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巖將詩箋遞給其中一名護院。那人接過一看,粗獷的面容頓時僵住:“這...這...“他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只得轉身匆匆上樓。
不多時,一個身著翠綠羅裙的丫鬟款款下樓。她約莫十七八歲年紀,眉目如畫,行走間環佩叮咚,卻帶著幾分不似中原女子的妖嬈姿態。
“公子大才。“丫鬟對著程巖盈盈一拜,聲音嬌媚似水,“我家姑娘有請。“她抬眼時,目光在程巖腰間停留了一瞬——那裡掛著李明月給的香囊。
程巖不動聲色地整了整衣袍,讓香囊更加顯眼。丫鬟的瞳孔微微一縮,隨即又恢復如常,只是引路的腳步明顯加快了幾分。
三樓雅間,珠簾半卷。還未進門,便聽見一陣清越的琴聲流淌而出,如高山流水,卻又在轉折處暗藏殺機。程巖的手不自覺地按上刀柄,這琴音中分明帶著突厥戰歌的韻律。
雅間內,一個身著杏紅色紗裙的女子背對門口,正在撫琴。琴案上擺著個鎏金香爐,青煙嫋嫋升起,在空中詭異地勾勒出狼頭形狀。窗邊的博古架上,幾件異域風格的器物格外醒目——其中一件鎏金銀壺,與程巖在突厥使團那裡見過的如出一轍。
“這位公子好生面熟。“柳如是緩緩轉身,聲音柔得像蜜,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不知在何處見過?“
程巖終於看清了她的容貌。這女子約莫二十出頭,眉如遠山含翠,眼若秋水橫波,眉心一點硃砂痣平添幾分妖嬈。最令人心驚的是,她腰間懸著的羊脂玉佩,竟與他們在小太監身上找到的一模一樣,連上面那個模糊的“隱“字都分毫不差。
“姑娘認錯人了。“程巖拱手,故意露出腕間的香囊——那是李明月親手所繡,蘭花圖案栩栩如生。
柳如是的目光在香囊上停留了一瞬,琴聲戛然而止。她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手中的茶盞“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這...這香囊...“她的聲音顫抖得不成樣子,杏眼中滿是驚懼,“是...是她給你的?“
程巖正欲回答,雅間的門突然被撞開。李泰氣喘吁吁地衝了進來,手中舉著一封拆開的信:“程大人!我在隔壁房間發現了這個!“
程巖接過信箋,上面用突厥文寫著幾行字,落款赫然是“阿史那摩“——那個上月被他設計擒獲的突厥密探頭目。更令人震驚的是,信中提到了三日後玄武門換崗的詳細時辰,以及一條直通大明宮的密道位置。
柳如是見狀,突然從琴案下抽出一把匕首,寒光直取程巖咽喉!程巖側身閃避,刀鋒擦著他的脖頸劃過,帶起一道血痕。李泰眼疾手快,袖箭“嗖“地射出,正中柳如是手腕。
“啊!“她痛呼一聲,匕首落地,發出清脆的聲響。程巖趁機一個箭步上前,將她制住。柳如是掙扎不得,突然悽然一笑,嘴角溢位黑血——她竟在齒間藏了毒!
“晚了...“她氣若游絲,眼中卻閃爍著詭異的光芒,“你們...阻止不了的...三日後...大明宮...“
話音未落,她的身體猛地抽搐幾下,便再無聲息。程巖探了探她的鼻息,面色凝重地搖了搖頭。
“程大人!“李泰突然驚呼,指向窗外。只見醉仙樓後巷,幾個黑影正匆匆離去,其中一人回頭望了一眼,赫然是那個本該在獄中的阿史那摩!
就在此時,樓下突然傳來一陣騷動。程巖探頭望去,只見一個身著絳紫色官袍的中年男子正帶著一隊衙役闖進醉仙樓。
“不好!“李泰低呼,“他是太子的人!“
程岩心念電轉,突然抓起案上的毛筆,蘸飽濃墨,在雪白的牆壁上揮毫潑墨:
“金樽美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筆走龍蛇間,一股凜然正氣噴薄而出。墨跡淋漓處,字字如刀,將李白《行路難》的意境與自己胸中塊壘融為一體。最後一筆落下,整面牆壁彷彿都為之震動。
中年男子剛帶人衝上三樓,迎面就撞見了這滿牆墨寶。他臉色驟變,指著程巖厲聲喝道:“大膽!竟敢在此...“
“大人。“程巖不卑不亢地拱手,“下官奉命查案,偶得佳作,不敢獨享,特題於此,請大人品鑑。“
中年男子一時語塞。按大唐律例,文人墨客即興題詩,即便是在青樓,官員也不得隨意阻攔。更何況這詩氣勢磅礴,字字珠璣,若他強行拿人,明日必遭御史彈劾。
“好詩!好字!“樓下突然傳來一陣喝彩聲。原來是被騷動吸引來的文人雅士,此刻正仰頭觀賞牆上的墨寶,有人甚至已經開始謄抄。
中年男子臉色鐵青,卻又無可奈何。他陰冷地掃了程巖一眼,壓低聲音道:“程巖,你休要得意。三日後...“
“三日後下官定當登門拜訪。“程巖不露聲色地打斷他,同時將李泰護在身後,“屆時再與大人切磋詩藝。“
中年男子冷哼一聲,甩袖而去。待官兵退去,李泰才長舒一口氣,眼中滿是崇拜:“程大人,您這手太絕了!那詩...“
“噓。“程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目光落在柳如是的屍體上。她的右手緊握成拳,指縫間似乎有什麼東西在閃光。
程巖小心掰開她的手指,發現是一枚精巧的金鑰匙。
“這是...“李泰瞪大眼睛。
程巖將鑰匙收入袖中,低聲道:“看來我們得再去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