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雙沾著泥土的小腳整齊盤坐在水泥蒲團上。程寧手持竹鞭,輕點著懸掛在正牆上的《營造法式》圖譜。陽光透過麻紙,將斗拱的陰影投在孩子們仰起的臉龐上。
“看這裡——“程寧的銀鈴隨著她踮腳的動作清脆作響,“橫五縱七,這叫'梅花眼'排法。“
小牛——現在該叫王守拙了——突然舉起粗糙的小手:“俺大伯說,砌牆要像編筐,經緯交錯才結實!“
滿堂鬨笑中,程巖託著一方水泥模型走上講臺。模型不過尺餘見方,卻將長安城牆的轉角結構復刻得分毫不差,連女牆的射孔都細如針尖。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屏住呼吸,前排的幾個甚至不自覺地伸出雙手,彷彿要接住這微縮的城池。
“今日學'規'與'矩'。“程巖的聲音在穹頂下回蕩。他手指撫過模型雉堞,沾了滿指熒光礦粉,在陽光下泛著詭異的藍。
李明月突然起身,素手握住模型兩端。在孩子們倒吸涼氣的聲音裡,她將城牆模型一分為二,露出內部交錯的鋼筋骨架。斷裂處可見七根鐵條呈北斗狀排列,介面處纏著浸過桐油的麻繩。
“看得懂麼?“她將半塊模型遞給王守拙。
黝黑的小手顫抖著接過,指甲縫裡的泥垢與鋼筋上的鏽跡幾乎同色。孩子突然指著交接處:“這裡...這裡該有麻繩纏著!俺爹說這樣才不怕地動!“
程巖與李明月相視一笑。這正是修築疏勒城牆時的秘法,從未載入任何典籍——用浸油麻繩纏裹鐵筋,既防鏽蝕又能緩衝震動。
“都來按手印!“程寧抱來塊未乾的水泥板,板面摻了赤鐵礦粉,呈現出暗紅色。孩子們爭先恐後湧上前,在監工老卒陳大的喝令下排成長隊。
王守拙把掌心在衣襟上擦了又擦,才小心翼翼地按下去。水泥漿從指縫溢位,涼絲絲地滲入掌紋。他忽然想起去年冬日,自己也是這樣把凍僵的手按進剛和好的黃泥裡,幫大伯修補倒塌的豬圈牆。
“別動。“李明月手持琉璃瓶走來。瓶中雪山白泥調成的漿液傾倒而下,順著掌印凹槽緩緩流淌。陽光透過琉璃,在白泥上折射出七彩光暈,將孩子粗糙的掌紋映得纖毫畢現。
“學成之日,憑這個領匠籍。“程巖用鐵簽在每道掌印旁刻下姓名。刻到“王守拙“時,鐵籤突然被什麼硬物硌住——孩子掌心有粒頑固的老繭,是常年揮鋤磨出的印記。
院外突然傳來馬蹄踏碎水窪的聲音。御史中丞崔仁師帶著詔書立在門前,玄色官袍下襬濺滿泥點。他身後侍衛抬著十口樟木箱,箱角包著銅皮,在夕照中泛著血色的光。
“陛下口諭——“
詔板竟是塊三尺長的水泥板,邊緣還粘著未乾的麻纖維。崔仁師拇指按住板上凹刻的“貞觀“二字,硃砂印泥滲入紋路,宛如新鮮的傷口:
“賜藍田學堂《營造法式》十部。欽此。“
程巖接詔時,發現背面用指甲刻著行小字:“太子怒,毀其半,速抄副。“墨跡尚新,想來是崔仁師途中偷偷刻下的。
“崔卿。“李明月忽然指向後院,“且看這個。“
