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蓋掀開,竟是一副精鐵打製的馬鞍。鞍橋上鏨著細密的雲紋,鞍尾處暗藏機關,輕輕一按便彈出個暗格。“放酒壺的。“牛進達粗聲解釋,黑臉上難得露出一絲得意。
“老牛你這就不懂事了。“程咬金拍著木箱大笑,順手扯開自己帶來的錦緞包袱,“該送些金珠美玉才是!“露出的卻是把鑲滿寶石的匕首——刀鞘上分明刻著“永嘉“二字的小篆。
程巖耳根一熱,正欲推辭,街口又傳來一陣馬蹄聲。秦瓊騎著匹銀鬃馬緩緩而來,身後還跟著幾位年輕將領。這位素來沉穩的大將軍今日難得穿了件湖藍色襴袍,腰間卻仍佩著那柄伴隨半生的金裝鐧。
“叔寶來遲了。“秦瓊下馬時微微踉蹌,程巖這才注意到他右腿舊傷復發,連忙上前攙扶。“無妨。“老將軍擺擺手,從懷中掏出個油紙包,“你嬸子讓帶的胡麻餅,說是就酒最好。“
庭院裡很快熱鬧起來。尉遲敬德的大嗓門震得銀杏葉簌簌落下;程咬金正拉著牛進達比劃新練的刀法;秦瓊則坐在石凳上,給幾個年輕將領講述當年破王世充的舊事。程巖穿梭其間,不時瞥向府門——那把蘭草紋酒勺,還靜靜躺在內室的錦盒中。
“侯爺。“劉大壯突然湊過來,獨臂指向迴廊,“盧國公到了。“
程巖整衣相迎,卻見程咬金已經先一步迎上去。兩位老將軍互相捶打著胸膛,發出擂鼓般的悶響。“老東西!“盧國公大笑著扯過程咬金的鬍子。
藍田侯府的庭院裡已經擺開了十二張紫檀食案。程巖站在中央的火堆旁,手中的鐵釺不時翻動著烤架上的羔羊,油脂滴入炭火中發出“滋滋“的聲響,騰起的煙霧裡裹著濃郁的肉香。
“上酒!“
隨著程巖一聲令下,劉大壯帶著家僕們抬出那十二口陶甕。尉遲敬德的眼睛立刻亮了,老將軍一把扯開袍領,露出脖頸上那道猙獰的箭疤:“快些!老夫喉嚨都要冒煙了!“
劉嬤嬤捧著鎏金托盤緩步而來,盤中十二把青銅酒勺在夕陽下泛著暗沉的光。程巖注意到她特意將蘭草紋酒勺藏在袖中,只將刻著“雷“字的酒勺排在托盤邊緣。
“諸位將軍請。“程巖執起黑陶酒壺,親自為尉遲敬德斟酒,“此酒性烈,需慢飲細品。“
酒液入盞時竟泛起細密的金芒,在墨黑的陶盞中如同星河倒懸。尉遲敬德迫不及待地仰頭飲盡,喉結滾動間,老將軍的臉色由紅轉紫,最後定格在醬色。他猛地拍案,震得杯盤叮噹響:“好!夠勁!比當年在雁門關喝的燒刀子還烈三分!“
秦瓊謹慎地端起青瓷杯,先嗅了嗅酒香,才小抿一口。饒是如此,這位身經百戰的大將軍仍被嗆得連聲咳嗽,眼角都沁出了淚花:“這...這哪是酒?分明是吞了把燒紅的刀子!“
席間頓時鬨笑一片。程咬金趁機拍著牛進達的肩膀:“老牛,敢不敢與老夫比一比?“說著已經奪過酒壺,將兩人的杯子斟得滿滿當當。
程巖含笑退到一旁,看著劉大壯按他的吩咐,用“雷“字勺頻頻為尉遲敬德那桌添酒;而文官出身的幾位將領,則被引著飲“風“字酒。他自己端起特製的白玉杯——這是“雲“字酒,度數不過二十,入口綿軟如春水。
“侯爺這酒...“盧國公不知何時湊了過來,晃著手中的空杯,“怎麼喝著像摻了蜜水?“
