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化工

第75章 星火燎原

七月的蟬鳴像無數把鈍鋸,來回切割著燥熱的空氣。程巖勒馬駐足時,官道旁的槐樹正簌簌落下細碎黃葉,飄在新建的水泥界碑上。碑體用藍田特產的青灰水泥澆築,摻了終南山石英砂的表面在陽光下閃著細碎銀光,宛如覆了層薄霜。

“侯爺,這碑...“

隨行的陳大突然噤聲。老卒的假肢踩到碑後蔓生的野苜蓿,驚起幾隻鐵甲蟲。蟲殼撞在碑面陰刻的“藍田縣境“四字上,發出清脆的噠噠聲。程巖俯身細看,發現那些筆畫的凹槽裡積著昨日雨水,竟有蝌蚪在遊動——不知哪個頑童在蓄水處偷放了蛙卵。

碑背面密密麻麻的刻痕令他指尖發燙。除了預計中的捐工記錄,竟還夾雜著“西莊王阿大之女二丫在此識字“、“東屯李木匠與波斯匠人鬥技於此“之類的題記。最下方新刻的一行尤為奇特:“貞觀十二年七月初七,王守拙與阿羅憾比試刀法於此“,字縫裡還嵌著些暗紅色顆粒,湊近聞有硫磺味——定是那小子把火藥灰當硃砂用了。

“侯爺!“

急促的馬蹄聲碾碎午後寂靜。崔仁師單人獨騎自官道盡頭奔來,棗紅馬的前胸汗沫飛濺,在水泥路面上留下一個個轉瞬即逝的月牙印。中書舍人今日未著官服,玄色缺胯袍的下襬沾滿泥漿,腰間蹀躞帶上掛著的不是魚符,而是個水泥燒製的急件匣子。

“陛下手詔...“

崔仁師滾鞍下馬時,程巖注意到他右手小指缺了半截——新傷,斷口還纏著浸透血漬的葛布。公文匣的磁石扣“咔嗒“彈開,露出裡面微微泛潮的羊皮紙。硃批的“即日赴洛陽督建新學“八個字力透紙背,最後一筆拖出的紅絲,像極了疏勒城頭那些未乾的血跡。

“三日前朝議...“崔仁師嗓音嘶啞,喉結上的淤青隨著吞嚥滾動,“太子黨羽奏稱藍田模式勞民傷財...“

一片槐葉飄落,正蓋在詔書“洛陽“二字上。程巖突然發現羊皮紙邊緣有燒灼痕跡,而崔仁師袖口分明帶著焦痕——這詔書怕是剛從火場搶出。

驛站方向突然傳來瓷器碎裂的脆響。青白色的邢窯瓷片飛濺到官道上,有一片堪堪擦過程巖的靴尖。抬眼望去,只見驛站迴廊裡,一個著湖藍圓領袍的少年正將整套茶具掃落在地。釉色瑩潤的碎片中,王守拙死死攥著卷《營造法式》,嶄新的文士袍下襬已染上茶漬。

“賤籍也配赴京?“錦衣少年抬起描金靴,碾過地上的茶餅,“爾等不過會些...“

“長孫衝!“

李明月的聲音如冰刃劈開暑氣。公主不知何時已立在驛站馬廄旁,手中角弓弦絲猶顫,水泥箭矢的尾羽距離長孫衝的描金靴僅三寸。她今日的獵裝頗為奇特——皮質臂韝上嵌著水泥燒製的護甲片,每片都陰刻著藍田各村的名號。

“本宮倒要看看...“她箭尖下移,挑開少年腰間螭紋佩的絲絛,“這玉佩上的'德'字...“白玉墜落在青石板上發出悶響,箭簇已抵住對方下頜,“...可經得起你今日之言?“

驛站東廂房的門窗突然洞開。十餘名身著葛布短打的漢子魚貫而出,每人手中都捧著件奇特的器物。為首的趙里正託著個水泥澆鑄的沙盤,盤中微縮再現了藍田全境——官坊的煙囪用真正陶管制成,學堂的窗欞竟是銀絲拗就,而縱橫交錯的水渠裡,流動著摻了熒粉的藍靛。

