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頁在光線下呈現玉石的溫潤質感圖文線條如刀刻般清晰銳利互動機關部件微微顫動,彷彿有生命一般墨香與礦物氣息交融,形成獨特的書香
這不是簡單的教材,而是凝聚著古今智慧的結晶。
卯時初刻,東方泛起魚肚白,格物院東廂的稜格窗將晨光分割成幾何狀的光斑。程巖推開特製的“消音窗“,窗欞上七十二個銅製滑輪同時轉動,卻只發出細不可聞的沙沙聲。晨風挾著丹桂香氣湧入,吹散了室內的松煙氣息,案臺上的“千年版“紙張微微卷邊,露出底層鑲嵌的竹纖維脈絡。
程巖從青玉筆洗中取出“三才筆“,水珠順著紫竹筆桿滾落,在晨光中如同流動的水晶。他手腕輕抖,筆尖殘留的水分在青石硯臺上濺出七點梅花狀的痕跡。特製的“響石“硯臺立即發出不同音高的清響——這是程巖設計的溼度檢測法,七聲共鳴表示墨汁濃度達到最佳狀態。
“侯爺,桔槔模型取來了。“
王守拙捧著個精緻的銅匣走進,匣蓋開啟時發出機關咬合的咔嗒聲。匣內紅綢襯底上,擺放著按《考工記》復原的微型桔槔,每處構件都可根據需要拆卸重組。少年手指輕觸支點處的青銅軸,模型立即做出等比例縮放變換,從汲水用的三尺小桔槔變為丈餘長的軍用拋石機。
程巖的筆尖落在紙面中央,鐵筆刻下的第一條線卻不是水平直線,而是帶著微妙弧度的曲線。這是模擬真實槓桿受力後的形變狀態,弧度精確到能承受三百斤重物而不折斷。隨著他的運筆,紙底預埋的磁粉逐漸顯現,在槓桿圖示旁形成紅色的應力分佈雲圖。
“力臂與重臂之比,當如勾股。“
他低聲吟誦著,筆尖切換為中粒金剛石,在槓桿支點處刻下細密的刻度。這些刻度並非簡單的等分,而是按照《九章算術》中的“衰分術“進行比例劃分,每個標記旁都用針尖大的小字註明對應重量。
圖紙左側空白處,程巖開始佈置互動機關。他取出一片薄如蟬翼的竹膜——這是用終南山特有的“透骨竹“經過九蒸九曬製成,浸泡過特製的磁粉膠液。竹膜覆在圖紙上時,立即與底層的磁力線產生反應,形成可活動的槓桿演示模型。
“這裡加個力點標記。“
二丫的聲音突然響起。少女纖細的手指捏著一粒螢石,這是從藍田礦山精選的示力石,會根據壓力大小改變顏色。程巖將石子嵌入竹膜末端,當學生用手指按壓時,石子會從淡綠漸變為深紅,直觀顯示用力程度。
圖紙右上方,程巖開始繪製拋石機詳圖。與尋常教材不同,他的圖示包含三層資訊:
表層是標準的正投影輪廓中層用虛線展示內部構造底層磁粉形成動態力線
更精妙的是,當手指輕觸圖示的配重箱時,隱藏在紙背的機關會使相應部位的磁粉凸起,形成立體剖面效果。王守拙立即搬來等比例模型進行驗證,拋石機的每處構件都能在圖紙上找到對應標註。
轉向圖紙左下方,程巖的筆法忽然變得柔和。這裡繪製的是農家汲水用的桔槔,筆觸間多了幾分生活氣息:槓桿上刻意畫出磨損痕跡,支點處標註著日常維護要點,連水桶的藤箍都細緻呈現。阿羅憾適時遞上一組可更換的零件圖——這些竹膜製成的附件能展示不同季節的調整方法。
“加個警示標記。“
程巖突然在力臂某處刻下個赤色三角。這是用硃砂混合鐵粉調製的特殊墨汁,當槓桿超過安全形度時,這個標記會因磁力變化而凸起,提醒操作危險。二丫立即在對應位置裝上報警機關——一片薄銅片,超載時會發出蟬鳴般的警示音。
圖紙的空白處,程巖開始撰寫說明文字。他的“格物體“字跡橫平豎直,卻在轉折處暗藏玄機:“力“字的撇捺夾角正好是省力槓桿的最佳角度,“臂“字的最後一豎長度與力臂計算公式相關。更奇妙的是,當陽光從特定角度照射時,這些文字的陰影會組成輔助理解的示意圖。
“此處引《墨經》原文。“
李泰的聲音從身後傳來。親王手持銀絲小楷筆,在圖紙邊緣寫下:“力,形之所以奮也。“這些蠅頭小楷每個都融入微量的熒光礦粉,在暗處會自行發光。程巖則在旁用鐵筆刻下現代解釋,兩種文字相映成趣。
巳時正刻,圖紙完成。程巖取出“格物鏡“仔細檢查,水晶鏡片將影象放大四十倍後,每條墨線邊緣都光滑如鏡。王守拙啟動驗證模型,所有運動部件都與圖紙標註完全吻合。當二丫將圖紙傾斜到特定角度時,隱藏的立體效果突然呈現,整個槓桿系統彷彿躍然紙上。
陽光透過琉璃窗,在圖紙上投下清晰的光影刻度。程巖滿意地看著成品:既有古法的嚴謹,又有新學的直觀;既含軍事的精準,又帶民生的溫度。這不是簡單的圖示,而是開啟力學之門的鑰匙,靜候著無數學子前來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