄弟都偏向於與選侯同盟合作對抗皇帝,只是在內戰分出勝負之前,他們什麼也做不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