暮色漸濃的院落中央,矗立著一座人高的水泥碑。碑面用熒光礦粉繪著星圖,北斗七星的方位精確對應長安七座官窯。更奇妙的是碑陰——五十個新鮮的手印呈螺旋狀排列,最上方是程巖與李明月並排的掌紋。她的指節修長,他的虎口帶疤,兩道掌紋間夾著粒終南山石英砂,在暮色中微微發亮。
“孩子們的手印會隨歲月模糊。“程巖撫過那些尚帶奶香的掌印,“但這些星光...“他擦亮火石,礦粉繪就的星圖驟然亮起,將整個院落照得幽藍,“夜裡也能看清。“
崔仁師突然跪下,官帽觸地:“殿下,這星圖...“
“是陛下授意的。“李明月指尖劃過天樞星的位置,“三日前紫微垣異動,太史局說主文昌星明。“
程巖獨坐在門檻,指尖摩挲著那塊沾滿孩童掌印的水泥板。板面尚帶餘溫,五十個手印中,有個特別小的凹痕裡嵌著粒麥殼——是王守拙那孩子掌心的老繭蹭落的。
“侯爺。“
熟悉的聲音讓他指尖一頓。李明月不知何時已立在廊柱旁,暮色為她素白的襦裙鍍上金邊。她髮間金步搖垂下的珍珠,正隨著呼吸微微顫動,在頸側投下細碎的陰影。
“殿下還未回宮?“
“在等這個。“她從袖中取出卷黃麻紙。紙張展開時發出脆響,露出李世民凌厲的筆跡:“'水泥可築城,學堂可築心。朕要這江山,比長城更堅固。'“
遠處傳來駝鈴的脆響。波斯商人阿羅憾領著十餘名胡商子弟站在暮色裡,孩子們懷中抱著鑲寶石的《水泥圖譜》,羊皮封面在夕照中泛著蜜色光澤。
“侯爺,這些孩子......“
“進來吧。“程巖起身相迎。
初升的月光透過水泥鏤空的窗格,在堂內投下蜂窩狀的光斑。李明月靜立廊下,望著堂內奇特的景象——胡商子弟的捲髮與農家孩子的麻花辮幾乎相觸,共同俯首研究同一個沙盤模型。阿羅憾的兒子正用生硬的唐話解釋:“我父親說...通風道要像駱駝鼻孔...上窄下寬...“
程寧帶著幾個大孩子掛起特製燈籠。燈罩用摻了雲母粉的漿料澆鑄,每個罩面都陰刻著學生的姓名。當燭火點亮時,“王守拙“三個字的投影正好落在那堵寫滿稚嫩筆跡的照壁上。
“殿下該回宮了。“崔仁師捧著宮燈走近。
李明月卻走向院中央的水泥碑。熒光星圖此刻亮如銀河,她忽然從懷中取出個錦囊,倒出十二粒雪山白泥燒製的棋子。每粒棋子底部都嵌著磁石,輕輕一放便牢牢吸附在碑面。
“這是......“
“疏勒城防的佈陣圖。“她的指尖推著棋子在星圖間移動,“當年若有人懂這個,阿吉不會死。“
程巖凝視著最亮的那顆天樞星——棋子落處,正是王守拙刻的歪扭牛頭。夜風吹動他腰間的水泥虎符,“天策“二字裡的金砂簌簌作響。
第一聲雞鳴撕破夜幕時,學堂大門就被拍得咚咚響。程巖拉開門閂,晨露的溼氣撲面而來。王守拙抱著個粗糙的水泥模型站在階下,眼瞼掛著霜花,懷裡卻護著個熱氣騰騰的布包。
“侯爺!俺爹讓送的!“
模型形似簡陋的穀倉,倉頂密佈著排水凹槽。程巖翻轉檢視,發現底部刻著“倉廩實而知禮節“,字縫裡還粘著麥麩。更令人驚訝的是內壁——密密麻麻的指甲痕組成文字,記錄著各色糧食的儲藏之法。
“你刻的?“
孩子用力點頭,掰開懷中布包,露出三個摻了麩皮的窩頭:“俺娘說,唸書費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