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

第476章 覆壓

崇禎十六年,三月十七日。

殘陽如血,浸透了關城上破碎的旗幟。

城牆的裂口像被巨獸撕咬過的傷口,那是清軍的重炮狂轟濫炸了十數日的結果。

磚石坍圮處,明軍的屍首與清軍的斷刃混在一處,血水滲進焦黑的土裡,凝成紫黑的泥濘。

關外的原野上,橫七豎八躺滿了的清軍屍骸,被重炮轟碎的殘肢斷臂散落各處,

城牆邊緣的處屍首堆積如山,遠比後方更為密集。

城下遍佈著被火銃洞穿、被弓弩射殺的清兵屍體。

還有不少遭長矛貫穿胸膛、被馬刀剖開肚腹的逃亡者,那是在撤退的時候,被關城之中的關寧鐵騎銜尾追殺而慘死的軍兵。

他們帶著絕望與恐懼的面容永遠凝固在生命最後一刻,再不復昔日面對著關內百姓的猙獰。

烏鴉成群地落下,啄食尚未冷透的眼珠。

清軍的紅夷大炮仍在轟鳴,但炮子砸在崩塌的甕城廢堆上,只激起一團團灰黃的煙塵。

關城的守軍抱著兵刃,躲在殘垣斷壁之後,靜靜的等待著。

伴隨著清軍陣中沉悶的連綿不絕的號角聲和低沉婉轉的海螺聲,喊殺聲在起。

如潮般的清軍,再度向著殘破不堪的山海關城洶湧而去。

燧發槍的齊射聲如爆豆般炸響,白煙騰起處,衝鋒向前的綠營步兵宛若割麥般倒下。

關城的豁口處,一名民夫揹負著沙袋,將其填入了此前被火炮轟塌的缺口處。

但是突然從縫隙裡刺出幾柄虎槍,卻是將貫穿了他的胸口。。

清軍,已經抵到了近前。

數名清軍的馬甲,越過了沙袋壘成的矮牆,口中呼喝著兇厲的滿語,不斷的驅趕著周遭的綠營和漢軍旗兵向前。

但是隨著一陣爆豆般聲響炸起,這些剛剛越過矮牆的十數名清軍,便齊齊摔倒在了豁口之上。

關城內,一隊人數約在三十人上下排成三排的銃兵已是齊齊扣動了扳機。

這些銃兵,統一穿著長身的布面鐵甲,手戴護臂,頭戴紅纓笠盔。

他們所傳的盔甲,無一例外,都是赤紅之色所染,與關城之中正在不斷調動著的關寧鎮兵截然不同。

這些銃兵,正是前些時日,經由鄭氏的船隊乘船趕赴支援的靖南軍銃兵。

一頭身披重甲的清軍牛錄額真剛攀上缺口,他剛剛將一名試圖抵擋的關寧鎮百總斬殺,數聲響亮的銃槍便已是想起。

三道血箭自那清軍牛錄額真的胸前陡然出現。

鐵甲的碎片混雜著碎骨血肉噴濺在磚牆上,像潑了一盆腥熱的朱漆。

那清軍牛錄額身軀微微一晃,他的神色仍舊保持著兇厲,他的怒目圓睜,嘴中嘟囔著,似乎是想要罵些什麼。

但是大口大口的鮮血已經從他的嘴中不斷湧出,堵住了他最後的言語。

風捲著硝煙掠過城頭,一名身穿著明甲的靖南軍百總神情冷漠的踢開一具插滿箭矢的屍體,沙啞著聲音沉聲喝令:“裝彈!”

兩刻鐘後,隨著太陽日漸上升,關城之下的清軍再度退卻,宛若退潮之時的海浪一般。

黃臺吉的臉色鐵青,他緊握著手中的韁繩,凝視著遠處破敗不堪的關城,眼眸之中滿是令人心悸的殺意。

“靖南軍的兵馬,怎麼會出現在山海關內!”

沒有人能回應黃臺吉的怒吼。

他們一連進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將山海關西面的西羅城、以及北翼城、南翼城幾乎打爛。

山海關位於明長城東端,是明長城唯一與大海相交匯的地方。

向北是遼西走廊西段,地勢險要,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稱其為“碣石道”。

關城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關城東西修建有羅城,分別為東西羅城,東羅城處於關外,西羅城處於內。

南北又修建有翼城,外圍修建有稍城,前呼後應,左輔右弼,構成犄角,共同拱衛主關城。

為了應對這種局面,黃臺吉採用重炮輪番的轟炸,步兵成群的進攻的戰術,從三點同時進攻,甚至讓蒙古的騎兵都下馬參與進攻,壓制城牆上的火力。

同時將圍困寧遠的兵馬也調來了不少,從關外進攻山海關的東羅城。

南翼城那邊,明軍的水師徘徊在側翼,使得他們沒有辦法展開兵力。

西羅城的守軍頑強,同時憑藉著城中作為支援的騎兵,一時間也難以拿下。

東羅城進攻的部隊只是牽制作用,因此也沒有多少的戰果。

但是北翼城的進攻一直都很順利。

在鏖戰了多日之後,黃臺吉下令關外分遣一支部隊從關外進攻北翼城,兩面包夾北翼城的守軍。

北翼城的防線很快便陷入了崩潰之中。

但是就在他們即將要攻破北翼城的時候……

靖南軍的兵馬,出現了。

與靖南軍兵馬一起出現的,是那連綿不斷的銃炮聲,還有嘹亮的天鵝音。

山海關內的明軍騎兵趁勢出擊,北翼城外的攻城部隊遭遇大敗,鎩羽而歸。

最終的結果,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攻城戰眾,他們在山海關關城的下方丟下了將近六千人的屍體,卻沒有存進。

黃臺吉的質問沒有人能給出答案,不過在收兵回營之後的黃昏,黃臺吉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阿濟格帶領的東路軍攻破了萊州府的昌邑,透過當地的俘虜和百姓瞭解到。

前不久,一支打著靖難軍旗號的兵馬一路急行,從南面過萊州,似乎是往登萊方向行軍而去。

“該死的陳望。”

黃臺吉一把揉碎了手中的軍報。

關城之內的這支靖南軍,無疑正是那支前不久經過昌邑的兵馬。

陳望早就預料到他會進攻關寧,也預料到單憑關寧的兵馬難以守住,所以提前派兵前來。

靖南軍的這支兵馬,乘坐著海船從山東一路遠洋而來。

黃臺吉的猜想並沒有錯誤。

清軍雲集大軍八萬餘眾,將孔有德等三順王麾下善於攻堅的兵馬都從山東調走。

這樣大規模的軍事調動,怎麼可能瞞過靖南軍情報司的耳目。

關寧之地極為重要,陳望自然是不可能就這樣放任黃臺吉輕易攻取關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