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寵愛驪姬,並且和她生了奚齊。
晉獻公愛屋及屋,也很喜歡奚齊。
由於驪姬得寵,她便萌生了不該有的想法,想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
於是,晉獻公便把太子申生趕到了曲沃去,讓重耳到蒲邑去,夷吾住在屈邑。
後來,驪姬每日在晉獻公的面前啼哭,終於,晉獻公下了決心,他逼死了申生,改立奚齊為太子。
在晉獻公臨死之時,放心不下驪姬和奚齊。
他讓大臣荀息保護好驪姬和奚齊。
然而荀息這個人忠誠有餘,能力不足。
九月,晉獻公死了,奚齊被立為晉王,到了十月,裡克和丕鄭便把奚齊給殺了;那時晉獻公還沒有下葬呢。
荀息又立了晉獻公和驪姬的妹妹所生的悼子為國君,十一月,悼子又被殺;
荀息覺得自己無顏面對晉獻公,自殺了。
裡克等大臣,打算迎重耳回國繼位,可是,重耳經過慎重考慮,覺得政局不穩,回國後,風險極大,因此,拒絕了。
那時,夷吾在梁國,他寫信對秦穆公說,如果秦國能支援他回國繼位的話,那麼,他將把黃河以西的土地割讓給秦國;
另外,他又對裡克承諾,如果自己能當上國君的話,將會把汾陽賞給他。
於是,秦穆公和裡克都很支援他。
夷吾順利地當上了國君,是為晉惠公。
可是,他反悔了,說過的話,全都不算數了。
他既沒有割讓土地給秦國,也沒有把汾陽賞給裡克,相反,他擔心重耳和裡克里應外合謀害他,便藉口為兩個死去的兄弟報仇,把裡克給逼死了,然後,又將七輿大夫都殺了。
晉惠公是個不講道德的人。
當初,晉國遭受天災時,秦國對他們進行了援助;
後來,秦國鬧蝗災,秦穆公遣使到晉國求救,可是,晉惠公非但不幫助秦國,卻還想著趁著秦國衰弱,攻打秦國,把當初秦國的情誼給忘了。
秦穆公是一代明君,秦國是那麼好打的嗎?
晉惠公不但打了敗仗,自己還被人家抓了俘虜,只因他的姐姐嫁給了秦穆公,替他說情,秦穆公才把他給放了。
晉惠公回國後,連窩火帶憋氣,不久,便死了。
太子圉當時在秦國做人質,聽說了以後,偷偷地從秦國跑了回去,繼了位,是為晉懷公。
因為他的不辭而別,惹惱了秦穆公。
秦穆公打算支援重耳回國當國君。
晉懷公殺死了狐突,這一下,又捅了馬蜂窩。
秦穆公派軍隊護送重耳回國,晉懷公又被大臣們所殺。
總的來說,在晉獻公死後的十五年,晉國就沒有消停過,五個兒子,死了四個,又搭上一個孫子圉。”
李世民聽了,也很感慨:“如果晉國沒有發生內亂的話,怎麼能輪得上秦國統一天下呢?”
“陛下聖明!
咱們再說袁紹。
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
袁紹讓袁譚到青州去,袁熙去了幽州,外甥高幹坐鎮幷州,但是,他最喜歡的是幼子,把他留在身邊,也就是在冀州。
在這四個州之中,當然是冀州的實力最強。
袁紹覺得袁尚貌美,長得像自己,這是袁紹要廢長立幼的原因之一;
其次,袁譚能力雖強,可是他已經過繼給了袁基;
再次,重臣審配支援袁尚;
基於以上三點,袁紹在臨終前,立袁尚為繼承人;
這麼一來,袁譚、袁熙和袁尚相互攻伐,不久,袁譚死了,袁尚也死了,這才給了曹操機會,曹操各個擊破,終於,統一了北方;
從表面上看,袁紹是敗於曹操會用兵,實際上,是敗於內鬥;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內鬥比外敵更為可怕。”
李世民點了點頭:“兄弟不和,必為外人所欺啊。”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但是,荊州一直很安穩,並沒有遭受戰火的洗禮。
劉表坐鎮荊州,擁兵數十萬,其手下還擁有強大的水師,曹操也很忌憚他。
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是正妻所生,名叫劉琦,次子是蔡夫人所生,名為劉琮。
他覺得長子雖然賢明,卻太過仁弱,次子劉琮天生聰穎,而且蔡氏一族是荊州望族,實力雄厚;
在劉表臨死之時,他讓劉琦屯兵江夏,卻把劉琮立為繼承人。
曹操一看,機會來了,揮師南下。
蔡瑁是個有勇無謀之人,向來懼怕曹操,眼看曹操率領大軍來了,尚未開戰,當即主張投降,劉琮年幼,做不得主,只好聽之任之。
不久,曹操派人殺了劉琮,荊州落入曹操之手。
如果劉表立劉琦為繼承人的話,又怎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呢?
