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的人剛走,只見門外有一人倒揹著雙手樂呵呵地走了進來。
“皇兄,你要去哪裡玩?我也要去!”
李承乾閃目觀看,原來是自己的妹妹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發育得早,身材高挑,前凸後翹,此時,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像個大姑娘似的。
“哦,青雀要回來了,讓我三日後的上午到大興善寺去迎接他。”
“你說你們要去哪裡?”高陽公主神情興奮。
“大興善寺啊。”
這讓高陽公主想起了一件事,數日前,她曾經到大興善寺去燒香,意外地認識了一個長相俊美的小沙彌辯機,自從那次回來之後,她經常半夜睡不著,會想起那個小沙彌。
“既然青雀要回來了,那我也去接他。”
李承乾一皺眉:“不行!孤到那裡去,還有別的事要辦,而且很危險,所以,你不能去。”
高陽公主把嘴巴撅起老高:“你們兄弟見面有什麼危險?
我看你就是不想帶我去玩,我天天呆在這皇宮之中,就和坐牢似的,都快悶死了。
我到了那裡,乖乖地聽話,你說怎樣就怎樣,還不行嗎?”
李承乾看她嬉皮笑臉的樣子,把臉一沉:“孤說不行,就絕對不行!否則,孤真要生氣了。”
“好吧,好吧,不去就不去,有什麼了不起的嘛?”
高陽公主說完氣呼呼地走了。
李承乾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因為他知道這個妹妹和其他的妹妹不一樣,性格大膽、潑辣、霸道,還有點蠻不講理。
三日後的早上。
天氣晴朗,風和日麗。
李承乾和蘇瑰兩個人騎著兩匹快馬趕赴大興善寺。
半道上,李承乾忽聽身後有人喊道:“皇兄,等等我。”
聞言,李承乾心想在這大道之上會是誰呢?
他回過頭來一看,只見有一匹快馬追了上來,馬背上端坐著一位姑娘,不是高陽公主,卻又是誰?
李承乾腦袋瓜子嗡嗡直響,把戰馬勒住:“高陽,你怎麼來了?”
“皇兄,我一大早就起來了,在這裡等你們,我料想你們肯定走這一條路,果然被我猜中了,嘿嘿……!”高陽公主說到這裡,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
“前兩天,孤已經和你說得很清楚了,孤今天不是來玩的,是有事情,而且很危險,你快回去!”
“不嘛,我也要去玩。”高陽說什麼也不肯走。
蘇瑰看了,催馬來到李承乾的面前,低聲勸道:“殿下,縱然李泰對我們有什麼不利,我想他也不會對自己的妹妹下手的,既然高陽公主有已經來了,就讓她和我們一起去吧。”
李承乾心想高陽公主就是個蘑菇頭,屬狗皮膏藥的,粘上就甩不掉。
李承乾微微頷首:“好吧,既然你一定要去,那你就和我們一起吧,但是,孤和你講清楚,到那以後,不許亂跑,不許亂說話,一切行動聽孤的指揮,聽到沒有?”
“行行行,皇兄,你說怎樣就怎樣,還不行嗎?真是的,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幹嘛那麼兇!”
於是,三個人並轡而行。
高陽公主就像那剛出籠的小鳥似的,看到哪裡都覺得新鮮,心情特別好!
此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山野之上,道路兩旁,樹木叢生,野花遍地,春意盎然。
可是,李承乾沒心欣賞這些。
高陽公主卻不管那些,她見前面有一朵紅色的野花長得特別漂亮,跳下馬來,把那朵花摘下,插在自己的頭上,笑容燦爛。
李承乾看著她,心想小時候人總希望自己長大,可是,長大了之後,煩惱卻那麼多,想來人還是不長大的好,再看高陽公主無憂無慮的,多開心啊!
距離大興善寺約有十里,李承乾遠遠地看見前面道路邊上有數十人列隊等候,站在隊伍的最前面的正是李泰,在李泰的身後站著顧胤、蔣亞卿和謝偃等人。
李承乾、蘇瑰和高陽公主翻身下馬。
李泰見李承乾他們來了,晃著肥大的身軀,小跑著來到李承乾的面前,倒身下拜:“皇兄,一向可好,弟這廂有禮了。”
李承乾低頭看了看李泰,從表面上看,看不出任何異常。
李承乾用雙手把他攙扶了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孤一切都好,怎麼,你好像又長胖了。”
李泰哈哈一笑:“你有所不知,揚州那邊,河流、湖泊非常多,盛產魚蝦,我到了那裡,大飽口福,想不長肉都難吶!”
兄弟二人對視而笑,顯得好不親熱。
高陽公主也過來了,故意板著臉:“青雀,那你從揚州那邊回來,沒給我帶什麼好吃好喝好玩的嗎?”
青雀也沒想到今天高陽公主會來,一笑道:“高陽,你能來迎接我,我非常高興啊,不過,你事先也不和我說一聲,你若早和我說,我也有所準備呀,這樣吧,回頭我讓人從揚州那邊給你送一車好東西過來,你看如何?”
高陽撇了撇嘴:“怎麼說你現在也是個王爺了,怎麼還這麼摳門?
一車怎麼能夠呢?少說也得兩車!
我還有那麼多的宮女、小太監要打發,我總不能一個人全私吞了吧。”
李泰笑了:“哦?行,那就依你,兩車就兩車!”
高陽公主這才露出了笑容:“這還差不多,要不然以後我見到你,就喊你青雀。”
聞言,李泰心想你啥時候喊過我兄長,你不一直都喊我小字嗎?
此刻,李泰也注意到在李承乾的身後站著一位身材高大,長相俊美,英氣逼人的少年。
他不由得問道:“這位是?”
蘇瑰一抱拳:“越王,在下蘇瑰。”
李泰心裡“咯噔”了一下,心想原來他就是蘇婉的弟弟蘇瑰,聽說此人功夫了得,連禁軍統領常何都鬥不倒他啊。
李泰打了一個哈哈:“原來是蘇公子,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越王過獎了,越王才是年輕有為啊!”
眾人都過來向李承乾見禮,之後,李承乾和李泰二人攜手攬腕來到了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位於長安城東靖善坊內,地勢平坦,坐北朝南,規模宏大,氣勢宏偉。
據說,此寺興建於晉武帝時期。
後來,隋文帝擴建長安為大興城,將該寺命名為“大興善寺”。
此時,佛教盛行,大興善寺為三大譯場之一。
貞觀三年,李世民讓波頗在此主持譯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