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殿試的試卷,都是由主考官批閱,最後挑選幾份出眾的,呈於皇帝面前,由皇帝選出其中最好的,點為狀元。
不過當今皇帝比較霸道,不但欽點了“三鼎甲”,還指定了二甲第一名。
狀元,夏完淳,江東省松江府人,年僅十七歲。三元及第,連中秋闈解元、會試會元、殿試狀元,可謂自古英雄出少年。
榜眼,顧炎武,江東省蘇州府人,三十五歲。
探花,王夫之,湖南省衡陽人,二十九歲。
二甲第一名,黃宗羲,浙江寧波府人,三十八歲。
在歷史上,這四人都是抗清救國的忠義之士。
其中,夏完淳年少英勇就義,被奉為民族英雄;
而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三人,則在抗清失敗後,各自歸隱著書立說,拒絕清廷招攬,被後人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夏完淳九歲即善詩詞歌賦,有神童之譽。在南京淪陷後,十四歲的夏完淳跟隨其父夏允彝起兵抗清。夏允彝兵敗自殺後,夏完淳又跟隨其師陳子龍繼續抗清,後兵敗被俘。面對洪承疇的勸降,年僅十六歲的夏完淳賦詩明志,慷慨就義,一首《別雲間》,羞死洪承疇這等二臣賊子。其著作有《夏完淳集》《夏節愍公集》《南冠草》等。
顧炎武曾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在抗清失敗後,十謁孝陵,遍遊華北,聯絡同道,不忘興復。顧炎武學問淵博,對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王夫之在崇禎十六年,因拒絕張獻忠招攬,導致其父親被抓為人質,因此故意刺傷了自己的臉和手腕,得以救出其父。建奴南下後,王夫之起兵抗清,南明亡後歸隱著書,著作有一百多種,主要有《周易外傳》、《張子正蒙注》、《思問錄》、《黃書》、《噩夢》和《讀通鑑論》等。
黃宗羲十九歲時入京為父訟冤,以鐵椎斃殺仇人。在建奴南下後起兵抗清,明亡後隱居著述,屢拒清廷徵召。黃宗羲學問淵博,研究天文、算術、樂律、經史百家及釋道之書,史學上尤有成就。著作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集》等。
而在此世,夏完淳、顧炎武、黃宗羲三人在南京淪陷後,都有起兵抗清,不過在朱存梧光復南京稱帝后,幾人也都回家安心讀書了。
至於王夫之,建奴南下時,湖廣因為是朱存梧當漢王時的地盤,不曾遭到波及,因此並沒有參加抗清行動,不過其自傷面目救父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的。
……
殿試名單公佈後,引起朝野一番熱議。
而皇帝欽定的四人,瞬間得到所有人的關注。
在瞭解了這幾個人的事蹟後,所有人自然明白了皇帝的想法。
自古以來,傷殘或者五官不端正的人不能當官,而面目傷殘的王夫之非但高中進士,還被皇帝欽點為探花,皇帝的心思已經不言而喻了。
探花者,一般授予進士中相貌最英俊之人。
而在今科,面有傷殘的王夫之,被當今欽點為新科探花郎,自然是為了褒獎其忠孝之義。
世人就算是對夏完淳的狀元之位有爭議,也無法對王夫之佔據探花之位說些什麼,便是再自詡風流倜儻、英俊瀟灑計程車子,也說不出其他。
蓋因王夫之面上的傷疤,便是其忠孝之道的印證。
皇帝欽定忠孝者最美,誰也不能說個不是。
如此一看,這幾人已是簡在帝心,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