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化工

第85章 晨霧迎親

殘月西沉,洛陽城頭的更鼓剛敲過五更。程巖站在定鼎門箭樓的陰影裡,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水泥算盤。秋露浸透了麂皮靴的靴面,在皮革上凝成細小的水珠。他抬頭望向官道盡頭,那裡仍被濃霧籠罩,只有幾盞飄搖的風燈在霧中若隱若現。

“侯爺,城門吏已經打點好了。“

王守拙捧著個銅製手爐走來,爐中炭火映得少年臉龐發紅。程巖接過手爐,發現爐壁刻著精細的算表——這是程寧去年託人送來的生辰禮。手爐溫度透過掌心傳來,讓他想起妹妹總愛用算學符號寫信的怪癖。

東方泛起蟹殼青時,霧中突然傳來特殊的鈴音。那聲音初時細若遊絲,漸漸變得清晰可辨——十二枚銅片交替碰撞,奏出《九章算術》的篇名韻律。程巖猛地站直身子,這是他為程寧特製的“九章鈴“,天下絕無第二套。

“是永嘉公主的車駕!“

王守拙突然指向官道。濃霧被十餘輛馬車的燈火撕開,朱漆華蓋下永嘉公主府的旗幟獵獵作響。最引人注目的是為首的青鸞馬車,車廂四角懸掛的鎏金鈴鐺正隨著車轅起伏叮咚作響。

“本王是否來得遲了?“

清冷的嗓音從身後傳來。程巖回頭,只見李泰披著孔雀紋大氅立在階前,親王手中把玩著一枚琉璃算珠,珠內封著星圖般的金絲。更令人驚訝的是他身後跟著的儀仗——十二名捧著算經的侍從,每人手中的書匣都鑲嵌著不同形狀的幾何圖案。

“參見魏王殿下。“

程巖剛要行禮,就被李泰用算珠虛扶住:“今日只論家禮。“親王說著走向城門,腰間玉帶上懸掛的銅製角尺與玉佩相撞,發出金石之聲。

青鸞馬車在十丈外緩緩停下。織錦車簾被一隻素手掀起,露出李明月明媚的笑靨。她今日梳著簡單的望仙髻,髮間只簪一支金絲纏繞的玉筆,卻比滿頭的珠翠更顯貴氣。

“姑姑旅途勞頓。“

李泰上前行禮,手中不知何時多了個鎏金暖爐。李明月卻先看向他身後的程巖,眼波在晨光中流轉:“程侯爺倒是清減了。“話音未落,車廂裡突然探出個扎著雙丫髻的腦袋——程寧嘴裡叼著根算籌,含混不清地喊著“阿兄“。

程寧跳下馬車的動作像只靈巧的雲雀。少女腰間懸掛的七寶算囊叮咚作響,髮間彆著的銅製遊標卡尺在晨光中閃閃發亮。她剛要撲向兄長,突然駐足蹲下,用直尺測量起城門磚縫的寬度。

“誤差不超過半粒黍米,比長安講究。“她仰起臉,露出兩顆俏皮的虎牙。程巖揉了揉妹妹的發頂,發現她袖口沾著墨跡——這丫頭定是在車上又偷偷演算。

“老奴給侯爺請安。“

劉叔帶著老妻從後面的馬車走來。老管家雖已鬚髮花白,那把祖傳的紫檀算盤仍掛在腰間最順手的位置。他顫巍巍地從懷中掏出賬冊:“大壯在長安守著侯府,這是三個月的出入賬。“

守門將領捧著名冊小跑過來,額頭滲出細汗。他剛要開口,李泰已經遞過一枚象牙令牌:“這是永嘉公主的通行符。“令牌上刻著複雜的星象圖,邊緣處用微雕技術刻著《周髀算經》的片段。

程巖注意到妹妹正盯著城門拱券的弧度發呆,突然掏出紙筆開始計算。李明月見狀輕笑:“這丫頭一路上都在算各種角度,連車簾的褶皺都要用勾股法定量。“

朝陽終於驅散晨霧,將眾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李泰吩咐侍從取來早已備好的早膳——裝在特製的食盒裡,每層溫度都保持得恰到好處。最精巧的是盛粥的碗,底部刻著洛陽水系圖,隨著粥的溫度變化會顯現不同顏色。

“姑姑嚐嚐這醴酪。“親王親手奉上瓷盞,“用的是新式演算法確定的發酵時間。“李明月淺嘗一口,忽然看向程寧:“比你算的還準半個時辰。“原來程寧在路上就推算過最佳發酵時長。

程寧突然從行囊裡掏出個奇怪的銅盤,上面佈滿可滑動的算珠。她挑釁般看向李泰:“殿下可識得此物?“親王不慌不忙地從袖中取出個相似的銀盤:“大食進貢的計算器,本王改良了滑動軌道。“

兩人就在城門洞下襬開陣勢。銅盤與銀盤的算珠碰撞聲驚飛了簷下的麻雀,引得守城士兵都探頭張望。李明月無奈地搖頭,對程巖低語:“這一路他們飛書論算,已經鬥了七八個回合。“

日上三竿時,車隊終於緩緩入城。李泰親自為李明月駕車,程巖兄妹的馬車緊隨其後。經過城門甬道時,程寧突然喊停,指著拱頂的砌磚方式大呼精妙。

“這是宇文愷當年設計的拋物線拱。“李泰頭也不回地說道,“應力分佈比半圓拱合理三成。“程寧立即在算稿上記下這個資料,筆尖將紙張戳出個小洞。

銅駝大街上,早有百姓在圍觀這支奇特的車隊。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間那輛載滿算具的貨車——劉叔特意將各種計算工具擺在最顯眼處,紫檀算盤在陽光下泛著暗紅的光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