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拙蹲在出煙口旁,手持琉璃瓶接取初餾的煙炱。少年面前的銅盤上已排列著十二個樣本瓶,從第一瓶的灰白到最後一瓶的漆黑,呈現出完美的漸變。“每刻鐘取一次樣。“他舉起第七瓶對著晨光觀察,瓶中煙炱在光照下竟泛著奇異的藍紫色光澤,“這是松脂精華最多的時段。“
辰時的陽光穿透特製的天窗網格,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程巖走向工坊北側的水槽區,這裡的石臺上擺著數十個琉璃缸,每個缸中浸泡著不同種類的魚鰾。阿羅憾枯瘦的手指正捏著一片半透明的鰾膜對著光觀察,波斯老人灰白的鬚髮上沾滿細小的水珠。
“洞庭湖鱅魚的鰾,膠原最韌。“
老人將魚鰾放入青銅研缽,加入少量藍田礦井水開始研磨。程巖注意到,研缽內壁刻著細密的螺旋紋,每當研磨滿三十圈,這些紋路就會將混合物推向中央。研磨好的膠液呈現出罕見的琥珀色,在日光下能看到懸浮的晶體微粒。
二丫正在除錯特製的恆溫銅釜。這個雙層結構的容器內壁鍍著錫,夾層中流動著來自地底的恆溫水。當魚膠溶液倒入釜中,少女立即加入事先煉製的松節油乳液,用象牙棒以固定頻率攪拌。“一百二十轉每刻。“她的手腕穩定得如同機械,“多一轉則稠,少一轉則稀。“
午時的鐘聲從洛陽城方向傳來,工坊內的溫度已升至最高。程巖站在特製的揉墨臺前,這臺子用整塊磁石雕成,表面佈滿拇指大的凹坑。他將松煙與魚膠的混合物倒在臺面上,立即開始按《墨經》記載的“揉九搗六“之法進行捶打。
“侯爺,加這個。“
王守拙遞來一個青瓷小瓶。瓶中裝著藍田礦脈中提取的熒光粉末,在暗處會發出微弱的藍光。程巖將粉末撒在墨團上,隨著捶打,這些礦物顆粒逐漸形成網狀結構——這是格物院最新發現的增韌方式,能使墨錠強度提升三倍而不影響研磨。
阿羅憾手持青銅模具走來。這些模具內壁刻著細如髮絲的導流槽,當墨團填入時,空氣會順著槽縫排出,確保墨錠內部絕無氣泡。程巖將模具放入水力壓機,隨著機關運轉,三十石的壓力持續作用了一刻鐘。當成型的墨錠脫模時,表面竟如鏡面般平滑,能清晰映出人影。
未時二刻,日影西斜。工坊東側的測試區內,十二方新制的墨錠整齊排列在黃梨木案上。程巖取來特製的“聽墨硯“,這方用藍田響石雕琢的硯臺,會在研磨時發出不同音調。當他的墨錠與硯面接觸時,竟發出清越的鐘鳴聲,這是膠煙比例完美的標誌。
“洇墨測試開始。“
二丫的聲音在宣紙簌簌聲中響起。少女手中的兔毫筆蘸滿新墨,在特製的“千年版“上寫下“格物“二字。墨跡在紙面上呈現出奇特的層次感——邊緣銳利如刀刻,中心卻保留著細微的筆觸紋理。更妙的是,當光線從不同角度照射時,字跡會顯出極淡的虹彩,這是墨中熒光礦粉的光學效應。
王守拙正在操作改良後的耐磨測試儀。這臺精銅打造的裝置,用蠶絲懸吊著一枚特製的瑪瑙磨塊,以固定壓力在墨跡表面反覆摩擦。當磨塊劃過千次後,少年用放大鏡觀察,墨色僅褪去不到一成。“比宮廷御墨還耐磨損。“他的聲音因興奮而微微發顫。
暮鼓聲中,最後一道工序開始了。程巖手持特製的銅印,在每塊合格墨錠的底部烙下“藍田格物“的陽文。印章暗藏機關,按壓時會將一層極薄的水晶釉料覆在烙印上,形成永久的防偽層。
阿羅憾取來秘製的儲存匣。這些用沉香木與錫箔製成的雙層容器,內壁塗抹著蜂蠟與礦粉的混合物。當墨錠放入後,老人會用火漆將匣口完全密封,火漆中混入的熒光礦粉會在暗處發出特定圖案的微光。
“這批墨,百年後仍能研磨如新。“
最後一縷夕陽的餘暉從西山隱去,藏書閣的琉璃窗欞上還殘留著淡淡的金紅色光暈。程巖推開活字工坊的梨木格窗,秋風裹挾著丹桂的甜香湧入,與室內松煙、檀香的氣息交織成一曲獨特的嗅覺交響。遠處洛陽城的燈火次第亮起,恍若星河墜入凡間,而藏書閣內三百盞青銅燈也適時亮起,將整座建築映照得如同白晝。
閣內的光線經過精心設計——每盞燈都配有藍田水晶磨製的稜鏡,將光芒折射成最適宜閱讀的暖黃色。王守拙正手持麂皮,逐一擦拭排列整齊的活字,少年修長的手指拂過字面時,那些嵌在釉層中的熒光礦物便會在陰影處泛起微弱的藍光,如同夜空中隱約的星辰。
“物字歸位。““格字歸位。““知字歸位。“
二丫清亮的嗓音在寂靜的藏書閣內迴盪。少女捧著剛剛使用過的活字,按照《廣韻》的順序將它們放回特製的字型檔中。這個巨大的紫檀木櫃內部分為三千個小格,每格底部都嵌著帶磁性的青銅板,當活字放入時,背面的鐵片會與之相吸,發出清脆的“咔嗒“聲。
程巖拾起一枚“永“字活字,對著燈光細細端詳。釉面下的陶胎呈現出細膩的蜂窩狀結構,這是他改良的第七代配方——在黏土中加入極細的藍田礦砂,使活字既能保持輕盈,又具備堪比金屬的硬度。字面上的筆劃轉折處,能看到細微的金色閃光,那是釉料中新增的雲母碎片,確保油墨不會在轉角處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