程巖笑而不答,只是為老將軍重新斟滿。他眼角餘光瞥見劉嬤嬤正悄悄退向內室——那把蘭草紋酒勺終於要派上用場了。
酒過三巡,庭院裡的喧鬧更甚。尉遲敬德已經解開袍帶,正和牛進達掰腕子,兩人的手臂上青筋暴起如虯龍;程咬金拍案高歌,唱的竟是軍中粗鄙的小調;幾個年輕將領圍著秦瓊,聽老將軍講述當年破王世充的舊事,不時發出驚歎。
藍田侯府的喧囂漸歇。簷下的紅紗燈籠在夜風中輕輕搖曳,將斑駁的光影投在醉臥滿院的武將身上。尉遲敬德仰躺在銀杏樹下,鼾聲如雷,懷裡還抱著個空酒甕;程咬金和牛進達背靠背坐在石階上,手裡各攥著半塊胡麻餅,嘴裡還含糊不清地爭論著馬槊的長度。
程巖輕揉眉心,指尖還殘留著“雲“字酒的淡香。他示意劉大壯帶人照顧好醉倒的賓客,自己則悄然離席,沿著迴廊往後院行去。夜露打溼了青石小徑,涼意透過薄底靴滲入腳心。
轉過一處爬滿紫藤的月洞門,涼亭的輪廓在月色中漸漸清晰。四角的素紗宮燈已經點亮,昏黃的光暈中,隱約可見石桌上擺著青玉酒壺和一對素白茶盞。程巖的腳步不自覺地加快——那把蘭草紋酒勺,此刻正靜靜地斜倚在壺邊。
“將軍好雅興。“
清泉般的聲音從竹影深處傳來。李明月手持一盞琉璃風燈,自暗處緩步而出。她今日未梳宮髻,青絲只用一根白玉簪鬆鬆挽著,月白色的窄袖襦裙外罩著輕紗,行走時如流雲拂過石階。風燈的光暈在她眉眼間投下細碎的金芒,映得唇上那抹淡淡的胭脂愈發嬌豔。
程巖喉結微動,拱手行禮:“公主見諒,前廳喧鬧...“
“我聽見尉遲將軍唱《破陣樂》了。“李明月唇角微揚,將風燈掛在亭角,“倒是比教坊司的樂工更有氣魄。“她執起青玉壺,蘭草紋酒勺在琥珀色的酒液中輕輕一轉,“嚐嚐這個?“
酒液入盞時泛起細密的金芒,與席間的“雷“字酒截然不同。程巖接過茶盞,指尖不經意擦過她的指甲——那上面繪著的蘭草紋路,與酒勺上的暗記如出一轍。
“三年前的雪夜...“李明月忽然開口,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你答應過要請我喝最好的酒。“
程巖舉盞的手微微一顫。那個隴右的寒夜忽然在記憶中清晰起來——他守著蒸餾的銅壺,帳外風雪呼嘯,而案頭油燈下,正攤著剛送到的公主手書。酒香混著墨香,成了那年冬天最溫暖的記憶。
夜風拂過,帶來前廳尉遲敬德豪邁的鼾聲,也帶來李明月身上淡淡的蘭香。程巖忽然發現她腰間繫著那條鴛鴦繡帕——如今兩隻鴛鴦的眼睛都已綴上南珠,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寧兒的針腳越發精細了。“李明月順著他的目光,指尖撫過帕上的鴛鴦,“就是太愛操心...“她忽然從袖中取出個杏色錦囊,“非要我把這個轉交給你。“
程巖解開錦囊,裡面是顆蓮子大小的南珠,珠上細如髮絲地刻著“永嘉“二字。他心頭一跳,這分明是李明月的私印圖案。
“那丫頭說...“李明月執壺添酒,琉璃盞中的酒液映著她微紅的耳尖,“...該給鴛鴦補上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