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一年二月初二,寅時三刻,藍田縣侯封地。
晨霧如紗,籠罩著新落成的藍田學堂。程巖獨自站在水泥澆築的廊簷下,指尖輕觸廊柱上“貞觀十一年春“的刻痕。露水順著字跡蜿蜒而下,在他虎口的舊疤處匯聚成珠。這道疤是三年前疏勒城頭留下的,此刻映著晨光,竟與遠處終南山的雪頂同樣皎潔。
“侯爺又一夜未眠?“
陳大的聲音從馬廄方向傳來。瘸腿老卒如今裝了條精巧的水泥假肢,關節處用吐蕃進貢的寒鐵加固,行走時發出特有的“咔嗒“聲。他手中捧著個陶罐,裡面裝著剛擠的羊奶。
“算了一夜學生名冊。“程巖接過陶罐,奶面浮著的泡沫映出他疲憊的眉眼,“全縣適齡孩童二百七十三人,能來的恐怕不過半數。“
陳大用棗木柺杖敲了敲新鋪的水泥地面:“那些佃戶家的崽子,怕是更願意留在田裡拾麥穗。“柺杖頭包了層水泥,上面密密麻麻刻著西域地名——高昌、龜茲、疏勒......最下方新添了“藍田“二字。
晨霧中傳來“吱呀“聲響。程寧提著燈籠推開學堂大門,十三歲的少女髮間銀鈴叮咚,腰間掛著個水泥燒製的九章算盤。她身後跟著十幾個睡眼惺忪的莊戶孩子,最小的才五六歲,褲腳還沾著泥巴。
“哥!我把西莊的孩子都帶來了!“程寧揚起手中名冊,紙頁間夾著幾根麥秸,“王嬸說等夏收完,還能再送十個來。“
程巖蹲下身,平視著一個面板黝黑的壯實男孩。孩子約莫八九歲年紀,粗布短打上滿是補丁,但一雙眼睛亮得出奇,像極了田埂上初生的小牛犢。
“叫什麼名字?“
“俺、俺叫小牛......“孩子緊張地搓著衣角,露出腰間別著的木製小鏟——正是程巖當年教流民孩童認字時發明的沙盤筆。鏟柄上歪歪扭扭刻著“王“字,想來是父親教的。
“從今日起,你叫王守拙。“程巖解下自己的玉佩,掛在孩子脖頸上,“取'大巧若拙'之意。“
小牛——現在該叫王守拙了——突然從懷裡掏出個泥捏的小牛,小心翼翼地放在程巖掌心:“俺爹說...說侯爺是好人,讓俺把這個給您...“
泥牛粗糙卻生動,牛角上還粘著幾粒麥殼。程巖翻過來看,發現牛腹下刻著“謝恩“二字,筆畫歪斜卻認真。
陳大突然咳嗽起來。眾人回頭,看見晨霧中浮現出一道素色身影。長廣公主李明月踏露而來,未著宮裝,只穿了件葛布襦裙,髮間木釵竟是新折的柳枝。最令人驚訝的是她腰間掛著的物件——一個水泥燒製的藥碾,裡面還殘留著未搗完的草藥。
“殿下?!“程巖慌忙行禮。
“本宮微服而來,不必拘禮。“李明月虛扶一把,目光落在那群孩童身上,“誰是張里正家的孩子?“
一個瘦高少年怯生生舉手。公主從袖中取出個布包,展開是塊暗紅色水泥磚:“三年前你父親曾經參加修昌城牆,這塊磚上有他的掌印。“
磚面“貞觀八年冬“的字跡旁,赫然是個粗糙的手印,指縫裡還嵌著終南山的石英砂。
小牛突然擠到前面,踮起腳想看個仔細。李明月注意到他脖頸上掛著的玉佩,又看看他手中的泥牛,眼中閃過一絲瞭然。
“你父親是泥瓦匠?“她輕聲問。
小牛搖頭:“俺爹是種地的...但俺大伯會砌灶臺!“他驕傲地挺起胸膛,“去年冬雪,全村就俺大伯砌的灶沒塌!“
