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死因分析:
其一,無腦,處理事情往往簡單粗暴,缺少方法;
其二,不懂得隱藏和包裝自己;
獨孤皇后最是嫉妒,堅決反對皇子納妾,他卻我行我素,把太子妃元氏冷落在一邊,寵幸雲昭訓,後來,活活氣死了太子妃,這使得獨孤皇后大為震怒;
其三,低估了對手晉王楊廣,楊廣表面一套,背後一套,陽奉陰違,擅長包裝自己,他把自己包裝成了一個至孝之人,另外,在獨孤皇后的眼裡,他對蕭皇后非常專情;
其四,楊勇不懂得籠絡朝中的大臣,那些主要的大臣,諸如楊素、楊約兄弟,張衡等暗中都投靠了楊廣;
其五,行為乖張,當他被隋文帝軟禁在東宮之時,竟然爬到樹上大喊大叫,隋文帝認為他精神錯亂。
其六,沒有軍功,在軍隊之中沒有基礎,平定南陳時,楊廣為行軍總管,在軍中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楊昭之死:楊昭非常賢明、純孝、勇武,文武兼備,原本他是大隋朝理想的接班人,但是,他身體過於肥胖。
當他來到洛陽時,隋煬帝讓他返回大興城,他不想回去,便磕頭請求留下,沒想到,把自己給磕死了。
根據常識判斷,他應該是患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李建成死因分析:
其一,性格因素,他表面上英明神武,實則優柔寡斷,他有多次斬殺李世民的機會,卻始終猶豫不決,下不了手;
其二,有軍功,但是,不如李世民的軍功大,像平定薛舉、薛仁杲父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和劉黑闥等大抵都是李世民一人之力,諸如程咬金、秦瓊和尉遲恭這些大將都傾心歸附於李世民;
其四,不善於納諫,魏徵一直忠誠於他,曾多次勸他斬殺李世民,他卻始終聽不進去;
其五,他不應該和李元吉勾結在一起,其實,李元吉對他也沒有真心,李元吉利用他對付李世民,等把李世民扳倒之後,再對付他就容易多了;
其五,貪戀酒色,竟然把李淵給綠了,他喜歡尹德妃,他在尹德妃和張婕妤身上花了重金,兩位妃子一起詆譭李世民,這給李世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還差點使李世民丟掉了性命。
其六,玄武門之變時大意了,對形勢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他沒想到李世民會真的對他下毒手。】
【以上是本系統對幾位典型的皇長子作為太子的死因分析,僅供參考。】
李承乾看了之後,心中感慨良多,好像這些人自身都有各自的缺點和不足,如果能夠加以改進的話,或許能破死局。
首先,老皇帝的壽命太長,像秦昭襄王和漢武帝那麼長壽的皇帝,還是為數不多的,因此,這第一個客觀條件是不存在的;
其次,太子的身體太差,壽命太短,像楊昭那樣,磕幾個頭就把自己給磕死的,也是屬於奇葩,而李承乾的健康狀況良好,這一點也是不存在的。
再次,性格方面,李承乾既不會像扶蘇那樣懦弱、不辨真偽,也不會像楊勇那樣太過張揚,更不會像李建成那樣和自己父皇的妃嬪扯不清關係,簡直是在作死;
最後,就是和朝中大臣們的關係,以及掌握一部分的軍權了。
不可否認,由於父皇的偏愛,很多大臣已經轉投到了青雀的門下,但是,像這種事情,自古以來都是沒辦法控制的,不可能所有的大臣都支援太子,總有一些大臣會去支援其他的皇子。
不過,李承乾相信大部分的大臣還是支援自己的,至於軍權,仍然牢牢地掌握在父皇手中。
這是個問題。
此時,稱心從外面走了進來,躬身施禮。
李承乾見他氣色不正,問道:“你有沒有打探到什麼訊息?”
“殿下,那個向皇上舉報東宮埋有桐木人的人,在獄中自殺了。”
“哦,有這等事?訊息可靠嗎?”
聞言,李承乾的臉也變了色。
因為這件事,竟然死了人,叫他如何不感到震驚呢?
“絕對可靠。”
“那人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呢?”
“這個不好說,但是,從表面上來看,是自殺!”
李承乾眼望著窗外:“如此說來,青雀也夠狠的。”
“殿下,我們還打探到,文學館的人打算上書彈劾你。”
“彈劾孤?”
“是的。”
“孤犯了什麼錯?他們要彈劾孤什麼?”
“朝中有規定,太子不得與禁軍將領有密切的往來,更不許安排自己的親信到禁軍中去。”
李承乾聽了,氣得把文案一拍:“禁軍正在招收軍士,蘇瑰前去報名,並且順利透過考核,孤碰巧在那練習射箭,怎麼就是安插自己的親信到禁軍中去了?
再說了,蘇瑰不過是一名最普通的軍士。”
“殿下,你消消氣兒,因為蘇瑰是蘇婉的弟弟啊。”
李承乾聽到這裡,算是明白了,心想青雀也很高明啊。
青雀藉此機會離開長安,從表面上看,他置身事外,與長安所發生的事情都沒有關係了,實際上,他仍然可以遙控指揮。
透過這件事,也可以判斷出,青雀對自己的行蹤和動態非常關注。
否則,他是怎麼知道自己在校軍場練習射箭的呢?
李承乾冷笑了一聲:“這些所謂的飽學之士,一心一意地編纂《括地誌》就好了,卻偏偏要管這些。”
“文學館的那些人都是李泰由著自己的喜好招攬過來的,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們能有多麼高的水平,卑職實在不敢恭維,那些人既然投到了李泰的門下,自然免不了要替李泰出謀劃策了。”
這讓李承乾想起了戰國四公子,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都喜歡養士,有的門客多達數千人。
在這些門客之中也湧現出來很多有識之士,幫助四公子成就了他們的功名,比如:毛遂、侯嬴、朱亥、馮諼和朱英等等。
“在戰國四公子之中,漢高祖劉邦最佩服的是信陵君,信陵君竊符救趙,後來又率領五國聯軍,把秦軍逼退了函谷關,再也不敢出來。
而信陵君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輝煌的戰績,跟他手下的門客侯嬴、朱亥、毛公和薛公等有密切的關係。”
“殿下所言甚是,卑職以為信陵君比孟嘗君強太多了。
孟嘗君只能稱之為一個豪強,到最後,他甚至對自己的國家刀劍相向,而他手下所招攬的那些門客多為雞鳴狗盜之徒。
卑職以為如今的李泰和孟嘗君倒有許多相似之處,所招攬過來的人也是良莠不齊。”
李承乾雙手揣在袖子裡:“恐怕青雀成不了孟嘗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