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們忘了世家的底線。“程巖冷冷道。
程巖又說道“別說突厥,世家就算皇就血脈都看不上”。
“范陽盧氏,祖上可追溯至漢末盧植。“他的指尖撫過紙頁上工整的蠅頭小楷,“貞觀五年,盧氏家主在族譜上特意添注——'吾家女子寧配寒門,不入天家'。“
李明月聞言輕笑,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佩。那枚刻有“永嘉“二字的羊脂玉,在這些世家眼中恐怕還不如一塊頑石。
程寧好奇地湊近,看見書頁邊緣用硃砂批註的小字:“開元三年,盧氏女拒婚太子,言'隴西李氏血脈不純,難登大雅之堂'。“
“這些世家...“劉大壯撓了撓絡腮鬍,“連皇家都看不上?“
王方冷笑一聲:“在他們眼裡,皇室不過是'倖進之徒'。“他從懷中取出一封密信,“上月太原王氏的家宴上,王珪當眾說'當今聖上祖母乃鮮卑獨孤氏,身上流的胡血比漢血還濃'。“
程巖又從案底取出一卷竹簡,緩緩展開:“清河崔氏的《家誡》更有意思。“他指著其中一行被反覆描摹的文字:“'凡我崔氏子弟,寧與寒門論交,不與天家結親'。“
“他們倒是清高。“李明月把玩著髮間的金步搖,語氣輕慢,“可後來,崔氏不還是把嫡女送進宮當了才人?“
“那是分支的庶女。“程巖冷笑,“崔氏本家至今不肯承認這門親事,連族譜都沒讓她上。“
程寧突然想起在長安時聽過的童謠:“五姓女不入宮,七望男不尚主“。當時只當是笑談,如今才知其中深意。
夜風穿堂而過,吹得案上燭火劇烈搖晃。牆上眾人的影子隨之扭曲變形,宛如一群張牙舞爪的鬼魅。
“所以現在...“程寧小聲問道,“崔家本支勾結突厥,其他世家...“
“其他世家可以看不起皇室血脈。“程巖“啪“地合上竹簡,“但絕不會容忍有人去舔真正胡虜的靴子!“
三日後,程巖收到一封朱漆密信,晚上,燭火在青銅燈盞中搖曳,映照著程巖手中那封朱漆密信。信紙邊緣的金絲紋路顯示,這封信來自清河崔氏的分支家主崔明遠。
“崔明遠要親手剿滅本支?“李明月指尖輕叩案几,金護甲在檀木上留下細小的凹痕,“這倒是出人意料。“
程巖將密信遞給王方,冷笑道:“崔氏分支願意提供本支通敵的全部證據,條件是——由他們繼承清河崔氏的正統地位。“
程寧好奇地湊近,看見信尾蓋著一方罕見的玉印,印文竟是“清河崔氏大宗“五個篆字。“他們連印都刻好了?“她驚訝道。
“這些世家分支,等這一天等了太久了。“王方嗤笑一聲,“本支把控族產三百年,分支連祭祖都只能站在祠堂最外圍。“
劉大壯撓了撓絡腮鬍:“可他們為何突然向朝廷投誠?“
“因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程巖展開一幅絹制族譜,指著被硃砂圈出的名字,“崔明遠這一支,世代被本支壓著。現在本支犯下通敵大罪,正是他們取而代之的最好時機。“
李明月突然輕笑:“崔明遠倒是精明,知道用'忠於皇室'來換正統地位。“她指尖點了點信上一行字,“這裡寫著,若陛下恩准,他們願將嫡女送入宮中為妃。“
燭火猛地一跳,映出程巖眼中銳利的光芒:“不止如此。信中還承諾,分支子弟今後願參加科舉,不再壟斷地方官職。“
議事堂內一時寂靜。夜風穿過窗欞,吹得案上的書頁嘩嘩作響。
“范陽盧氏知道這事嗎?“程寧小聲問道。
“何止知道。“王方從懷中取出一封血書,“盧氏二公子派人送來的。他說若崔氏分支真能大義滅親,盧氏願與其重修姻親。“
程巖突然拍案而起:“好一招借刀殺人!讓世家自己清理門戶,陛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瓦解最頑固的崔氏勢力。“
李明月把玩著腰間玉佩,忽然道:“但其他世家會坐視崔氏分支上位嗎?“
“太原王氏已經表態了。“程巖取出一份奏摺抄本,“王珪說,只要崔氏分支肯將祖傳的《春秋》註疏獻給朝廷,王氏就承認他們的正統地位。“
程巖看著案上的密信,突然明白:這場博弈中,每個世家都在謀取最大利益。而皇室,正是最精明的操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