晨光穿透榆樹葉隙,在藍田學堂新鋪的水泥地面上投下斑駁光影。院牆外已圍滿聞訊而來的百姓,有扛著鋤頭的農夫,挎著竹籃的婦人,還有幾個半大孩子擠在人群最前頭,踮著腳往學堂裡張望。
程巖正彎腰檢查照壁的凝固情況,指尖撫過摻了稻草灰的水泥表面——粗糙,但意外地適合書寫。幾個頑童已經用樹枝在未乾的牆面上歪歪扭扭地刻下“田““水““木“等字,稚嫩的筆畫深淺不一,卻透著股鮮活氣。
他剛要開口提醒孩子們小心,卻見一道素色身影已先一步蹲下身。
“這樣握筆。“李明月執起一個梳著羊角辮的女孩的手,帶著她在牆面上寫下“水泥“二字。女孩的手掌粗糙,指甲縫裡還沾著泥土,可寫出的字卻橫平豎直,比那些世家子弟臨的帖子還要工整。
“殿下,這......“程巖怔住。
“侯爺看這配方。“李明月指尖輕點牆面,晨光映得她指甲泛著珍珠般的光澤,“摻了稻草灰的水泥,質地鬆軟,最適合孩童習字。若寫錯了,抹平重來便是。“
程巖這才注意到,照壁用的並非官窯精料,而是農家土窯燒製的粗水泥。表面佈滿細密氣孔,反而讓字跡更容易附著。他忽然想起疏勒城戰時,士兵們用箭頭在未乾的城牆上刻家書——粗糲的牆面,反倒比光滑的紙張更能留住思念。
“賤民也配學營造術?“
一聲尖銳的譏嘲刺破晨間的寧靜。人群被粗暴地分開,一個身著湖藍錦袍的少年帶著兩名家僕闖入院中。他約莫十二三歲年紀,腰間玉佩叮咚,手中摺扇輕搖,下頜抬得極高,彷彿多看周遭的農戶一眼都會汙了眼睛。
“我父親乃將作監少監,這水泥配方連國子監的生徒都無緣得見,你們這些泥腿子倒敢來偷師?“
四下驟然寂靜。農戶們低下頭,默默退開幾步。方才寫字的小姑娘慌忙用袖子擦去牆上的字跡,卻被李明月輕輕按住手腕。
“啪!“
一坨溼水泥突然糊在錦衣少年的衣襟上。眾人愕然抬頭,只見程寧蹲在學堂門口的棗樹上,手中竹製彈弓還在微微顫動。
“我哥說了,學堂裡只論學識,不分貴賤!“少女聲音清亮,髮間銀鈴隨著她晃腿的動作叮噹作響。
錦衣少年臉色鐵青,剛要發作,卻見李明月緩緩起身。她今日未著宮裝,髮間也只簪了支木釵,可通身氣度卻讓那少年瞬間白了臉。公主解下腰間藥碾置於案上,碾底“長廣“二字在晨光中清晰可見——這是御賜之物,曾碾藥治過太上皇的頭風。
“回去告訴你父親。“她聲音不疾不徐,卻讓那少年膝蓋發軟,“本宮三日後要查藍田官窯的賬目。“
人群再度騷動起來。一個跛腳老漢拉著孫子擠出人堆,粗糙的手掌捧著個豁口的陶碗,碗中盛著可疑的灰色漿液。
“侯爺,按、按告示上的方子試的......“老漢緊張得結巴,“您瞅瞅這......能砌豬圈不?“
程巖沾了點漿液在指間捻開,笑了:“摻了石灰?“
“是灶底的柴灰!“老漢激動道,“俺家那豬圈老讓黃鼠狼掏洞,用這個糊上,保準結實!“
李明月忽然接過陶碗,從藥碾中倒出些綠色粉末摻進去。漿液立刻變成淡青色,散發出淡淡的艾草香。
“驅蟲。“她將碗遞還,“這方子記在《新修本草》第三卷。“
老漢千恩萬謝地拉著孫子跪下,卻被程巖一把扶住。那孩子約莫七八歲,正眼巴巴望著案上的水泥模型,髒兮兮的小手不自覺地模仿著砌牆的動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