“侯爺...“老農粗糙的指腹劃過沙盤邊緣,露出底下密密麻麻的手印,“全縣壯丁連夜趕製的...“

程巖的指尖觸到一處凹陷。那是王守拙按的掌印,小指關節處特意加深的痕跡,分明是去年凍瘡留下的疤。沙盤突然被陽光照亮,原來屋頂不知何時揭去了瓦片,換成水泥燒製的透光板——摻了雲母的漿料將光線濾成淡金色,正落在象徵學堂的模型上。

“下官有本奏!“

崔仁師突然扯開前襟。佈滿鞭痕的胸膛上,竟用墨汁寫滿蠅頭小楷。程巖辨認出是魏徵的筆跡:“...藍田縣去歲新增丁口四百七十六,賦稅增三成...官坊產出水泥供隴右道築城...學堂匠人參與修葺...“

墨字在汗水中微微暈染,最下方一行尤為觸目:“太子府強徵官坊匠戶為私奴,傷二十七人...“

“砰“的一聲巨響。驛站西牆突然倒塌,煙塵中現出阿羅憾的商隊。波斯老胡商今日換了頂奇怪的帽子——水泥燒製的圓頂,卻嵌著大食風格的琉璃片。他手中捧著的鎏金模型在陽光下流光溢彩,竟是洛陽城的微縮景觀。

“侯爺看這裡...“阿羅憾的指甲點在城南空白處。模型突然被他掰開,露出內部縱橫交錯的鋼筋骨架,儼然是座未完成的學堂雛形。更奇妙的是,那些鐵條上全都纏著浸過藥汁的麻繩——正是當年程巖在疏勒城牆用的防震技法。

長孫衝突然冷笑:“胡商也敢妄議...“

他的譏諷戛然而止。李明月箭袋裡抽出的第二支箭,箭簇竟是用水泥摻寒鐵砂所制,在陽光下泛著詭異的藍光。公主挽弓如滿月,箭尖卻轉向沙盤:“本宮記得,洛陽缺個像樣的箭靶場。“

暮色四合時,驛站前的空地上已支起數十盞水泥燈籠。這種藍田特製的燈罩摻了熒光礦粉,在漸暗的天色中自行亮起,將眾人的影子拉長投在官道旁的界碑上。王守拙正領著匠戶子弟往碑腳埋“時間囊“——水泥燒製的密封筒,裡面裝著各村的土壤樣本和今年最好的玉米種。

“侯爺帶上這個。“

趙里正遞來個榆木匣子。開啟時飄出混合著石灰與草藥的氣息,裡面整齊排列著十二塊水泥磚,每塊都陰刻著藍田不同村落的地貌特徵。最上方那塊嵌著終南山的石英碎片,背面用針尖刻著全縣三百孩童的名字。

程巖的指尖在“王守拙“三字上停留。觸感異樣的粗糙,原來那小子偷偷在名字裡摻了鐵砂。遠處突然傳來馬蹄聲,洛陽來的接應隊伍舉著火把逼近,為首者高擎的旌旗上,“大唐格物院“五個大字被火光鍍上金邊。

“旗杆裡灌著藍田輕質水泥。“崔仁師湊近低語,“陛下的意思...“

他的話被突如其來的騷動打斷。驛站馬廄裡衝出匹通體雪白的駿馬,馬鞍竟是水泥整體澆鑄,鞍橋處鏤空雕著《禹貢地域圖》。更令人驚訝的是鞍韉——用水泥摻蠶絲織就的軟墊,表面凸起的紋路竟是洛陽至藍田的驛道詳圖。

“雪山龍駒配水泥鞍...“李明月輕撫馬頸,“皇兄連這個都賜下了。“

王守拙突然擠到最前,將個鼓鼓囊囊的皮囊塞程序巖行裝。透過未繫緊的袋口,可見裡面裝著水泥燒製的各式工具——刻刀、矩尺、水平儀,甚至還有微型的夯土錘。每件工具手柄都刻著“藍田“二字,字縫裡填著熒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