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

第475章 奉天子,以令不臣!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朕紹膺鴻緒,嗣登大寶。”

“值家國板蕩之際,賴忠臣義士戮力同心,共扶社稷。”

“靖南伯陳望,世篤忠貞,才兼文武。”

“昔虜騎犯闕,卿提銳師北上,奮迅勤王,大破腥羶,使胡馬潰北,國威重振。”

“復揮戈掃蕩,提師蕩寇,夷流氛於秦豫,掃叛賊於南國。”

“及南都淪陷,又得卿振旅克復。”

“鋒鏑所向,頑梗革心,旌旗所指,黎民安堵。”

“奠我皇輿,俾六廟重光,使萬民有託。”

“拯黎庶於水火,安社稷於傾危。”

“其功巍巍,其節凜凜。”

“今特晉爾為靖南侯,加太子少師,賜蟒玉、金冊,總督南北直隸及魯、豫、楚、川、陝軍務,節制諸鎮兵馬,錫以鐵券,世襲罔替。”

“山河帶礪,永銘卿戡定之勞,鐘鼎銘勳,長紀卿匡扶之德……”

江面之上金光細碎,戰船隨著波濤微微起伏。

江風拂過,捲起幟幡萬千。

宣旨的天使身著錦袍玉帶,手持明黃聖旨,清朗的聲音落下。

“臣某,謹奉制。”

陳望半跪於地,舉起了雙手。

宣旨天使的錦袍下襬微微顫動,捧著聖旨的雙手不自覺地緊了一緊。

那天使深吸一口氣,向前邁出半步,躬身將明黃詔書穩穩放在陳望那雙被鐵甲覆蓋的手掌之上。

屬官雙手捧過,快步走向早已設好的黃案,將制書端正供奉。

按照禮制,此刻該行拜禮,可陳望卻是站在原地,一動未動。

鼓樂之聲突然響起,那是導引天使離場的鼓樂。

這本該莊重嚴肅的樂章,此刻聽來卻像是倉促收尾的殘曲。

傳旨的天使喉他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麼,但是最終卻只是低下了頭,將所有的言語都咽回了肚中,帶著一眾從屬,重新登上了來時的官船。

注視著官船的逐漸遠去,陳望的神色一直保持平靜。

傳旨的天使剛剛從南京出發之時,他其實就已經得知了聖旨之中的旨意。

原因很簡單,這一封聖旨,所有的封賞可以說都是陳望自己的安排。

陳功領平南鎮南下,李際遇獻城投降,南逃的百官陸續返回南京城中。

京師陷落的訊息,已經傳來,震動了南國。

不過,局勢由不得他們,天不可一日無日,國不可一日無君。

既然京師陷落,先帝殉國,那麼必須再立一位新君。

在原本的時空之中,因為崇禎殉國,三名皇子都沒有能夠逃至南方的原故,所以南明各方勢力在擁立哪一位藩王之上展開了一場場勾心鬥角的爭執。

不過這一次,立君的問題,卻並沒有掀起多少的波瀾便被確定。

歷史上南明的第一位皇帝,是福王朱由崧。

不過朱由崧早已經被李巖在洛陽斬殺,自然是沒有辦法繼承皇位。

而作為歷史上第二人選的潞王朱常淓雖然逃到了南直隸。

如果是原本的時空,沒有朱由崧的存在,自然是由朱常淓繼承大統。

但是,在立君的問題上,如今真正擁有話語權,並非是處於南京的一眾百官勳貴。

而是統帶著南國諸鎮兵馬的陳望。

如今實際上掌控著整個南中國的人,無疑便是陳望。

所有人都很清楚,只有得到陳望支援的人,才能夠繼承大統。

其實對於陳望來說,如今的情勢,無論是誰成為新君,都不會對於如今的局勢有半點的動搖。

軍權,被他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他也不需要朝廷的財政的支援。

河南、湖廣、江西、南直隸這些地方都在他的直轄之下。

現在的他,早已經完成了實質性的割據。

只是,對於朱常淓,陳望的心中沒有半點的好感。

朱常淓性格軟弱,庸碌無能,在朱由崧死後,被推為監國,後竟然開城降清,毫無氣節。

哪怕是擁立一個傀儡,陳望也不想讓朱常淓上位。

所以如今明廷新立的皇帝,是唐王朱聿鍵,定年號隆武。

以吳牲、史可法、馬士英三人為東閣大學士,分別兼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吏部尚書。

除了陳望加封為靖南侯外。

陳望還讓陳功推動,徹底的將各鎮的總兵官,真正的定了下來。

漢中鎮鎮守總兵官,由胡知義領。

河南鎮鎮守總兵官,由陳鳴領。

南直隸,平南鎮鎮守總兵官,由陳功領。

湖廣鎮鎮守總兵官,由周遇懋領。

山東鎮鎮守總兵官,由高傑領。

四川鎮鎮守總兵官,由馬祥鱗領。

六鎮加權為藩,凡各屬之兵馬錢糧,皆聽其自行徵取。

同時六鎮總兵皆晉封為伯。

以胡知義為昭武伯、陳功為宣武伯、陳鳴為威遠伯、周遇懋為定遠伯、高傑為興平伯、馬祥鱗為忠武伯。

六鎮加權為藩,和歷史上弘光朝廷初立之時,弘光朝廷所下達的詔令相仿。

這也是陳望讓自己對於地方的徵稅,更加名正言順而要求的。

隆武帝朱聿鍵,確實是一名剛強的皇帝。

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無論朱聿鍵心中有再多的想法,手中連一支可以調動的兵馬都沒有,自然也是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整個南國的兵馬,除去兩廣、福建、江西之外,實際上都是陳望的臣屬。

而兩廣、福建等地的軍兵大多都已經在持續的援剿之中損失頗重,僅僅固守本土,防備民變與寇匪都已經是極為困難,根本難堪大用。

而今,南京完全處於靖南軍的控制之下。

連守衛皇城的禁軍,都是平南鎮的軍兵。

票擬之權,不在內閣,也不在司禮監,而在於靖南軍之中軍部。

軍政之權,不在巡撫,也不在總督,而在於靖南軍各鎮之總兵。

“靖南侯……”

陳望目視著放置於香案之上的聖旨。

這個時代,大義的名份仍然重要。

他雖然已經完成了實質性的割據。

但是眼下,仍然需要明廷這個招牌來裝飾門面。

單憑原先一個靖南伯的爵位,以及陳望如今的地位與聲望,終究難以使得天下萬民相從。

在這個時代。

皇帝。

代表著的,是真正的至高無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