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縷晨光染白坊牆時,巡夜的更夫發現個有趣的現象:幾乎家家戶戶的門前雪地上,都用木棍畫著記憶中的煙花圖案。從西市胡商門口的歪扭牡丹,到務本坊稚童塗抹的青色鸞鳥。
第二天,初一
“侯爺,魏王殿下到了。“劉大壯在門外稟報,聲音裡帶著幾分無奈。話音未落,李泰圓滾滾的身子已經擠進門來。
程侯!那日'永嘉彈'轉向的玄機...“李泰突然噤聲,眼睛瞪得溜圓。他盯著案上的銅模型,喉結上下滾動:“這...這莫非是《墨子》記載的'飛鳶'改良版?“
程巖笑而不答,手指輕輕撥動模型尾部的銅片。三片可調節的尾翼立刻以不同角度展開,在陽光下泛著機械特有的冷光。這分明是現代火箭向量推進系統的簡化模型,只是用八卦方位替代了精確的角度刻度。
“《易經》有云:'變動不居,周流六虛'。“程巖故意用銅簪點著模型上刻著的坎卦符號,“水無常形,這尾翼也該隨勢而變。“
李泰的胖手小心翼翼地撫過模型,突然從懷中掏出一卷泛黃的絹本:“巧了!將作監舊檔裡恰好有前朝宇文愷設計的'火弩砲'圖樣...“展開的絹布上,粗糙的火箭結構與程巖的模型竟有七分神似。
程岩心頭微震。他沒想到隋代匠人已經觸及火箭技術的門檻,只是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撐。取來炭筆,他在絹本空白處畫了條簡化的速度-時間曲線:“殿下請看,若在此處增加助推...“
“這不就是《周髀算經》裡的'累黍定律'嘛!“李泰突然拍案,肉乎乎的指頭點著曲線拐點,“只不過把黍粒換成了火藥...“
窗外傳來細碎的銀鈴聲。程寧趴在窗欞邊,杏眼裡盛滿好奇:“哥哥和殿下在玩什麼?“她髮間的珊瑚釵隨著探頭動作輕晃,在模型上投下一串跳躍的紅影。
程巖突然有了主意。他取來程寧釵上的一粒珊瑚珠,置於模型頂端:“寧兒可知,為何那日'永嘉彈'會轉向溫泉?“
“因為...“小姑娘眼珠轉了轉,“因為熱氣會上浮?就像蒸餅時籠屜上的白霧!“
李泰聞言渾身一震,手中的蜜餞“啪嗒“掉在絹本上。程巖趁機用銅簪在模型側面刻了道淺槽,將珊瑚珠滾入槽中——珠子果然沿著曲線軌跡滾向燭火最旺處。這個簡易的熱力學演示,讓李泰的圓臉漲得通紅。
“妙啊!“親王突然扯下腰間鎏金算盤,“若把珠槽刻在煙花彈內壁...“他瘋狂撥動算珠,竟是用算盤進行著簡陋的軌道計算。
程巖望向窗外。南山方向的天空澄澈如洗,幾片薄雲飄過,形狀酷似那日煙花綻放的軌跡。他忽然想起書房暗格裡鎖著的那些圖紙——上面不僅有完整的空氣動力學公式,還有他憑藉記憶繪製的現代火箭剖面圖。這些超越千年的知識,此刻正在大唐最聰慧的親王手中,以《周易》和《周髀算經》的方式獲得新生。
“侯爺。“劉大壯悄聲進門,“將作監派人來問,能否借用'凌霄箭'的製法改良軍中火箭...“
程巖將模型遞給李泰,轉身從多寶閣取出一卷素絹。展開後是幅《火器圖說》,但內容已經過精心修飾——所有現代術語都被替換成《武經總要》的表述,數學公式則偽裝成煉丹術的“火候訣“。唯有角落裡一個小小的△符號,還倔強地保留著現代文明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