主幼國移,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啊。”
聞言,李世民十分感嘆:“劉表糊塗啊,把那麼好的荊州白白送給了曹操。”
“是啊,按照常理來說,最起碼先打兩仗再說,打不過再降也不算遲。
你看人家孫權,年歲不大,兵力又少,可是人家東吳誓死不降,終於,在赤壁打敗了曹操八十三萬大軍。”
“愛卿所言甚是,作為人主的決心和勇氣是至關重要的。”
“陛下聖明!”
“那麼,有沒有廢長立幼成功的呢?”
魏徵心裡疑惑不定,因為他不知道李世民問這話是什麼意思。
既然皇上已經問到了,他想了想,道:“也有,典型的代表有劉啟、劉徹和劉秀。
漢景帝劉啟有一位皇后,名為薄皇后,那是薄太后親自為他選的,可是,不知什麼原因,他不喜歡薄皇后,薄皇后也沒有生育孩子;
因此,漢景帝把庶長子劉榮立為太子;
劉榮的母親慄姬生性妒嫉,又很幼稚;
她以為自己的兒子做了太子,地位是非常鞏固的,而且,她也天真地認為自己將來一定能坐上皇后之位;
館陶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但是,因為館陶公主給皇帝的後宮之中介紹了許多美女,所以,慄姬很生氣。
她便一口拒絕了這門親事。
這讓館陶公主大為惱火,於是,館陶公主又把目光投向了皇十子劉彘。
她和王娡聯起手來,一起對付慄姬。
館陶公主是漢景帝的姐姐,她天天在皇上的面前說慄姬的壞話,久而久之,漢景帝對慄姬也不那麼喜歡了。
漢景帝經過多次考察,發現劉榮的才能比劉彘的確差了很多。
終於,漢景帝下定決心,把劉榮廢掉,當時,朝中有很多的大臣反對,包括周亞夫、竇嬰等。
但是,漢景帝不為所動,毅然決然地廢了劉榮,把他貶為臨江王,同時,也把慄姬廢了。
劉榮自己也有取死之道,他被貶為臨江王之後,並沒有收斂,相反,仍然大興土木,修建宮殿,並且佔了宗廟的土地。
為此,漢景帝十分惱怒,令酷吏蒼鷹郅都去審理此案,那郅都是什麼人,劉榮在獄中,想要刀筆給皇帝上疏,郅都不同意。
於是,劉榮自殺。
換句話說,漢景帝逼死了自己的兒子。
漢景帝為了保證劉彘將來能順利地繼承皇位,把周亞夫也給逼死了。
因為他覺得周亞夫的脾氣十分倔強,擔心周亞夫將來會對太子不利,所以,就找了個理由把他關進了獄中。
周亞夫不堪忍受那些刀筆小吏的刁難,絕食五日而死。
非但如此,之前,漢景帝還殺了自己的老師晁錯。”
李世民聽到了這裡,也不禁為之動容:“如此說來,漢景帝是一位刻薄寡恩的君主啊。”
“是啊,漢景帝是歷史上少有的一位理性的君主。
漢武帝也是一位冷酷無情的皇帝。
當初,他與衛子夫十分恩愛,皇長子劉據出生時,漢武帝非常高興,並且,讓手下大臣東方朔和枚乘等作賦相賀。
等到衛子夫人老珠黃了,漢武帝又寵幸了王夫人、李夫人等別的女人。
衛青一死,劉據的地位急轉直下;
到了漢武帝晚年,他又愛上了鉤弋夫人,生下了劉弗陵。
漢武帝廢了劉據,立年幼的劉弗陵為太子,同時,殺了鉤弋夫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立子殺母制’。”
李世民的雙眉挑動:“看來,漢景帝和漢武帝這對父子有的一比,一個比一個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